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建业 《甘肃科技》2005,21(9):151-152
阐述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机理,研究了农村民居的抗震措施,对农村民居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新平 《科技信息》2013,(15):428-428
我国地震造成灾害在农村尤为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民居工程抗震设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民居工程抗震设防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这与农村民居选址不合理,建筑质量不高,抗震(灾)能力不强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国家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总结实际工程经验、归纳专家意见,归总吉林省村镇抗震民居地方建造特色.对东北三省(严寒地区)的村镇抗震民居建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和抗震救灾、农房重建、加固改造等工作中缺乏反映农村民居现状基础数据的问题,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68个行政村,对354户村镇民居建筑开展抗震性能的调研。运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调研数据,研究不同结构形式村镇民居建筑的建造习惯与施工工艺,讨论民居建筑在正常使用时和地震后的典型破坏特征,评析中国既有村镇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现状,指出村镇民居在抗震设计、构造、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一些提高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的措施和建议,为村镇民居建筑的建设、加固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斌  王飞剑 《江西科学》2016,(4):445-450
从历史地震来看,国内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中农村民居占了很大比例,伤亡人员绝大部分也是农村居民。不进行抗震设防的农村民居成为危害农村居民生命安全、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重要隐患。小震致灾、大震大灾是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汶川、鲁甸、岷漳地震的教训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北部农村民居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影响农居抗震性能的因素,指出了制约山西省农居建筑抗震能力提升的原因,给出提升农居抗震能力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对今后农村房屋的改造与新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姚安7·9地震发生后,通过对灾区农村的现场调查,总结了这次地震农村民居的破坏情况.结合云南丽江和宁洱地震时农村穿斗木构架民居节点的震害给出了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案,并对加固方案进行了造价分析.  相似文献   

7.
福清地区地处华南沿海地震带内的,历史上曾遭受多次中强地震破坏影响,尤其是1604年泉州海外7.5级大震对该地区地震影响烈度达Ⅻ度破坏.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本文通过对该市高山镇乡村农居建筑物(15815幢)抗震性能详细调查与震害预测的试点研究,当今农村民居建筑物抗震性能十分薄弱,约有80.46%农居不具备抗震能力,如果受到强震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达6.9亿元.农村民居公共安全值得引起各级政府关注.  相似文献   

8.
集束装配式结构民居是新一代绿色节能生态的装配式钢结构低层建筑产品。为研究其抗震性能,以某民居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集束装配结构体系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了该结构在3种地震波中的地震时程响应。结果表明,集束装配式结构民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中砌体建筑的破坏最为严重,但灾后重建的大量农村民居仍将以砌体结构为主.为此对我国为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所采取的抗震构造方法以及抗震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应对砌体结构的构造细节、倒塌机制、鲁棒性、垂直地震力、弯曲影响等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建议有关部门形成和推广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推广已有的成熟经验.  相似文献   

10.
编竹夹泥墙民居是巴渝地区传统民居的重要类型.为了解编竹夹泥墙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特点,在重庆松溉古镇选择了一典型户进行实地测量分析,并以30℃为适应性舒适温度上限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民居室内全天低于30℃的累积频率为70%,但热环境昼夜表现差异较大:日间较差,室内温度低于30℃的累积频率仅为46%;而夜间较好,低于30℃的累积频率达到90%以上.分析其围护结构热特性,编竹夹泥墙和冷摊瓦屋面都较轻薄,隔热性能和热稳定性都较差,热性能仅达到《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56%和14%,但轻薄的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可有效提高建筑的夜间降温能力.吊脚楼形式令室内热环境更易受室外环境的影响,但与良好的微气候相结合,有利于调节室内热环境,有效解决湿热地区非空调的建筑夜间舒适性问题,突出反映了该类民居与当地湿热气候相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在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2010年4.14玉树7.1级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中,我国西南地区乡村自建民居的震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收集分析这几次地震中乡村几类主要自建民居的震害特征,分析其震害原因和抗震性能.结合近年西南地区乡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提出几点提高乡村民居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海民居木结构房屋基于SAP2000的Pushover分析,研究了青海地区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机理,从而提出相关抗震理念,以期提高该地区村镇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达到减少地震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农村砖砌空斗墙建筑的抗震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空斗砖墙建筑的抗震性能,针对农村民居中大量存在的空斗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从试验到工程设计开展研究,对空斗砖墙试件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大量的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证明,通过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后的空斗砖砌体结构的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大幅度提高平均约60%,其刚度、延性、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也都被明显提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对空斗墙圈梁、构造柱、剪刀撑的加固方法.该技术性能可靠、构造简单、经济实用、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使用,对空斗墙农居的抗震加固方法可供广大工程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惠芳 《科技信息》2012,(10):415-415
云南省农村地区地震的应急救援存在着农村建筑抗震能力差、群众对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避震抗震的科学方法了解程度不够、通讯交通等设施落后、医疗救助水平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完善应急救援法制建设、增强民众的防灾自救能力、加强农村房屋防震措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湘西南木结构民居的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湘西南木构民居发展历程和结构构造有了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其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和杭震机理、给出了湘西南地区传统木结构民居的结构计算简图及振动模型,及其相应的具体内力计算方法和结构安全验算要点.总结出传统木结构民居的抗震、抗侧移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地震发生时,农村地区往往遭受的破坏与损失较大,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这与农村民居的修建结构和质量紧密相关,也和村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紧密相关。为了解攀枝花市农村房屋震害防御能力,对攀枝花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攀枝花市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现状;了解了防震减灾知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得出结论是,攀枝花市农村目前抵御地震灾害能力依然低下,提出了提高攀枝花市农村震害防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西昌地区农村建房不利于抗震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建房必须注意抗震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引入反映纳西族民居木结构榫卯连接的半刚性单元,建立了纳西族民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以及地震时程响应分析,得到了纳西族民居结构的自振周期、频率和位移、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而得到振型与位移响应的关系,并对抗弯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纳西族民居的木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殷建春 《甘肃科技》2006,22(6):111-112,210
文章以中原地区民居为背景,提出在农村城镇化发展下的中原民居设计思路,以寻求中原文化、民居、自然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郑娟 《工程与建设》2006,20(6):784-785,788
砖混结构由于具有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约占90%以上。文章结合自身十多年的施工经验及近两年的房地产规划、设计等报建经验,提出有关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