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10,(11):I0001-I0001
抓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抓住全国可持续发展及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加快推进太原城市圈建设,不仅是太原城市圈率先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促进山西实现突破性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马庆斌博士在《太原城市圈跨越式发展的顺势与突破》一文中,分析了太原城市圈发展过程中内部经济斑块之间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城市圈的核心作用不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2.
关于太阳城市圈发展讨论的评述 最近,关于太原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各方都企望通过太原城市圈的发展带动整个山西经济的发展。关于太原城市圈如何发展的问题的争论也比较多,这尤其反映在概念上,比如太原城市圈、太原城市群和太原经济圈等。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的意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在于大家都认为太原本身的发展是核心,不同之处在于对太原本身的定位。“太原城市圈”倾向于以太原为中心,其他周边城市服务于太原的发展。由此形成一个空间上内聚型的城市经济体:“太原城市群”则是围绕太原形成一个城市之间行政地位差别较小,经济发展形成互补的平衡型的城市经济群;“太原经济圈”则从经济的角度,突破行政的界限,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引导的有机聚合型的城市经济片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群式供应链的视角介绍了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产业,结合五力分析模型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状况,提出其发展路线和市场定位,最后分析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跃迁的路径,从而为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集群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构建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和形成的基础,提出了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和大武汉旅游产业集群、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和西翼旅游产业集群三个副圈的思路,最后阐述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旅游圈构建与城市圈建设的互动关系,重点探讨城市圈发展对旅游圈的影响.研究表明其积极影响在于会带来资金、市场、交通、服务的便利,消极影响包括引起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区域旅游同质性加剧、旅游整合策略不和谐等问题.以武汉城市圈与旅游圈发展问题为例,探讨利用城市圈这一机遇促进旅游圈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立足武汉城市圈,提出了金融危机情况下武汉城市圈区域物流发展的破局战略.在参考区域物流的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案例分析发现其对物流业确实造成了冲击,并且破坏作用才刚刚开始显现;针对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物流,采用了SWOT模型分析,证明了发展武汉城市圈区域物流在当前的内外环境综合来看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将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依次划分为5个阶段,揭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认为发展至均衡网络型空间结构是其必然趋势,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诱导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是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战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提出的振兴湖北经济 ,推动湖北经济率先在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武汉城市圈是在中国出现“中部凹陷”经济现象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对振兴中国中部经济具有“领头羊”的作用 ,为中部崛起注入了强有力的经济活力 ,是带动中部崛起的增长极和龙头。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条件 ,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 ,发展其经济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运用城市首位度、分形等理论和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武汉城市圈等级结构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武汉城市圈的持续、稳定、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从城市圈相关理论入手,论述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诸多有利因素与条件,同时也阐明其发展现状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最后重点提出在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正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时期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太原市交通现状,分析了太原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利民 《太原科技》2006,(11):36-38
十六大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决策。对太原市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剖析了转型期汾阳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太原经济圈、介孝汾一体化等宏观区域背景出发,提出了汾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依托和强化杏-汾-孝经济轴线,拓展汾平轴线,通过结构跨越、产业疏导等多种模式共同打造"大汾阳"战略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太原市作为承东启西的重要城市也不例外。而根据太原市"南移西进"的发展战略,小店区就成了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其核心区就成了重中之重。通过对核心区现状条件的调查研究分析和对城市运营模式的探讨,并借鉴其他城市设计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对核心区进行定位和全面控制,为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提供借鉴性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十五”以来,太原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为活动以及下垫面的变化会影响太原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城市热岛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对太原市今后城市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Aqua/MODIS、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分类、城市灯光等多源卫星资料计算太原市2003~2019年城市热岛强度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分析太原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8数据分析太原市热岛区和冷岛区下垫面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9年,太原市辖区各县(市、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强的月份主要发生在7月~9月,且多在8月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辖区各县(市、区)中小店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近20年来,太原市辖区各县(市、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趋势不同,南部的小店区、晋源区和清徐县城市热岛强度整体增加趋势明显且逐渐相连成片,在今后城市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郊区的强冷岛区域的面积增加显著,有效缓解了所在县(市、区)的热岛强度;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注意金属、混凝土或塑胶等建筑吸热材料对局部热岛效应的加强作用,可通过大面积水体、植被等缓解局部地区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公益性图书馆建设与布局是体现城市整体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打造"公共文化圈"已成为发展文化战略的新趋势。阐述了太原市公益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现状,探讨了太原市公益性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对新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考虑城市产业、城市定位、城市功能、城市区域分工、城市体系建设及城市文化内涵的特质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雷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3):128-129,140
结合太原市城市用水现状及管网分布情况,介绍了太原市自来水公司在城市供水中实施的一些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法,强调了供水调度的重要性,阐述了由传统人工经验调度向自动化调度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城市雕塑的特征及分类,从城市雕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城市雕塑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太原市城市雕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小琴  范东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229-2232,2236
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道路交通资源作为承载人口的重要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为例,从道路交通资源承载角度,运用太原市交通模型,以城市交通系统车行道容量估算方法与OD反推两种方法为基底研究手段,结合太原市交通模型开发报告与太原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方式划分结果,进行基于交通环境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运用此两种模型方法得到太原市规划年极限交通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人口容量,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论证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