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共价键合方法将叶酸配体和化疗药物甲氨蝶呤偶联于PEG化的纳米钻石载体上,获得纳米钻石-PEG-叶酸/甲氨蝶呤(ND-PEG-FA/GLY-MTX,NPFGM)药物输送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纳米钻石表面偶联甲氨蝶呤的量为(123±5.8)μg/mg。通过体外释药研究,表明NPFGM纳米颗粒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在微酸性溶菌酶存在下,酯键水解断裂导致药物甲氨蝶呤被催化释放。以乳腺癌细胞为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表明细胞摄取纳米钻石药物体系主要通过小窝蛋白-决定、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机制进入细胞。这些研究结果表明NPFGM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药物递送平台,并为共价偶联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制备了聚乙二醇二胺(H2N-PEG-NH2)和叶酸(FA)修饰的纳米钻石(NDs)复合物(ND-PEG-FA),然后在硼酸(BBS,pH 8.0)缓冲溶液中通过物理吸附将小分子药物阿霉素(DOX)附载于NDPEG-FA纳米载体上,制备成ND-PEG-FA/DOX纳米药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了NDs表面偶联NH2-PEG-NH2量为200μg/mg,ND-PEG-NH2表面偶联FA量为44μg/mg以及DOX在ND-PEG-FA纳米载体上的吸附量为(47±1.26)μg/mg.以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为体外模型肿瘤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的游离叶酸对C6细胞摄取ND-PEG-FA/DOX药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游离FA浓度的增加,细胞摄取药物的量因受到游离FA的抑制而明显减少,且最大抑制率可达66.13%,此现象说明制备的ND-PEG-FA/DOX纳米药物进入C6细胞体内为叶酸受体介导机制,同时说明ND-PEG-FA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靶向输送化疗药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荷瘤小鼠为模型,将制备的功能化纳米钻石载药体系,如纳米钻石-聚乙二醇二胺-叶酸-阿霉素(NDPEG-FA-DOX)和纳米钻石-阿霉素(ND-DOX)通过尾部静脉注射至小鼠体内,阿霉素(DOX)作为实验对照组。定期测量小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由各组小鼠的平均体重变化表明纳米药物相对DOX具有低毒副作用;通过瘤体变化率对比说明纳米药物注射组的瘤体增长较PBS组缓慢,且ND-PEG-FA-DOX组效果更为显著,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靶向作用;实验后期采集血液并对动物实施安乐死获取相应器官,绘制器官指数图,同时通过血液测试和生化指标分析,结果均证实所制备的纳米钻石载药体系对小鼠肝脏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化疗药物DOX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结构简单的恒温管式炉设备,以ZnO及无定形碳粉末为原料,高纯Ar气为载气,在单晶硅和Al2O3基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600~1100℃范围内翻备了择优取向的纳米ZnO晶体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ZnO薄膜阵列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生长条件对纳米ZnO晶体阵列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Blf-ADT(布洛芬硫化氢供体物)的抗肿瘤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通过形态学观察、噻唑蓝(MTT)比色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测定He La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测定He La细胞的迁移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测定He La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Erk、P38和Procaspase-3等)的表达.结果显示,Blf-ADT能呈浓度或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减少细胞集落的形成,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能显著提高He La细胞的凋亡率,影响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Erk、P38和Procaspase-3等)的表达.Blf-ADT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治疗宫颈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与转铁蛋白分子的结合反应及相互作用机理.实验发现槲皮素对转铁蛋白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探讨了该体系的猝灭类型,分别测定了293K与310K时槲皮素-转铁蛋白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求出了分子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根据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确定了槲皮素-转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槲皮素对转铁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氯离子荧光SiO2纳米传感器与聚乙烯醇的复合,制备了分析特性优异的纳米复合膜材料,并成功地用于青铜器表面氯离子的荧光传感分析.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光谱、荧光显微成像等对纳米粒子传感器的结构和性质、纳米复合膜与青铜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纳米复合膜能有效的在青铜器表面成膜、无损传感青铜器表面氯离子,且在分析完成后易于从文物表面除去,实现了对文物的无损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古铜币表面的氯离子进行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板法将氧敏感的荧光探针-三(2-苯基吡啶)合铱(Ⅲ)[Ir(ppy)3)]包埋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并将制得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NP)用于氧的荧光传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SiNP对氧的浓度响应范围在0~30. 31μg/mL.  相似文献   

