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现有多信道多径路由协议不能有效均衡信道与路径负载,所以在高负载MANET环境下网络性能较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道切换的多信道多径路由优化算法,该算法对不同类型分组进行自适应信道调度,通过限制网络控制报文的泛洪规模与动态切换数据报文的发送信道等策略,有效提高网络对信道与路径的综合利用。为了实现路由对信道切换,本文首先对NS-2进行可切换多信道拓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高负载MANET的性能,在丢包率、时延、吞吐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多信道多径路由。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战术移动Ad Hoc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严重制约战斗力发挥的“瓶颈”.在标准的AODV路由协议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路由安全解决方案,并将安全设计方案中安全增强型路由AOMDV-S在仿真平台OPNET Modeler中进行了实现,通过拟建多个不同场景,将改进后的安全路由与标准AODV协议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交相关仿真结论.  相似文献   

3.
移动Ad Hoc网络中提高路由稳定性的动态备份多径路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移动Ad Hoc网络中备份路径过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备份多径路由(DBR)协议.该协议采用洪泛方式建立主路径,使主路径为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跳数最小的路径,并利用周期性发送的HELLO包为主路径上的链路按需构建局部备份路径.DBR协议有效地利用周期性发送的HELLO包,降低了备份路径建立过程中的控制负载.利用HELLO包所交互的当前邻居节点信息构建生存时间尽可能长的备份路径,解决了备份路径的过期问题.理论分析表明,该协议适用于节点密度较大的移动环境.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在移动性强的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Ad Hoc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多径路由是近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在DSDV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沿用传统路由协议中的最短路径准则,提出一种新的多径路由算法.算法通过建立一个多径路由表结构,实现多径扩展,并从理论上推导出特定仿真环境下路径的选择条数.最后分别对DSDV及其改进的多径路由协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多径路由算法以一定的路由开销为代价,有效地改善了网络的递交率及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5.
移动Ad Hoc网络AODV路由协议的研究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移动自组网是仅由移动节点所组成的网络,具有分布式控制、自组织、多跳等特点,由于该网络具有抗毁性能高、易铺设等性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原始的路由协议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网络不可预测、频繁变化的拓扑结构的需要,因此,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Ad Hoc 网络 AODV 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出一种基于 AODV 协议的改进路由协议———基于认知的 AODV 协议(Cognitive-based AODV,CAODV)。通过 NS2进行试验仿真,结果表明, CAODV 协议具有比 AODV 协议更加优良的性质,可以有效降低重启路由发现频率,增加断裂链路的修复成功率,降低协议的控制负载,对现有网络的动态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多径路由通过多条路径传输数据,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无线AdHoc无线网络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基于DSDV的节点独立多径路由协议(MDSDV——Multipath Destination Sequenced Distance—Vector)。文中将寻找独立多径过程和数据包传送过程密切配合起来,以一种新颖的方法实现MDSDV独立多径路由协议并采用类似组播分组转发方式获得多条路径。中间节点在转发数据包的时候,将转发的数据包记录下来,以后再想通过该节点转发相同的数据包时将被阻止,实现多条路径独立。通过仿真表明,在节点移动速度较快,网络负载不是很大的情况下,MDS-DV较大地提高了数据包的投递率,降低了丢包率,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Ad Hoc网络是将移动性扩展到无线领域中的自治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通讯领域和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营救场合.它有自己特定的路由选择协议.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组织网络,其路由协议一直是Ad Hoc网络应用研究的重点问题.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中常见的路由协议,然后采用基于Linux平台的NS2仿真器针对Ad Hoc网络中典型的三种协议进行了仿真与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利用OPNET,提出用一个通用的仿真框架来测试不同的MAC层、网络层和节点移动性的移动Ad Hoc网络路由效率。