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 《科技信息》2007,(15):475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也有人说:“兴趣是学习的良好开端”,人们只要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钻研。原先我一直认为音乐学科占有很大的优势,学生们一定都喜欢上音乐课,但是通过金亚之先生的调查报告《学生们心中的音乐课》看到学生们的心声之后,真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也就那么回事”、“又是无聊至极的音乐课”、“叫人活跃不起来,没有一点乐趣”、“简直是我的刑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初中老师,面对的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的身心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象高中生和大学生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喜怒哀乐还停留在感性上,高兴的时候就多学,不高兴的时候就少学甚至不学,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理想前途抛在脑后,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等于是春风灌牛耳。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情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构建和谐课堂会成为师生快乐交流的主渠道。正所谓:“学海无崖乐作舟”,“良药不苦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到老师可爱,课堂有趣。  相似文献   

3.
张会芬 《科技资讯》2006,(36):80-81
作为一个初中老师,面向的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的身心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象高中生和大学生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喜怒哀乐还停留在感性上:高兴的时候就多学,不高兴的时候就少学甚至不学,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理想前途抛在脑后,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等于是春风灌牛耳。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情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构建和谐课堂会成为师生快乐交流的主渠道。正所谓:“学海无崖乐作舟”,“良药不苦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到老师可爱,课堂有趣。本文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颜蓓 《科技信息》2009,(14):220-220
先秦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恰恰又是文化发展和变化的最佳时期。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就在这个时期随着其他文化的发展与渗透而得到提升。不同阶级的各家学派思潮兴起,他们对音乐的各种问题、现象、作用展开了社会性的辩论。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以“儒”、“墨”、“道”三家的争论,他们的“争论”也就形成了先秦时期的主流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5.
兔子改名     
在动物王国里,兔子老是受欺负,这使他们很伤心,把眼睛都哭红了。一天,兔子正和鹿呀、野羊呀、斑马呀、野驴呀在草原上吃草,突然谁叫了一声:“老虎来了!”动物们吓坏了,撒腿就跑。跑了好远好远,兔子们蹲在一块儿喘粗气。小兔古利特转着眼珠想了一会儿说:“我们受欺负,都因为‘兔子’这个名字叫坏了。如果我们叫‘老虎’,其他动物不就害怕我们了?”兔子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高兴得跳起来:“是呀,我们为什么不叫老虎呢?我们应该叫老虎!”兔子改名叫老虎后,胆子一下子变大了。不管见到什么动物,他们都昂着头,挺着胸,呲着牙,咧着嘴,一副很厉害…  相似文献   

6.
杨涛 《科技资讯》2006,(5):176-176
大学语文虽然被定为大学里基础性的公共课,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在学生们的认知中,英语、计算机和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而语文课程则是他们心目中可有可无的“边缘课”。造成这种现象固然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但这恐怕不是唯一的原因,教师的任课积极性不高与教学方法不得当是学生远离大学语文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此,笔者想就这两方面——大学语文课教师的任课态度与授课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时常听到企业老总和部门经理们抱怨重重:“真搞不懂80、90后员工到底怎么啦?公司对他们已足够容忍和让步了!工作上提要求常常大堆,但做起来却漫不经心,眼高手低……到底要我们怎么样做,他们才能够满意?”而80、90后员工却抱怨说:“为什么领导就不能换位思考?理解一下我们?为什么工作总不信任我,我的能力很差吗?成天唆来使去,做完了还不满意,这不把我当黄牛吗?”  相似文献   

8.
音乐的放松可以带走烦恼,音乐的悠扬可以带动心弦,音乐的丰富可以感动生活,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当代教育要求音乐以课程的形式进入教学,这既是为了让学生们接触到系统的音乐知识,也是为了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希望能将音乐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们,让他们在音乐的学习中快乐自信地成长。而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学生们唱歌的自信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人才成就的起点,人们只要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学习音乐的小学生,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新型的心理特点,把其学习动机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音乐艺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不是教师讲,就是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在“听听”、“唱唱”、“画画”、“动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沈国华 《杭州科技》2001,22(4):39-39
和孩子一起上网吧!这个“吧”不是“网吧”的“吧”,而是一个表示催促的感叹词。家长,尤其是学生家长看了,一定会很生气,如果他们知道我还是一个老师,肯定会更生气。 那么,我就先检讨检讨自己吧!报纸上说了,现在的老师知识面没有学生广,有的老师看了非常不高兴。我看了却觉得很惭愧。调查的结果绝对是真实的,老师的知识面确实普遍没有学生广。因为我也曾经是学生,我知道我书看得最多的时候就是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一有零用钱,首先就是买书。现在看看书架上的书,大多数都是学生时代买的。等做了老师了,却好像是功德圆满了…  相似文献   

11.
“五四”在社会政治观念上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标志着中国新音乐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具有“礼乐之邦”美称的泱泱大国,当时面对西方音乐洪流的冲击。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们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也产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生死存亡的深刻忧患,迫使他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民族音乐的出路何在。因此,他们从整体上提  相似文献   

12.
在五年制高职师范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听”、“想”、“动”三途径,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情感的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经说过:“当教育者以成人苛责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世界时,教育者就会成为一名无情的偷梦者,在不经意间偷走学生的许多梦。一味的管教,苛责、束缚只会压抑个性,使学生原本丰盈的心灵之泉枯竭,原本充满希翼的梦想破灭,原本多彩的人生因此而暗淡。所以只有让学生们真正做自己的主人,他们的心灵才会飞翔。”这就是说,做为教师,只有自觉地完成角色转换,不急不燥,时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够使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成为班级宏观管理者。为了真正达到贯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这一目的,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到体育课,学生就不约而同地问体育老师:“这节课有没有蓝球、排球?”更多的男生问有投有足球.一听到老师说有球类项目时,学生就高兴得跑跳起来,要是听到有足球内容,有的学生还喊“足球万岁!”.这就不难看出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喜欢程度.也有些同学说:“我们国家‘三大球’上不去,为什么在我们的体育课上还不给我们上球类课?”做老师的只能说:“田径是运动的基础.”要是学生还提出疑问,只能老实回答学生:“现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10 0 %的学生喜欢音乐 ,而 80 %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现象的分析 ,强调了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并就如何更好改进音乐教学工作 ,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歌曲是音乐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于于巴巴的,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发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因为音乐学科并未列入考试范畴,往往不被重视,课时也就常被挪用,学生又受经济、文化、家庭因素的影响,音乐知识薄弱,音乐素养不高。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促使他们音乐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巴巴的,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学应可能做到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回首多年来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始终坚信,千改万改,音乐课不能离其根本——“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除了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外,还充分发挥音乐“情感艺术”特点,以情为本,把情感培育放在音乐教学的首要位置,让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让“情”哺育学生的心田,进而达到使他们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全国上下以不同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同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针对音乐辅修班的学生组织了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为主题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音乐周”的活动。此次活动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艺术氛围,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使他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名家、名作,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