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旅游洞穴景区网络关注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从新的视角为我国旅游洞穴的开发、管理和宣传营销提供有益的指导.运用均值比率、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百度指数收录的我国64个A级旅游洞穴景区网络关注度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A级旅游洞穴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普遍不高;大部分潜在游客对3A级以下旅游洞穴景区没有兴趣;中国A级旅游洞穴景区网络关注度在空间上形成了3个高关注度带,2个高值关注中心;中国A级旅游洞穴景区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网络关注度重心在湖北省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旅游交通质量感知影响景区整体体验,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交通质量感知最直接的反映。选取西安市三大不同区位的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为研究案例,采集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应用李克特5点量表、等权均值加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的满意度作出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游客对三大景区的旅游交通满意度都达到满意程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城墙景区。满意度差异显著要素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交通便利性、景区道路的设计和护栏、警示牌等旅游交通安全设施4个方面。2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的感知差异和变化规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上非常明显,而在收入上的感知表现规律则不显著。3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游客侧重关注的旅游交通要素不同。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因素分析主要是依托Arc GIS软件,从空间类型、密度、关联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有:(1)集聚分布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三个市/州行政驻地周边,并且其空间分布与该省的交通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3)A级旅游景区整体发展状态较为活跃,并且其空间分布模式表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状;(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深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其数量与人均GDP、人口分布等人文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交通条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标识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旅游景区标识是旅游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旅游者顺利地完成游览过程,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景区标识概念、功能和优缺点,然后分析了景区标识规划设计的指导理论、规划原则、设计要素及布局、制作、安装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旅游标识研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功能系统的关键要素,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以大别山革命老区119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集聚类型,且均衡程度低;2)旅游景区整体表现出“中部和东部多而稠密、北部和西部少而稀疏”的空间分布密度特征;3)旅游景区空间发展不均衡,冷点区多于热点区,“东西轴热、南北轴冷”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最后,从空间联动视角,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城市战略定位、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等因素,构建“两核三廊四圈一环”的区域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模式,以期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和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而3A级以上景区也因其能更全面地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水准而成为旅游界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在分析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的计算,对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具有片状集聚与整体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最后落脚于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对区域旅游的影响上,以期为山西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专题研究在我国几乎是空白,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深入开展旅游景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专题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考察笔者所在城市-湖北省咸宁市的旅游景区立法和执法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市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法制状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由此引申出我国地方旅游景区管理法制状况的主要特点:一是地方旅游景区管理法制建设进展较快.但与国外相关立法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二是由于我国规范整个旅游业的旅游基本法的缺位,我国地方旅游景区管理法制的发展缺乏明确的导向;三是有关地方旅游景区管理的一些高阶位的、重要的法律规范缺位,相关纠纷的解决缺乏依据;四是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现象。最后,本文就如何解决地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游客消费后的在线评价是塑造和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因素。以生态旅游示范区卓尔山景区为例,依托游客游后评价、游记为样本,运用ROST CM6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游客对目的地感知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要素感知围绕卓尔山、风景等词汇展开;“卓尔山、丹霞、地貌”等词是整个网络图的中心节点,多数游客对祁连县卓尔山景区的形象感知较为满意;但游客对景区形象感知的负面要素也很多,主要围绕旅游设施、旅游管理、旅游环境、旅游活动等4个方面,其中景区门票性价比、摆渡车额外收费等因素是引起游客消极评价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游客需求与生态保护二者之间平衡性问题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旅游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对优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长岛为研究区,利用2016—2020年POI数据表征旅游要素,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法,探讨了长岛不同旅游要素的时空分布、演化规律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旅游要素在长岛的空间布局呈现较明显的由南向北延伸的趋势,新增旅游要素的数量具有先递减后逐渐增长的特征;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会受到经济因素、土地因素、旅游景区知名度、旅游资源承载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西北五省、西南四省为主要研究范围,以该区域的4A、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域景区空间分布现状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旅游景区资源类型多样,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比重较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高,西南四省的旅游景区密度大于西北五省,虽然西北五省的旅游景区资源也相对丰富,但是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配套设施建设等因素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发展建设不均衡、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龚新  张德振 《河南科学》2014,(9):1909-1914
随着度假旅游的不断升温,河南省的旅游度假区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依托不同资源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度假区灿若繁星.在度假区建设中也出现了游客需求不明、建设内容不清、建设重点不突出等多种问题.因此,对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主要因子进行科学辨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以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和游客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选取河南宝天曼生态旅游区为研究标本,对度假客源进行调查取样,同时,结合《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10),对旅游度假区建设因子重要度进行分析,以期尝试对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因子重要度进行科学辨识,从而达到促进旅游度假区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宏村为例,在实地调查、访问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对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旅游市场已基本处于买方市场阶段。旅游供给主体只有通过产品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业态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主要方面,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供给主体越来越关注业态的创新.尤其是旅游新业态不断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中国旅游度假区发展历史较短,很多旅游度假区在发展中往往度假产品特色不明显.最终成为观光型的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有其独特的特点,其旅游业态也与其他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参考旅游业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度假区的业态类型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万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例,具体分析了该度假区的旅游业态构成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要靠对区域线性分布的旅游精品项目的共建与打造来推动,使旅游精品项目成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和最佳平台.西部地区也存在着不少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的发展契机,文章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阿尔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山是蒙元文化的发源地和成吉思汗的发祥地,集温泉、火山、草原、森林、避暑和冰雪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为一体,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胜地.阿尔山市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科学规划,理性开发;重在保护,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全民参与"的基本方针,吸引越来越多的蒙、俄、日、韩等国游客以及国内游人.旅游业刚刚起步,需要理顺体制,需要政策支撑,需要科技支持,需要区域联动,因而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ReBAM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地域,但是长春ReBAM内各游览区处于散兵游勇式的状态,因此着眼于游憩景观空间结构对郊区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梳理了长春ReBAM的基质特色、游憩斑块类型和等级以及廊道体系,设计了社区型旅游地,最后从游憩时空体系和旅游线路两方面整合了郊区景观,可以指导游憩项目的设置和旅游产品的营销。  相似文献   

17.
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广东省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及演化发展. 结果显示,广东省温泉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群分布态势,集中程度较高,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珠三角和粤北山区分布密度高. 其演化发展经历了室内温泉、露天温泉、主题温泉和度假温泉等4个发展阶段,主要受资源禀赋条件、客源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变革以及旅游市场消费变化等因素的驱动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韶关旅游资源、客源地、区位等条件及韶关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可实施联合周边区域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本地主力旅游景区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作为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目前旅游重新复苏,旅游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如何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开发,保证世界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海省同仁县四个少数民族村落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访谈调查等,运用相关方法进行数理统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当地居民旅游感知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增强当地居民旅游感知度的对策,以期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