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广之窗     
科技创造财富成功连着你我机械类T—003JJ01氮化硅陶瓷轴承球陶瓷轴承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耐磨损、耐酸碱等介质腐蚀、抗氧化、抗热震、热膨胀系数低、自润滑等优良性能 ,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项目研制的氮化硅陶瓷轴承球材料 ,密度≥3 20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二氧化锆的性质及氧空性对二氧化锆相变的影响,讨论了二氧化锆韧化氮化硅陶瓷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二氧化锆韧化氮化硅陶瓷时避免氮化锆生成、促进复相氮化硅陶瓷烧结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二氧化锆的性质及氧空位对二氧化锆相变的影响,讨论了二氧化锆韧化氮化硅陶瓷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二氧化锆韧化氮化硅陶瓷时避免氮化锆生成、促进复相氮化硅陶瓷烧结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脉冲激光加工作为一种高材料去除率的非接触加工技术,相较于传统机械加工技术,在陶瓷复杂结构的制备方面有广泛的选择性.利用不同规格参数的脉冲激光在氮化硅表面加工出沟槽结构,并通过三维超大景深显微系统观察烧蚀后的表面形貌,以此阐述脉冲激光单项参数对于氮化硅陶瓷加工表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激光功率的改变对于氮化硅陶瓷加工表面有着显著的影响,伴随激光功率的提升,其作用于材料的深度越大.当激光功率提升至35W时,激光作用深度最高涨幅达181.3%.激光扫描速率的减慢对于沟槽表面质量提高同样具有积极作用,表面形貌会随着激光扫描速率的减慢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氮化硅陶瓷有着优异的韧性、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工具、磨具、高温结构件、耐磨耐腐蚀件、密封件和生物材料等,广泛用于机械、电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军事工程等领域。该材料国内市场的需求巨大,并有极大的出口前景。目前国外一支u级精度的氮化硅陶瓷刀具售价为10美元~20美元,以该材料的质量和价格优势,完全有能力打入国际市场。高技术氮化硅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高温及抗热冲击性,使用温度可比高温合金高200℃~400℃,因此在发动机部件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     
氮化硅陶瓷性能增强的原因  过去 2 0年中 ,氮化硅陶瓷的高温应用被广泛研究。添加稀土元素能改进氮化硅陶瓷的机械和物理性能 ,但是人们不了解这是为什么 ,以及为什么有些稀土元素比其他元素的效果更好。Alexander Ziegler和同事研究指出 ,这些原子的位置在氮化硅基体晶粒和薄粒间相的界面。他们表示 ,氮化硅晶粒有许多空悬键 ,稀土原子就附着到这些键上。附着的位置取决于稀土原子的大小、电子位形以及界面是否有氧 ,最后影响到陶瓷的强度。Alexander zxiegler和同事的研究帮助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稀土原子比其他原子能更好地改进氮化硅…  相似文献   

7.
氮化硅陶瓷刀具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彬 《山西科技》2004,(2):67-68
文章介绍了氮化硅陶瓷刀具的发展现状 ,阐述了氮化硅陶瓷刀具的切削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为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推广应用陶瓷刀具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西科学》2005,12(1):21-21
过去20年中,氮化硅陶瓷的高温应用被广泛研究。添加稀土元素能改进氮化硅陶瓷的机械和物理性能,但是人们不了解这是为什么,以及为什么有些稀土元素比其他元素的效果更好。Alexander Ziegler和同事研究指出,这些原子的位置在氮化硅基体晶粒和薄粒间相的界面。他们表示,氮化硅晶粒有许多空悬键,稀土原子就附着到这些键上。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粒径的氮化硅粉为原料,采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凝胶注模成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不同粒径氮化硅颗粒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及氮化硅颗粒浆料的流变性能,对烧结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结构以及介电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粒径小于0.5μm的氮化硅颗粒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中更易团聚而沉降,氮化硅颗粒浆料的黏度、切应力比粒径为1~3μm的氮化硅颗粒浆料的大;不同粒径原料制备的氮化硅陶瓷的主晶相为α-氮化硅和β-氮化硅,样品的烧结收缩率、密度差异较小,孔隙率约为20%,抗弯强度均大于400 MPa。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特点,研究了磁流变与超声振动对陶瓷滚子的抛光工艺。研制了适用于该工艺的磁流变液;在不同的试验参数下进行了工艺试验;分析了材料的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微粉的抛光效果最好;金刚石微粉磁流变超声复合抛光陶瓷滚子1h的表面粗糙度Ra约为0.025μm;超声振动对陶瓷滚子抛光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有提高作用;材料去除过程主要是机械剪切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新型高温结构材料——高温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引擎,是目前国外竞相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以氮化硅(Si_3N_4)引擎为例,介绍了其特点、制造方法及国外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无压烧结和反应烧结两种方法制备氮化硅陶瓷,利用拴盘式摩擦实验机考察了氮化硅与GCr15球对磨的摩擦损特性,结果表明,虽然氮化硅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但磨损率较低,特别是在水和油等介质存在的条件下,氮化硅具有低摩擦和磨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新型工程陶瓷——氮化硅新材料的基础上,奉化机械密封件厂接受了一机部下达的氮化硅密封环基础件攻关任务。