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润滑剂粘度、轧制压下率和热处理工艺对冷轧铜板表面质量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润滑剂粘度和轧制压下率,应用修正的Stribeck图分析了变形区润滑状态及其对板材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润滑剂粘度和轧制压下率在最佳范围内时,可获得优良的板材表面质量,光亮退火对板材表面质量亦有利。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应弄清轧辊与带材间的润滑特性以揭示其润滑机理。这些因素会影响轧制力和带材轧后表面质量,已用好几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轧制理论计算摩擦系数,钢板冷轧时的润滑特性可从摩擦系数与工艺参数的关系中掌握。不过,多数轧制理论均建立在常摩擦系数假设的基础上。对于入口处轧辊和带材之间建立润滑剂薄膜的情况下该假设是不正确的。这就使得很难系统地掌握润滑特性和估计轧后带材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3.
铝薄板冷轧工艺润滑中,为获得高质量铝板表面,可选择不同粘度的轧制油,进而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轧制实验中选用粘度在1.68-2.13mm^2/s之间的三种轧制油,轧制厚度小于0.3mm的铝薄板,与无润滑轧制相比,可使轧后铝板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能使表面粗糙度降低40%左右。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表面粗糙度降低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板带钢乳化液摩擦学性能与轧制工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基础油及添加剂配制板带钢轧制乳化液后,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基础油及添加剂对乳化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冷轧实验对各乳化液的轧制工艺润滑效果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表明:运动黏度和皂化值是根据实际的润滑需求选择基础油的主要参数,且基础油的选择影响添加剂的分散与稳定;极压抗磨剂对轧制乳化液的摩擦学性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纳米六方氮化硼(h-BN)作为新型纳米润滑添加剂,不但自身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而且与传统添加剂有良好的协同提高作用;在使用含纳米氮化硼的乳化液进行润滑的冷轧过程中,各轧制工艺特征参数(轧制力、轧制功率等)有显著的降低,初步体现了良好的纳米润滑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四球摩擦学试验分析纳米添加剂对板带钢冷轧乳化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润滑条件下进行冷轧试验,分析纳米添加剂对冷轧过程和轧后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纳米添加剂的轧制乳化液与传统轧制乳化液相比,其承载能力和抗磨减摩性能均有所改善;带钢冷轧过程中采用含纳米添加剂的轧制乳化液进行润滑,可有效降低轧制压力和轧机功率、减少能耗,并且轧后带钢表面质量也有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6.
在四辊可逆冷轧机上用A,B,C和D 4种冷轧乳化液对St12带钢进行了轧制润滑工艺实验,分析比较了在相同轧制条件下4种轧制乳化液对轧制力、带钢表面反射率、带钢和轧辊表面温度等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轧制力和轧制速度的关系,利用实测轧制力数据和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了摩擦因数.较好的油品润滑能力顺序为B,C,D和A,冷却能力顺序是A,C,D和B,带钢表面反射率顺序是B,D,C和A.实验研究结果对油品开发与评价,优化轧制润滑工艺参数和提高板面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铜及铜合金薄带轧制过程中润滑-冷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艺.讨论了轧机润滑冷却系统的组成、工艺润滑的分类和作用原理,工艺冷却的作用;分析了工艺润滑剂的种类、使用要求、品质评价体系以及维护要求和做法,对铜及铜合金薄带轧制润滑油的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平整工艺是使冷轧薄钢板获得一定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的关键工序,准确预测平整轧制压力的大小是进一步研究其形貌复映关系的理论基础。针对平整工艺压下率s一般小于10%的特点及其润滑特征建立了轧制压力预测的边界润滑弹塑性模型。通过理论计算表明:在s<10%时,轧辊的弹性变形和钢板的弹性恢复对轧制力预测有显著影响,是不能忽略的。使用 130型两辊轧制实验机,压下率为4.6%~24.4%的实验证明:该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误差小于20%,比边界润滑刚性模型(其相对误差小于30%)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轧制油复合添加剂为润滑剂,研究了铝板带冷轧过程中加入不同配方复合添加剂的润滑作用与效果,并对铝板带轧后表面形貌和退火性能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轧制油复合添加剂能有效地改善轧件表面质量;在不同的添加剂配方中,醇脂型复合添加剂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厚钢板热轧工艺润滑实验,分析了不同工艺润滑条件下中厚钢板热轧过程中轧制载荷与压下率的关系,研究了工艺润滑对钢板表面质量的影响,并结合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探讨了工艺润滑条件对钢板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质量浓度比低质量浓度热轧油能更有效地降低轧制力;粗轧阶段比精轧阶段降低轧制力效果更明显.工艺润滑可改善中厚热轧板的表面质量,降低板面粗糙度,并促进钢板表面处在轧制过程中的铁素体转变,减少表面附近的带状组织,使轧后表面处组织均匀细小,减小表面缺陷产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润滑条件对热轧板带钢表面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热轧润滑对板带钢热轧后表面质量的影响,对不同润滑条件下板带钢热轧后表面氧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热轧润滑可以明显改善表面质量.油水混合润滑条件下,钢板表面的氧化铁皮仅有5μm,比纯水润滑条件下氧化层厚度平均减薄3μm左右,比无润滑平均减薄7μm左右.同时,对轧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可以看到在油水混合润滑条件下钢板轧后表面有清晰的轧制纹络存在.  相似文献   

12.
