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田柚柱头表面结构及花粉管进入柱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技术对沙田柚柱头表面结构及其花粉萌发后花粉管进入柱头细胞途径的观察,结果如下:1)沙田柚的柱头突细胞为棒状,柱头表面正中有一大型开口的柱头结构,当柱头发序成熟后分泌出大量的粘液,故属湿型柱头。2)不论自交或异交,沙田柚的花粉落到花柱头上都能萌发,通过柱头乳突细胞间隙进入柱头,且沿着柱头区薄壁细胞间隙进入花柱,其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发生在花粉管通过花柱时,故沙田柚自交不亲  相似文献   

2.
杏自交不亲和性S-RNase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凯特、新世纪以及凯特×新世纪杏杂交后代群体(F1)株系为试材,进行自花授粉,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S基因特异PCR扩增,并对花柱中RNA进行RT-PCR。研究结果表明:自交亲和的花粉管能顺利进入子房,而自交不亲和的花粉管顶端膨大呈球形,停止向下生长;发现凯特×新世纪的杂种后代群体中有4种S基因型,杂种后代相同S基因型中存在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的分化;田间杂交坐果率符合S基因检测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沙田柚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途径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标ConA电镀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沙田柚不同发育时期1/2花柱通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四分体至双核期,是壁物质,胞间质和糖蛋白合成期,双核至开花期,通道细胞分化成熟,壁物质降解,角质层下腔形成并贮存胞间质,糖蛋白呈颗粒状定位于质膜与壁之间电子透明层中,授粉后1-3d,通道细胞逐步衰老,糖蛋白定位地纤维外壁,未见胞间隙形成,花粉管是从几个相邻通道细胞角隅处的角质层下腔和纤维外壁之间生长通过,自交花粉管因胼胝质在壁上添加而停止生长,花粉管生长道路决定于引导组织细胞壁的厚薄及角质层破裂时间,此外,讨论了纤维外壁上的糖蛋白对花粉管与花柱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4.
沙田柚花粉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比较分析沙田柚花粉不同发育时期和自交、异交花粉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随着花粉的发育,其蛋白质格局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单核期和双核期花粉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明显增多,萌发的花粉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亦较多,是与此时花粉生理活动旺盛有关,自交、异交花粉蛋白质格局无明显差别,但是发现异交粉管中一些蛋白质在自交花粉中缺失或含量较低,说明自交条件下花粉管一些蛋白质表达可能受到了抑制,该结果为“膜受体假说”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沙田柚自交花柱S1-RNase的免疫胶体金定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抗体技术成功地检测了沙田抽自交花柱中存在的S1-RNase结果表明:沙田柚自花授粉后1,2,3d1/2处花柱段的S1-RNase分别定位于内质网、高尔基区、纤维内壁和纤维外壁;同时分析了自花授粉后1-3d的S1-NRase的动态变化,及其参与沙田柚自交不亲和返应的可能机理,为高等植物自交不亲和机理的解释丰富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沙田柚花柱S-糖蛋白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层析和电泳相结合的技术,分离和鉴定沙田机花柱中与自交不亲和相关的蛋白质,结果表明:自交沙田柚花柱蛋白质提取液的35%(NH4)2SO4盐析级分,经Sephadex G-50层析,可得2个峰,其中峰Ⅰ具有抑制自交花粉管生物的活性,峰Ⅰ含2种蛋白质,且均为糖蛋白,蛋白质A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ku,等电点为pH7.2;蛋白质B相对分子质量为25.12ku,等电点为pH6.4.峰Ⅰ还具有核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沙田柚自交、异交花柱蛋白质的双向电泳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比较分析了沙田柚自交授粉花柱和异交授粉花柱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两者的蛋白质分布格局相似,具有重叠性,可分析出100多种蛋白质,在自交花柱电泳图谱中发现3种特异蛋白质(A,B,C),A蛋白质MrA=32.0ku,pI=7.2;B蛋白质MrB=26.0ku,pI=7.2;C蛋白质MrC=25.0ku,pI=6.5,这3种特异蛋白质可能与自交不亲和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楸树自交及种内、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整体透明法和石蜡切片法,对楸树自交及种内、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无论自交或种内、种间杂交花粉均可在柱头萌发,但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花粉管在柱头分泌物中生长或穿透乳突细胞沿柱头中部维管束生长,之后进入花柱引导组织胞间隙.大量种内和种间杂交花粉管于授粉后12~24 h迅速生长至花柱基部;48 ~72 h进入子房;96~120 h前后发生双受精,肉眼可见子房发红膨大.自交授粉后约36%的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上端终止生长;42%的花粉管于授粉后72~96 h进入子房;直到授粉后120 h花冠脱落为止,少数花粉管能够穿透胚囊,但未见双受精发生,子房无膨大.研究认为:楸树具有自交不亲和性,而种内和种间杂交是亲和的;其不亲和反应发生的最终位置在子房,时间在合子形成前,为合子前晚期自交不亲和类型.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番茄未成熟花粉离体成熟培养的可能性.从番茄花中分离出的双核早期花粉用B3液体培养基离体培养7~9d后,有1%的未成熟花粉培养成熟,并萌发出花粉管.同时,对不同时期花粉蛋白表达做了SDSPAGE分析,结果:番茄花粉在单核期出现了分子量为21.2kD,26.0kD,33.4kD,69.1kD和97.1kD的5种特异蛋白,双核期出现了分子量为11.7kD,16.9 kD,37.3kD,41.2kD和47.1kD的5种特异蛋白,萌发花粉管后出现了分子量为20.5kD,82.8kD和105.3kD的3  相似文献   

