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山东肥城矿区晚石炭世苔藓虫的进一步研究,又发现了以往在山东乃至华北未曾报道过的苔藓虫化,属隐口目中的两个科,计有两属六种,其中新种四个,近似种两个,进一步丰富了山东乃至华北石炭纪的苔藓虫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2.
峨眉山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含大量苔藓虫化石。栖霞组以Fenestella sp.(A)为特征,茅口组下部以Araxopora hayasakai最丰富,上部则以Meekopora emeishanensis(sp.nov.)为特色。Meekopora属在我国过去仅发现于石炭系,现该属首次在蛾眉山下二叠统中发现,其层位大致相当子北美早二叠世的瓜达卢普组(Guadalupian)。  相似文献   

3.
广西泥盆纪牙形石、竹节石分带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泥盆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泥盆纪生物地层较为理想的地区。本区岩相横向变化极为复杂,故地层类型较多。其中有两种重要类型:1.象州型或底栖型——代表富氧、动荡、滨浅海沉积,生物群以底栖动物为主,如珊瑚、苔藓虫、层孔虫、海百合、腕足动物,介形类等。2.南丹型或浮游型——代表缺氧静水海盆沉积,生物群以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4.
新疆巴楚地区的良里塔格和大坂塔格是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的重要剖面之一,在其出露较好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地层中产数量可观的古生物化石,以白云质灰岩为特征的鹰山组下段产大量的腹足类化石(Liospira biconvexa.);以深灰色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为特征的一间房组产大量球状苔藓虫(Batostoma sp.)、丰富的角石化石(Aphetceras Lobatum cf.、Cetnoceras Noetling sp.、Dideroceras sp.)及少量托盘类。从化石种类和埋藏特征来看,中、下奥陶统巴楚地区海水运动多变,为水动力条件强,盐度适中,水位较浅的高能半局限台地和生物礁环境。本次研究丰富了巴楚地区化石种类,查明了化石保存状态,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生态环境提供宝贵证据。  相似文献   

5.
继我国南部寒武纪高肌虫研究之后,我们先后在北方的河南淅川,新疆乌什,陕西洛南、柞水、陇县,辽宁金县、复县及青海大通等地找到了丰富的高肌虫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北方高肌虫无论在生活区域还是在层位上均较南方分布广。2.中国北方的高肌虫在属种形态及古地理上都与西南地区的高肌虫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详细研究了首次发现于羌塘盆地岗尼乡达卓玛剖面下第三系的介形虫、轮藻和保存完好的昆虫化石,建立了3个化石组合。根据这些组合面貌及其分布的主要层位,认为含有丰富生物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应为古-早始新世。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我院三迭纪科研组在测制川西北上三迭统剖面时,于江油县马鞍塘、安县濉水、绵竹县汉旺等处采得一些苔藓虫化石。这是我国继西藏珠穆朗玛峰报导之后,又一处发现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景泰地区典型剖面(红水堡和黑山剖面)早石炭世地层中,发现由珊瑚、腕足类、苔藓虫和海百合茎组成的小个体动物群,其中各门类化石个体普遍较小,通常只能用毫米级尺度来度量.经研究发现这一动物群既非灾害性死亡群体,也非水流分选堆积物,而是由于其生存环境异于寻常导致生长停滞所形成的特殊动物群."巴彦浩特地区石炭纪生态地层学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沉积环境信息,丰富了找矿资料,对找矿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 hm~2温带落叶阔叶林样地,对样地内不同基质上的苔藓进行调查,通过联结系数和χ~2检验,分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不同基质上苔藓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中共有藓类植物20科47属88种,有苔类10科11属12种.其中生长在石头上苔藓的物种丰富度最高,有78种;其次是附生于树干的苔藓有61种;土生苔藓有55种;腐木生的苔藓物种丰富度最低,有33种.(2)不同基质上的苔藓群落被不同的苔藓物种所主导,石生苔藓的优势种是长肋青藓(Brachythecium populeum),土生苔藓的优势种是小仙鹤藓(Atrichum crispulum),树附生的苔藓优势种是羊角藓(Herpetineuron toccoae),腐木生的苔藓优势种是短叶毛锦藓(Pylaisiadelpha yokohamae).(3)分别分析了不同基质重要值前20苔藓种对的联结情况,石生苔藓正联结的种对有40.00%,显著正联结有5.79%;土生苔藓正联结的种对为35.79%,显著正联结为5.26%;树生苔藓正联结的种对有50.52%,显著正联结有13.68%;腐木生苔藓正联结的种对占39.47%,显著正联结为8.42%.除树生苔藓,其他3种基质苔藓的优势种对间大多呈负联结,呈显著的种对不是很多.整体而言,多数苔藓属于独立分布而不是联结分布.(4)不同基质上苔藓种间联结情况有很大的改变,相同两个种间关系会因为附生基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是也有在4种基质上都表现相同联结性的种对.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沿海较为常见的8种唇口目苔藓动物的28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用排序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后,以腕足动物为外组群,运用MEGA遗传分析软件以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P)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有囊亚目的4种苔藓动物(刺轴拟缘孔苔虫、假缘孔苔虫、拟迷误裂孔苔虫、仿分胞苔虫)构成一个单系群;无囊亚目则是一个复系数,其中2种草苔虫(匍茎草苔虫、多室草苔虫)为单系发生,而大室膜孔苔虫和艳丽琥珀苔虫的系统发生位置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山东威海卫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生成条件,对其界限指标、限量指标、污染物指标、微生物指标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其为重碳酸型的含锶、偏硅酸优质矿泉水.  相似文献   