经过二年时间的苦战,终于攻下了QY型2.2瓩潜水电泵模压氮化硅密封环连续寿命8000小时的难关。最近由一机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计浆料配方和设置打印参数,采用光固化增材制造(3D打印)的方法制备出氮化硅陶瓷样品。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得到脱脂温度,确定了脱脂预烧结和高温陈化烧结工艺,得到了氮化硅陶瓷样品。试验结果:氮化硅陶瓷样品收缩率为水平方向65.1%,厚度方向80.0%;密度达到理论值的93.3%;抗拉强度为245.9~279.8 MPa,抗弯强度为308.5~333.2 MPa。平面方向收缩较大,可能引起了拉伸时的层状撕裂。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氮化硅陶瓷齿轮的电火花加工新工艺,将氮化硅齿轮的加工采取电火花线切割及电火花珩齿工艺,并研究了该工艺的规律性及其工装特点。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氮化硅陶瓷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热学性能、介电性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使之可应用在电子器件等领域。总结了制备氮化硅陶瓷材料所使用的烧结助剂,包括氧化物烧结助剂、非氧化物烧结助剂和其他烧结助剂;比较了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烧结方式,包括热压烧结、气压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无压烧结和反应烧结;论述了与氮化硅相关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氮化硅陶瓷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氮化硅陶瓷在内圆磨削时不同的磨削参数:砂轮线速度(vs)、径向进给速度(f)、轴向振荡速度(fa)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氮化硅陶瓷试件进行内圆加工实验,进行了3因素的均匀实验.建立了氮化硅陶瓷内圆磨削的经验公式,利用Taylor-Hobson Surtroni25型接触式粗糙度仪对加工表面进行测量,得到不同磨削参数下的粗糙度;用日立S-4800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对加工表面进行观测,得到被磨试件的表面形貌图像.结果加工表面粗糙度随砂轮线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径向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轴向振荡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砂轮线速度对被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大,粗糙度由0.340 1μm下降到0.295 0μm.结论明确了内圆磨削氮化硅陶瓷试件时不同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出了不同线速度下氮化硅陶瓷材料去除机理对其表面形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封闭式阴极装置实现高速ELID磨削的基础上,对氮化硅陶瓷的ELID高速磨削工艺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与非ELID高速磨削工艺的对比,揭示了氮化硅陶瓷ELID高速磨削的工艺机理,并给出了其表面粗糙度、磨削力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表明:ELID高速磨削工艺能大大地减小氮化硅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值及磨削力,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此外,砂轮线速度和磨削深度对其表面粗糙度值没有显著影响,且变化没有明显规律;而工件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值存在一定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随着工件进给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即表面加工质量有下降的趋势;ELID高速磨削工艺中的各类磨削参数均对氮化硅陶瓷的磨削力产生重大影响:磨削深度增加或工件速度的加快,都使磨削力变大;砂轮线速度的增加则导致磨削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从当前新材料的开发和材料科学发展向多功能、小型化、复合化、低成本制备等要求出发, 并就现有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材料制备工艺上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碳化硅(SiC)陶瓷、 添加Nd的钇铝石榴子石(Nd-YAG)陶瓷、掺有稀土的氮化硅(RE-Si3N4)陶瓷等几种具有结构和功能一体化高性能陶瓷材料的优良性能,可能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制备科学上今后应予以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Al粉、K2ZrF6为原料,在KCl LiCl的融盐介质中,利用高温融盐热还原法在氮化硅陶瓷基体表面镀锆金属化膜;以XRD分析镀膜物相成分,并用SEM对试样表面、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镀件表面镀膜外观呈银白色,并有有金属光泽;镀膜物质成分为Zr5Si3;镀层中无铝元素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