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煤矸石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特点。通过室内力学和土工实验,研究煤矸石的矿物成分、颗粒级配、压实特性及抗剪强度与压实度的关系。通过分析煤矸石的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理化特性,以及作为回填建筑地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煤矸石的矿物成分与粘土很相似,易压实,将煤矸石回填作为建筑用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地基特性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矸石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特点。通过室内力学和土工实验,研究煤矸石的矿物成分、颗粒级配、压实特性及抗剪强度与压实度的关系。通过分析煤矸石的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理化特性,以及作为回填建筑地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煤矸石的矿物成分与粘土很相似,易压实,将煤矸石回填作为建筑用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地基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研究了煤矸石的矿物成分、颗粒级配、压实特性及抗剪强度与压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矸石的矿物成分与粘土很相似,易压实,将煤矸石回填作为建筑用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新汶矿区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形成了大面积的沉陷区,并产生大量的煤矸石,通过技术可行性分析,得出利用煤矸石回填沉陷土地复土造田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二次污染的结论.探讨了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和采砂坑的设计方案,包括治理的方法、矸石回填的工作程序以及回填后复垦土地的利用.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矸石回填沉陷土地复土造田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风积沙路堤试验段进行的风积沙特性试验为基础,检测并分析了风积沙路堤的压实度、回弹模量及沉降等工程特性,得出风积沙含水量在1%左右,经过充分压实后(天然压实度要达到95%以上)虽然压实度低于规范要求的一定范围,但回弹模量仍能满足路基承载力要求,而且路基沉降量很小;风积沙颗粒均匀密实,可压缩性低,结合沙漠地区施工中运料重车的影响作用,路面铺设之前沙基已基本处于稳定,沉降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6.
公路桥背回填压实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公路桥头跳车成因的分析,在施工现场对几种不同的桥背回填材料的密实施工进行了试验,得出了与不同的桥背回填材料相匹配的压实机械和相应的施工工艺,提供了压缩百分数和压缩沉降量的压实评定标准,为解决桥背回填压实提供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冲击压实技术应用于土石路基较多,在煤矸石路基中的应用还比较少.结合泗许高速公路煤矸石路段工程背景,介绍冲击碾压原理及碾压技术,对冲击碾压遍数、沉降量和弯沉值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冲击碾压技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强度,同时减小了路基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贴坡填方地基的变形特性,依托兰州市某黄土“削峁填沟”工程,开展贴坡填方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借助有限差分数值分析,研究了回填土压实度、坡面坡度、回填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贴坡填方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均随着时间呈两段式增长,水平位移进入缓慢发展期的时间晚于沉降,原状土地基沉降在总沉降中占比大.竖向平面内沿水平方向,距离坡顶越近沉降越小、水平位移越大;沿深度方向,深度越深,沉降及水平位移均越小,土体深度方向水平运动不协同.压实度、坡度、高度对土体运动矢量长度、方向的影响效果不同,对变形控制的重要性依次为压实度>高度>坡度.实际工程应控制压实度>0.93,尽量减小坡度和一次性填筑高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主设计的仿冲击振动压实装置,选取21种试验工况,分别调节各影响参数,进行了多组压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压实度和表面沉降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且与碾压遍数有着某种内在的变化规律;在压实的前几遍,相对沉降量越大,则对应的压实度增加幅度也越大,而后期压实过程中,沉降量减小的趋势与压实度增大的趋势相似,并分别趋于某稳定值。根据压实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及仿冲击振动压实试验离散点曲线,建立了压实度与压实遍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采用Matlab编程,分别对21种工况及4种型号的压路机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很接近,相对误差为0.2%~6%。  相似文献   

10.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中的副产品,而在煤炭产地,大量堆积的煤矸石对人类环境生活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但经处理压实后可以用作公路路基填料.该文通过煤矸石在高速公路中的实际应用,对自燃和未燃的煤矸石性能、施工方法和压实标准进行了研究,为煤矸石在公路路基工程应用提供了设计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