12.
过去所谓的鲁西诸多弧形断裂,实际上是几组断裂的交切;所谓弧形的凸起和凹陷实际是由几组断裂控制的呈不同几何形态的中生代断块凸起和凹陷;所谓的尼山穹窿实际是中生代的一个断块凹起,它既不是太古代的穹状古隆起,也不是古生代的水下隆起;因此鲁西旋卷构造难以成立。鲁西的基本构造格架,是在NW和NEE向两组断裂组成棋盘格的基础上,经后期构造的迭加改造所形成的“x”型断裂体系。  相似文献   

13.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端,海岸线全长98.77公里,初步调查,无脊椎动物有140种,隶于10个门。  相似文献   

14.
山东堇菜属(Viola)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东Viola属20种、亚种的花粉超微结构,探讨了花粉特征的分类意义,研究揭示了各个种花粉粒的大小、形状、萌发孔沟类型及表面纹饰等特征,是研究该属分类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人口经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人口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分析,论述了山东人口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教育统计理论,借助微机,对省属12所师范专科学校的热学统考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用教育测量和教育统计理论指导评估统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证实山东临沂煤田本溪组的层位均属于Profusulinella带,而华北地区本溪组普遍发育的Fusulina—Fusulinella带则在本区缺失。文中共记述了蜓类7属42种和亚种,其中包括6个新种。另外还对其在古地理、构造方面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依据鲁西掀斜断块山区所选16地点地貌形态数据,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揭示了断块山地形态与山前盆地沉积建造的内在联系,从而探讨该地区新生代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鲁中南山地流域地貌的高程-面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与ArcView的支持下 ,计算了鲁中南山地及其各流域的高程积分 ,提出了针对鲁中南山地的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判别指标 .根据高程分析结果 ,初步判定了鲁中南山地及其各流域的地貌发育阶段 ,并对鲁中南山地的地貌发育过程、不同流域临城期地面的分布高度、新构造运动期间的相对抬升量以及鲁中南山地临城期平均侵蚀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湖北大学校园绿藻再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1.12.~1992.7.在湖北大学校园内采得藻类标本56号及一些未列号者。经初步鉴定,共得到绿藻31属42种,除与上次报告重复的外,又增加了29种,分属于21属,其中有我国新记录9种。 本次报告的藻类名单如下:1.实球藻(Pandorina morum);2.湖生绿星球藻(Asterococcus lemueticus);3.胶四孢藻(Tetraspora gelatinosa);4.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5.粘性伪绿匣藻(Pseudochlorothecium mucigenum);6.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7.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iquus);8.四尾栅藻(S.quadricauda);9.筒藻(Cylindrocapsa geminella);10.池生微孢藻(Microspora staguorum);11.裂线藻(Schizomeris leibleinii);12.非洲尾丝藻(Uronema africanum);13.尾丝藻|(U.confervicolum);14.极大尾丝藻(U.gigas);15.中型尾丝藻(U.intermedium);16.简单尾丝藻(U.simplicissimum);17.隐毛藻(Aphanochaele repens);18.多形内枝藻(Endoclonium polymorphum);19.常见原皮藻(Protoderma frequens);20.原皮藻(P.viride);21.夏毛枝藻(Stigeoclonium aestivale);22.基枝藻(Basicladia crassa);23.硬枝毛枝藻(Cladophora sterrocladia);24.黑孢藻(Pithophora oedogonia);25.孤枝根枝藻(Rhizoclonium hieroglyphicum);26.锐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