在该层次型整体框架下,可以设计不同的节点移动模式、媒体接入方法和路由方案,比较端到端统计量(端到端时延、吞吐量和效率),以筛选最有效、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借助NS2和NSG2仿真软件,设计了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仿真实验平台,完成DSDV、DSR和AODV路由协议仿真实验。通过NSG2软件搭建仿真实验的网络场景并生成TCL脚本文件,通过NS2软件生成trace文件和nam文件。通过NAM动画观察实验现象,通过trace文件统计实验数据,并分析了路由协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先阐述了移动Ad Hoc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分类,并进行了比较。针对按需路由协议中的DSR路由协议阐述其原理,并且分析其特点。然后例举了目前几种基于DSR改进的路由协议。最后利用NS2软件针对DSR协议的数据包的传输率、丢包数、平均延迟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临时按序路由算法(TORA),提出一种移动Ad hoc网络(MANET)多径路由协议M-TORA.通过在互联网封装协议(IMEP)分组的头域中加入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信息,M-TORA在节点拥有多条下行链路的情况下能够综合考虑下行链路的路由跳数与MAC层缓存队列长度,从而选择出最佳的下行链路.M-TORA在进行多径路由选择时采用了基于概率的路由选择策略,将网络负荷分散到多条路由中并起到自动负荷平衡的作用.基于网络仿真软件OPNET对TORA和M-TORA的仿真表明:M-TORA路由协议能够有效地降低路由延时,提高网络分组投递率.  相似文献   

13.
Ad Hoc网络信道接入退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 Hoc网络的应用环境以及其在商业上的潜在应用,使得它必须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QoS)保证,但由于无线网络固有的特点,使得Ad Hoc网络中支持QoS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合适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AC)是无线Ad Hoc网络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而其中退避算法又是MAC协议考虑的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Ad Hoc网络中的退避算法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了概括和比较分析,提出了退避算法的评价指标和仿真实现方法,探讨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AODV路由协议仅维持一条路由,在路由失效时本地修复机制不够完善,重新发起路由建立过程必定增加了路由延时和开销的问题,本文提出建立一种备用路由及本地修复相结合的路由协议.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Ad Hoc网络和AODV路由协议,然后在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带备份路由和本地修复的优化.最后通过NS2对改进的路由协议与AODV路由协议的仿真模拟,在延时、到达率和路由开销方面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证明了修改后的路由协议能更好的提高了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Ad Hoc网络BEB退避算法和EIED退避算法的原理,分析了退避算法中主要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OPNET软件对两种退避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从而为实际网络环境下评估MAC层协议的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移动Ad Hoc路由协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所组成的一个多珧临时性自治系统.作为无需基础设施的网络,移动Ad Hoc网络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网络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描述了移动Ad Hoc网络的特征,对移动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进行了分类、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吉祖勤 《科技信息》2010,(31):69-69
移动Ad Hoc网络是由移动节点自组织形成的网络,由于其动态拓扑、无线通信的特点,容易遭受各种安全威胁。本文分析了Ad Hoc网络中存在的攻击方式,详细地介绍了Ad Hoc网络的安全策略,指出下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研究了移动Ad Hoc网络中三种典型的按需路由协议AODV、DSR和TORA协议的原理和优缺点.并且在不同的场景中对三种路由协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仿真研究.仿真中选取了数据包的掉包速率、网络时延这两个指标进行性能评估,并通过改变节点的个数、移动速率来分析比较这些参数的改变对这三种协议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节能策略是Ad Hoc网络部署中的关键问题,文章分析了Ad hoc网络中的节点能量消耗问题,结合Ad hoc网络中节能通信的进展,按节能策略分为3类并进行了详细论述和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移动Ad Hoc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通信网络,不依赖于任何固定的基础设施,由于网络拓扑变化快,传输介质开放,带宽有限等特性,容易受到攻击。而其固有的脆弱性使它特别容易受到攻击,给入侵检测带来更多挑战。本文分析比较了已有的入侵检测技术,并根据Ad Hoc network网络自身的特性,总结了已有的适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