11.
用微波法以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合成了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透射电镜(TEM)测得其粒径大小为40 nm,研究了微波反应时间、初始反应pH值和调节pH值对合成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初始反应pH=8.5,微波反应时间15 min,调节pH=7,且Cu2+(53~427μg·L-1),Ag+(180~1 620μg·L-1),Fe3+(93.3~1 586μg·L-1)在一定条件下对该纳米荧光探针的荧光猝灭为线性,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可用于Cu2+,Ag+,Fe3+的微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荧光免疫纳米探针的竞争性免疫分析法并用于检测人免疫球蛋白G(Ig G),蛋白G被用作抗体与磁性纳米团簇定向结合的衔接蛋白.将蛋白质修饰的磁性纳米团簇与荧光猝灭剂(DABCYL)标记的山羊抗人Ig G偶联,然后与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人Ig G孵育,得到磁性荧光纳米复合免疫探针,最后与目标分析物(人Ig G)孵育,进行竞争性免疫反应.结果表明,抗体的定向连接可以有效避免其抗原活性位点被包覆,而小尺寸的纳米团簇可以起到信号放大作用,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探针检测Ig G的线性范围为0.06~146.00nmol·L-1,检测限为0.02nmol·L-1(S/N=3),其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够用于人血清中Ig G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氧化亚铜/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复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沉淀析出法,通过加入去溶剂化试剂硫酸钠来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氧化亚铜/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随着反应条件的改变,氧化亚铜能够在壳聚糖纳米颗粒上形成针状或球形氧化亚铜等不同形貌.这种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方法得以证实.并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氧化亚铜与壳聚糖纳米颗粒之间-NH2和-OH的化学结合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液滴微反应器,通过水热法合成ZnO纳米结构.该芯片集成了多种功能单元,包括用于液滴生成的T形通道,液滴汇合的Y形通道,以及快速混合和观察纳米结构形成的S形通道.通过调节水相和油相的流量改变液滴的尺寸,研究微液滴中制备的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尺寸,并利用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牛IgG研究其荧光检测性能.该工作表明,通过流体动力学耦合形成的微液滴可制备ZnO纳米结构,其颗粒形貌和尺寸随着液滴尺寸的变化而改变.加热温度为75℃,油相、氨水、锌盐溶液流量分别为600、30、90μL/h时制备的ZnO纳米结构具有最优的荧光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杉醇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经荧光染色、电镜观察细胞形态,DNALadde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紫杉醇作用24h经荧光染色细胞呈不均一亮蓝色,作用48h细胞被染成红色,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变小,染色质浓缩并产生凋亡小体,DNALadder未见明显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作用24h细胞凋亡。结论:紫杉醇可诱导细胞凋亡,也可直接杀伤HeLa细胞,而且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16.
以Zn(NO3)2·6H2O为主要原料,Na2CO3·10H2O为沉淀剂,采用溶液直接沉淀法制得ZnO前驱体。在不同条件下灼烧前驱体即可得到纳米ZnO粉末。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样品的紫外吸收特性、晶型、粒子形貌和尺寸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ZnO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呈球状或椭球状,在近紫外光区有一强的吸收,其对应的波长约为370nm在400℃下灼烧2h制得的纳米ZnO的紫外吸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编码荧光彬纳米颗粒作为一类特殊的功能颗粒,以其稳定的形态结构、均匀的粒径分布、良好的单分散性、极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良好的界面反应性等特性,在许多领域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国内研究制备技术不成熟,应用的颗粒探针多依赖进口,如何能使编码荧光影纳米颗粒国产化,将对我国生物...  相似文献   

18.
19.
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和表面修饰剂,采用微波法和水热法2种加热方法,探索了水溶性荧光纳米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的制备;探讨了碳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EG/葡萄糖摩尔比和p H值对碳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碳量子点的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为: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2.5 min、摩尔比n(PEG-200):n(葡萄糖)=6∶1、反应温度为180℃,p H=9为微波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优条件,并在此优化条件下,对微波法和水热法制备的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显示,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碳量子点性能略优于微波法,这2种方法制备的荧光碳量子点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均能用于荧光标记领域.  相似文献   

20.
利用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使转铁蛋白-阿霉素复合物(Tf-DOX)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利用荧光光谱确定了阿霉素对转铁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Tf-DOX可以靶向进入活的人肝癌细胞(HepG2)内,且5h时位于细胞质,24h时DOX解离进入细胞核.而同样条件,单独阿霉素5h已进入细胞核.利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了Tf-DOX进入细胞的转运机理,结果表明Tf-DOX是通过网格蛋白(Clathrin)介导、转铁蛋白受体决定的内吞机制进入细胞,具有温度、能量依赖性.体外培养条件下,利用MTT比色法检测Tf-DOX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铁蛋白-阿霉素体系保持较好的活性,相对单独阿霉素对细胞的杀伤力较强.这些结果表明转铁蛋白-阿霉素复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和潜在的生物医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