10.
自交亲和性的‘金坠梨’是由自交不亲和性的‘鸭梨’芽变而来,为探究‘金坠梨’突变机理,综合分析了二者花粉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蛋白质。在489个差异表达蛋白质中,发现了参与自交不亲和识别机制的ABC转运家族蛋白;KEGG富集分析发现,ABC转运蛋白被显著富集,其中PyABCB9-1,PyABCB9-2,PyABCC2,PyABCC3,PyABCD1,PyABCG31等6个蛋白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6个ABC转运蛋白不同家族在物种间具有很高的保守性;这6个显著下调蛋白可能影响了‘金坠梨’花柱S-RNase进入‘自己’花粉管的运输过程而导致其亲和性突变。  相似文献   

11.
较详细地阐述了畜禽饲养环节对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来源,并根据分析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畜禽饲养环节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控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嗅觉可视化技术是使非可见物质成像(主要是气体成像)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属人工嗅觉模拟技术的一个新分支.使用卟啉和pH指示剂作为嗅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气敏材料,检测猪肉中的优势致腐菌和新鲜度.将3种优势致腐菌(梭状芽孢杆菌、热死环丝菌、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3组猪肉样本中,在3种温度(-16℃,4℃和20℃)条件下分别贮藏不同的时间后,采用扫描仪获取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与每个样本反应前后的图像信息;将阵列反应前后的颜色差值作为样本特征值,对不同的猪肉样本经不同贮藏时间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显示其特定的颜色图像与其对应.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猪肉的优势致腐菌以及判断猪肉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天然活性成分生物转化的微生物、特异酶以及其应用.中草药等植物中含有的主要天然活性成分,人体难吸收、活性低.为了得到易吸收、高活性的天然有效成分,筛选了一批新微生物,发现一批新型特异的天然成分转化酶;研究了生物转化制备高活性天然成分单体、异构体混合物组、活性中草药制备.  相似文献   

14.
J M Smith 《Nature》1965,206(981):239-240
  相似文献   

15.
LOWNDES J 《Nature》1955,176(4476):283-284
  相似文献   

16.
Dr. A.F.S. Kent     
BROCKLEHURST RJ 《Nature》1958,181(4618):1240-1241
  相似文献   

17.
BOYD JD 《Nature》1956,177(4507):505-506
  相似文献   

18.
分别在佛山市城区有代表性的季华路(主干道)、同济路(次干道)、华远西路(支路)路边,采集了PM2.5样品,并分析了样品中12种金属元素和9种水溶性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佛山市城区各道路环境PM2.5日均浓度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季华路(173.3μg/m3)、同济路(141.2μg/m3)、华远西路(126.0μg/m3),与车流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均高于同期城区PM2.5的日均浓度64.5μg/m3。3个采样点检出金属元素中含量较高的是Fe、Al、Ca、Mg,其次是Zn和Pb。不同道路环境中Al、Ca、Mg、Zn和Pb元素的浓度由大到小均依次为:季华路、同济路、华远西路。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佛山市城区道路环境人为污染较严重的金属元素为Cd、Zn、Pb、As。采样期间SO42-、NO3-和NH4+是主要的水溶性离子。  相似文献   

19.
MELLANBY K 《Nature》1955,176(4482):582
  相似文献   

20.
A V Hill 《Nature》1966,209(5021):348-3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