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咏梅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59-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推销员之死》中的主人公都受到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诱惑,即"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发财致富的可能"。这两个悲剧人物都为他们苦苦追求一生的梦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梦想的破灭,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普通人的命运是惊人的相似:不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3.
4.
张静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2):79-83
杨慎的《词品》开词话之风气,在词学史上很有影响,也历来颇受重视。其实杨慎在撰著《词品》之前先对《草堂诗馀》进行了评点。评点与词话二者之间的材料相似处可以互相印证,论点引申处可以相互补充,只有将它们综合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杨慎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姚永霞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1-3,31
通过研读新发现的明嘉靖皇帝御制碑刻,探讨碑记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祭祀孔子的礼制改革在济源文庙的推行,简要分析了明清以来济源文庙的布局和兴衰变迁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6.
刘新万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3(3):44-50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7.
郭竞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42-44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与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亨利是一个乐观的美国人,日瓦戈是一个忧郁的俄国人,但是它们讲述的都是战争题材的故事,两位主人公都远离残酷的战争,试图从爱情中找到精神支柱和归宿。他们顽强地同现实抗争,执着地坚持自己心中的精神信仰,昭示了人类永恒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郑爱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69-71
《诗经》中的《卫风·氓》与汉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闺怨情诗的先锋之作。通过对两部作品女子形象的比较,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封建礼教制度的确立,女性地位由独立自主逐步走向封锁禁锢的历史印记;我们还可以认识到文学作品是了解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对我们解读当今社会的女性意识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的赋诗、言语引诗 ,展现了诗、乐、舞、礼由合而分的演变过程。春秋时的赋诗 ,既反映出诗与礼、乐、舞的统一 ,同时也呈现了诗在演变中与礼、乐、舞的分离。春秋盛行的言语引诗是诗与礼、乐、舞走向分离的产物。这一演示过程呈现出中国早期诗歌的礼用本质。孔子的《诗》论 ,与春秋赋诗、言语引诗体现出的诗学观念是一致的 ,它较为全面地阐发了以礼为核心的《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马静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49-52
意象是作品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它在描写外物与表达内心的和谐交融中,使文本拥有一个丰富而又自由的文学审美空间。《简·爱》的风景描写较为突出地展现了小说的意象之美。作者夏洛蒂·布朗特以其对自然界的热爱,用敏锐的目光和独有的视觉来捕捉"火""月亮""风""霜""雨""雪""雾"等自然意象,或传达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感受,或预示人物的命运,或蕴涵宗教文化的象征意义,以丰富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纪晓建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5(2):8-12
生活在“泛灵论”意识状态下的原始先民对以太阳为核心的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崇拜构成了原始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太阳崇拜是原始人类自然崇拜的核心。屈原《天问》之“天式纵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中的“阳离”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及的日中神鸟,其原型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太阳黑子”这种自然界天文现象的幻想性解释。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阳离爰死”神话反映了古代神话英雄的征日行为,寓含了南楚民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2.
<周易>在各本<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并不显著.目首<周易>与文学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而近年来的出土<易>学文献及其研究,为<用易>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定位与书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王海涛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3):64-6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了众多词人,推尊五代、北宋词人,而对南宋词人多所贬抑。《人间词话》的词人论背后隐含着王氏的词学观:他批评姜夔是指向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批评吴文英是指向晚清四大家的词学理论。在王氏对清代主流词论的批评中体现着他鲜明的词学自觉意识、创新精神和明确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4.
15.
日本中世随笔《方丈记》充满浓厚的“无常”思想.无独有偶,古代犹太人的智慧书《传道书》通篇谈论人生“虚空”,但二者对无意义人生有着迥异的应对方式.本文通过对《方丈记》和《传道书》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人生哲学的异同及所代表世界观体系的根本差异,并结合日本文化与犹太文化的特色,试图找出对当今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多义,深有寄寓,阮籍的《咏怀诗》"兴寄无端","难以情测",诗的风格都极为隐约曲折,主要原因是二人均以深隐的内心世界为表现对象,着重抒发的是并非明朗径直的、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明白解释的人生感受。李商隐对阮籍的接受与继承,不在表面的形貌,而在真正的精神,二人在"诗心"上得到了真正的沟通。至诚的性格、至真的性情、心灵世界的相似的矛盾冲突、相似的人生境遇和相似的社会环境为他们"诗心"相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19.
叶嘉莹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3(4):42-53
《史记·伯夷列传》之章法颇为独特。通篇夹叙夹议,多以感慨疑问出之,掩抑低回,其旁生侧出,若断若续,使人难以遽窥意旨,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变化莫测之致。此合于词之若隐若现、缠绵不露,要眇幽微、意在言外的美感特质,以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