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回顾与思考:1984-200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历程、现状及其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的建议:创新管理体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并重;吸引、聚集、培养一流人才,致力于学术卓越;促进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建设优秀的实验室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 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专门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9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2002年和2007年,分别通过了科技部的评估。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也被列入全国重点学科,设有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实验室的总体定位:以微电子、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路系统理论方法为基础,发挥多学科综合和交叉优势,面向微纳电子领域国际发展主流及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集成电路这一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的重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子2000年12月在原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事业单位,加挂广东省卫生检验中心牌子,是全省疾病控制和卫生检验的中心机构。该中心按照实验室管理的国际标准构建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经国家卫生部认定的保健食品功能学实验室、化妆品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BsL-3实验室、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和农业部认定的卫生杀虫剂生物效果测定实验室。该中心是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获认可项目有食品(含保健食品)、化妆品、日化品、化学品、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灭鼠杀虫药械、公共场所监测、防病检验、中成药添加违禁化学品、空气检测等13大类826项,出具的检验报告在欧美和亚太地区等50多个国家获得承认。在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流感、寄生虫病等疾病防治和计划免疫、健康相关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等)卫生检验评价、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控等多个专业领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大学,于1984年成立,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是由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以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依托,面向量子调控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准建设,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通过不同学科方向的合作、交叉,开展虚拟现实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官方网站消息,科技部公布了2008年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及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全国共有54个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和部门的重点实验室参评。我校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继2003年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后,今年再一次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我校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度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是顺应国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科研资源整合而成。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依托于山西大学。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梁吉业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清华大学张钹院士。  相似文献   

8.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围绕汽车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致力于汽车被动安全性、汽车主动安全性、电控发动机与排放控制、新动力系统电动汽车4个主要研究方向的关键基础技术,交叉学科基础理论以及汽车领域宏观发展基本问题的研究与开发,为增进学术交流,自2005年9月22日起,欢迎国内外相关学申报实验室2006年度开放基金,  相似文献   

9.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本文从学科交叉、队伍建设、制度管理、优势学科及校企业合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本文从学科交叉、队伍建设、制度管理、优势学科及校企业合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本文从学科交叉、队伍建设、制度管理、优势学科及校企业合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月  王海燕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12):803-809
国家实验室是未来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关键引擎,是体现国家意志、满足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且成熟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埃姆斯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之一,分析埃姆斯实验室在建设过程、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机制中的主要特点,剖析其运行经验,为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强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举措。自1984年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度以来,我国已建成16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覆盖了基础学科的绝大多数领域。20多年来,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下,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承担了诸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稳定、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集中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成为孕育我国科技帅才的摇篮。同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基础研究创建了一个稳定的平台。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纵横》1996,(5):28-30
美国国家实验室向工业技术转移的特殊方式美国国家实验室是科学技术才智的聚集地,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拼搏的强大后盾。1946年,美国按《原子能法》创建了一批国家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为政府所有,归承包商经营。今天,经营国家实验室的承包商既有私立大学、国立大学,...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官方网站消息,科技部公布了2008年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及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继2003年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后,今年再一次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其他4个参评实验室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一是发力深度创新,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全力服务保障之江、良渚、湖畔三大省实验室建设,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多维超级感知、社会治理大数据与模拟推演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中法航空大学、浙江大学电气技术研究院、北航杭州(余杭)创新研究院等高校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前瞻性基础研究能力,打造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  相似文献   

17.
华中科技大学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93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实验室瞄准国家重点项目,将图像信息获取、处理的研究与智能控制研究相结合,开展与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安全高技术领域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近五年来,实验室共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和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8.
成形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许多关键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成立20年以来,围绕成形制造的科学与技术问题,通过材料、成形加工、力学、计算机、激光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先进的材料制备、成形和模具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实验室宗旨在"985工程"、财政部实验室建设专项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和中央民族大学重点培育学科的支持下,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2009年开始筹建脑认知计算实验室.围绕国家需求,充分发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数理科学的交叉优势,以"面向少数民族,为民族  相似文献   

20.
杨瑞春 《科技信息》2012,(20):453-453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后,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