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传奇人生的丹霞山佛教开山之祖澹归大和尚及其营建的别传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澹归与别传寺为核心的丰富的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系列资源,是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开发的巨大宝库,理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开发成为创意十足、各具特色的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陆世楷是澹归禅师的浙江同乡,他于康熙元年(1662)与澹归结识于广州。同年,澹归于丹霞山开始兴建别传寺,得到了陆世楷的鼎力帮助。陆世楷不仅从财力上给予澹归大力支持,从精神上而言也是澹归禅师的挚友,二人有大量的诗文唱和、来往尺牍存世.从这些存世文献中我们可窥见陆世楷对于别传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清乾隆四十年,南韶兵备道李璜在一次闲游丹霞山别传寺时,在寺内方丈室偶然发现90多年前别传寺开山祖师澹归和尚所著的《偏行堂集》手稿,由此引发了震惊乾隆朝的“别传寺公案”。  相似文献   

4.
澹归禅师于1662年进入丹霞山,开始了他连续五年的丹霞山别传寺营建工作。举凡运筹谋划,勘察地形,运水搬柴,无不胼手胝足,亲历亲为;为了化缘,经常走州撞府,送往迎来,应酬唱对,五官幷用。他为丹霞山道场的营建和发展鞠躬尽瘁,不遗余力,时常带病服勤。由于劳累过度,晚年病魔缠身,未老先衰。澹归对丹霞山开山、道场营建及后续发展,贡献无与伦比。他在岭南粤北新辟了一爿与曹溪、云门鼎足而三的弘禅道场,还留下了《徧行堂集》等著作,也为后人开辟了一个自然与人文得到美妙结合的揽胜佳境。  相似文献   

5.
澹归和尚在营建丹霞山别传寺过程中,得到韶州知府赵霖吉、马元、李复修等的鼎力匡助。赵霖吉为之撰《别传寺记》,马元托其纂修《韶州府志》、勘校《新旧曹溪通志》,李复修两度为其《遍行堂集》作序。澹归以缘契交于州郡大夫,以文会友,诗书唱合,亦禅亦儒,推动了清初岭南韶州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徧行堂集》是澹归和尚(1614-1680)所作的诗文集。乾隆"寓禁于征"是导致《徧行堂集》文字狱案发生的原因。南韶连兵备道李璜并非该案的举报者,而是赴丹霞山别传寺实施"屠、逐寺僧,椎碑、毁塔"的始作俑者。《徧行堂集》案牵涉甚广,"株连僧俗五百人"。这不是偶然的个案,是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与钳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而施行的文化专制手段。  相似文献   

7.
<编行堂集>是澹归和尚(1614-1680)所作的诗文集.乾隆"寓禁于征"是导致<编行堂集>文字狱案发生的原因.南韶连兵备道李璜并非该案的举报者,而是赴丹霞山别传寺实施"屠、遂寺僧,椎碑、毁塔"的始作俑者.<编行堂集>案牵涉甚广,"株连僧俗五百人".这不是偶然的个案,是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与钳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而施行的文化专制手段.  相似文献   

8.
读《徧行堂集》,对丹霞山又名"龙奋迅"山以及澹归特异的儒佛相糅的财义观、权力观作初步的探析,认为天然、澹归在明末清初不仅是岭南佛门的精神领袖,而且是践行化俗之志、不空谈儒佛义理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2010年8月2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丹霞"的龙头丹霞山,更是处在如何管理开发旅游景区大讨论的风口浪尖。广东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无愧为世界自然遗产。但目前丹霞山在管理、开发、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申遗成功后的丹霞山景区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丰富旅游产品、建设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大量引进专业人才等。除此之外,丹霞山景区还应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使丹霞山不论在自然风光,还是在服务管理方面,都无愧为"丹霞"旅游名胜地。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承办的"第9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1~13日在深圳举行,1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圣殿教"是由美国人吉姆·琼斯在20世纪中期创建的一个邪教组织,他利用民众的宗教热情从事不法活动,最终以"琼斯镇"悲剧收场。着重从20世纪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来探讨"琼斯镇"悲剧发生的原因。主要通过对美国的种族问题、美国的选举制度、20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的较量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韶州正觉寺是沩仰宗仰山慧寂晚年弘法的主要道场。从余靖《韶州重建东平山正觉寺记》等文献考证,正觉寺遗址应在韶州城(今韶关市区)西面的桂山即今桂头镇一带,并不是今乳源洛阳镇的镇觉寺。  相似文献   

13.
据几则碑刻资料,考证了宗宝的光孝寺住持身份,建议将宗宝作为元代光孝寺住持补入新修《光孝寺志》之中,并对此《志》提出几点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4.
神幻之影——拉萨大昭寺吐蕃木雕的艺术风格与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献和考古资料两方面分析了拉萨大昭寺内现存的吐蕃时期木雕,认为这些木雕以往学者们较多注意到其受到印度、尼泊尔等地古代文化影响,而较少留意其中受到中原唐代建筑影响的因素。而近年来我国考古学者在对大昭寺所作的实地勘测工作当中已经注意到,大昭寺的总体木构建筑明显的也受到内地风格的影响,融合有南亚与中原唐文化不同文化因素,成为吐蕃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有力物证。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平阳地区广泛流传着很久以前的有关新罗神的记录。该记录的内容是新罗太子坐船渡海,在前往唐朝的海上溺水身亡。后来传说新罗太子在这一地区显灵,当地的人们建了神庙,把他作为神供奉了起来。元朝朝廷赐了忠义灵济威惠广佑圣王的封号。这些记录被收入在有关平阳的各种地方志和古文献中。在平阳地区有很多和新罗神有关的遗址和寺观,即位于平阳县昆阳镇南侧的新罗山、新罗山山顶附近从前新罗庙的遗迹、位于坡南街的以前新罗庙灵护庙的遗址、在汇头新罗山山麓重建的新罗太子观、在鳌江下厂重建的新罗庙、塘外净念禅寺的太子亭遗址和供奉着新罗太子夫妇像的斋室。今天,平阳的人们仍前往新罗太子观或新罗殿,虔诚地参拜新罗神。  相似文献   

16.
研究稷山县青龙寺腰殿壁画构图的形成原因和内在规律。对原壁以手绘图的方式,从腰殿东、西、南、北4个方向将现存壁画的内容、位置进行清晰、直观的再现,并研究其背后形成此种画面的深层原因,从而得到一个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画面。同时,从佛、道、儒三教人物在壁画中所处的位置分析青龙寺腰殿壁画构图形式。认为水陆画是有着明确内在规律性的有机系统,是建立在三教均具有“消灾祈福”的功能基础上的一种佛教世俗化的民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