以乳液流变模型和一般润滑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翅片管轧制乳液润滑模型;根据边界和工艺条件,计算了最小和最大膜厚.揭示了用乳液润滑的轧片过程润滑状态,为润滑剂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传统冷轧轧制液和纳米TiO2的冷轧轧制液,对无取向硅钢板进行了四辊冷轧实验.重点研究两种冷轧轧制液的轧制润滑性能和对轧后硅钢薄带表面质量和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使用两种轧制液轧后得到的硅钢薄带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轧制液中TiO2纳米粒子在轧制过程中的抗磨减摩机理.在轧制载荷较高时,纳米TiO2轧制液具有优良的轧制润滑性能并能显著改善轧后硅钢薄带的表面质量.同时在高载荷作用下,TiO2纳米粒子被压入硅钢薄带基体,形成一个滑动系来支撑载荷,从而使润滑膜的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镀锌钢板点焊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镀锌钢板点焊接头的质量,对普通冷轧钢板、电镀锌钢板和两种镀锌层厚度不同的热镀锌钢板进行了一组点焊工艺及接点强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机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这几种材料在不同的焊接电流、焊接时间下的点焊熔核直径或接头拉剪强度变化曲线以及点焊飞溅临界曲线.根据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锌镀钢板点焊时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参数的选用原则,并对几种镀锌钢板给出了相应的点焊规范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中广泛地推广工艺润滑轧制是改进型钢轧制工艺、改善轧材质量以及提高轧机生产率的远景方向之一。日丹诺夫冶金学院和顿湟茨冶金工厂曾在热轧型钢时,采用固体润滑剂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和生产条件下)。实验室条件下,在300轧机上热轧扁钢时,研究了以合成蜡为基(Ty 33—30705—70)配制的23种工艺润滑剂,这种合成蜡是便宜的石油加工产品,含有少量挥发物,热轧时实际上不冒烟,因此不会恶化劳动的卫生条件。当这种合成蜡基润滑剂与旋转的轧辊接触时,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轧钢行业中,冷轧工艺的润滑非常重要。冷轧工艺的正常施工对于轧钢生产质量的提升非常重要。因此,轧钢生产过程中,对冷轧工艺的整套流程非常重视,其中就包含了冷轧工艺的润滑工作。乳化液在冷轧工艺润滑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概述了一种新型乳化液从配液到应用的整个流程,跟踪记录了乳化液典型参数指标,以及各工艺段的板面质量表现。  相似文献   

17.
带钢热轧时的润滑性能目前已多在生产轧机上研究。从所得情况来看,对某些润滑效果诸如轧辊寿命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和能耗降低等都是确认了的。但是关于润滑机理和最佳润滑剂成分方面的研究报导却还不多。曾经有一位学者利用高速试验轧机研究过不同添加剂对热轧润滑性能的影响及其润滑机理。根据其结果认为在高轧制速度和较低的轧制温度范围里为流体动力润滑。当轧速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石墨粉末作为固体润滑剂,在不同接触压力和粉末层厚度下,对铝合金进行了一系列塑性拉延摩擦试验,得到了铝合金在粉末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表面膜特性,并对塑性成形过程粉末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爬行现象是润滑膜破坏的主要原因,该现象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加剧;适当增加粉末层厚度可以有效降低润滑膜的损伤,但不是粉末量越多越好,最佳厚度随使用工况而变化;不同粉末层厚度下,表面膜的典型破坏形式有所区别;摩擦系数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粉末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从轧制变形区油膜的形成入手,研究了铝材冷轧中基础油的润滑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变形区油膜的形成及所处的润滑状态受基础油的类型、粘度、轧制速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变形区油膜厚度与润滑作用密切相关,但油膜过厚会导致磨擦因数过小,不利于添加剂作用的发挥和轧后铝板表面质量的提高.因此,变形区处于混合润滑状态时其参数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分析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在深冲用薄板生产中的成分控制、热轧、卷曲工艺、铁素体区轧制、TRIP钢生产、冷轧与退火工艺以及钢板表面质量控制方面的新进展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