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用担心,就算置身在一个模拟世界中,人生依然意义十足。就算你从未看过电影《黑客帝国》,你大概也知道影片的核心前提:男主角——一个名叫尼奥的电脑程序员——发现现实不是看起来那样。他以为是他的世界的地方,其实是个模拟世界;他最终在一个充满液体的生物舱里醒来,他浸在舱里的身躯一直萎缩。那当然只是好莱坞的故事而已,但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认真地看待“模拟假说”。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创办已近20周年。20年来,世界科学》终于成熟了。为了不忘广大读者、译者、著者的厚爱,我们决定在1997年举行“我与《世界科学》”有奖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写出“我与《世界科学》”交往中一件不平常的事;受《世界科学》上某篇文章的点拨而在科研中的收获;阅读《世界科学》的感受、心得;《世界科学》是怎样成为你的良师益友的。一句话,写出你的个性,写出你的光彩,写出你的收获。所写内容务求真实,不要虚构。征文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注明“我与《世界科学》”栏目。征文作者请注明你的年龄、职称、职业、职…  相似文献   

3.
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概念 “机器人”一词在欧美并不仅仅指区别于“蓝领”和“白领”之外的“钢领”工人,而是泛指一切由人工技术制造出的智能形式,其中也包括了由生物复制和化学合成的“人工人”。事实上由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出版于1818年的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一部有关“人造人”的故事。玛丽·雪莱的“人造人”是利用死人器官拼凑而成的,最后施以电击使之复活。 不过率先使用“机器人”一词的则是捷克作家卡列尔·恰佩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写出的讽刺作品《洛桑的万能机器人公司》《R.U.R》)中,第一次使用了  相似文献   

4.
爱心与厚望     
我是在80年代中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世界科学》杂志的,从此,我对它可谓“爱不释手”,订阅《世界科学》已12年,这期间,读《世界科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月初,我如果看不到新一期的《世界科学》,好像失去什么重要之物那样不自在。记得去年4月份的《胜界科学》被邮递员遗失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试着《世界科学》编辑部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希望能卖我一本。我很快地就收到了我所要的刊物,并附有编辑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感谢我对《世界科学》的厚爱和支持,免费赠送我这本《世界科学》。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懂与不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了。”预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密苏里州办报时,收到一个订户的来信,信中问:“马克·吐温先生,我在报纸里发现了一只蜘蛛,请问您这预兆着的是吉还是凶?”马克·吐温回信说:“这不是什么吉兆,也并非什么凶兆,这蜘蛛不过想爬进报纸去看看,哪个商人没有在报纸上登广告,它就到那家商…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终结者》中的想象即将成为现实。美国五角大楼宣布,美国政府将在2007年举行首次有地面和飞行机器人参与的军事演习。“天蝎45”:深海救援让人类“下岗”2005年8月7日,本来少有人知的英国“天蝎45”机器人一下子名震全球。它在抢救俄罗斯海军AS-28型小型潜  相似文献   

7.
文静、内向的小靖来咨询室找我,看见她腼腆的样子,我感觉她又有心理困惑需要求助。在高一时她曾因异性交往障碍前来咨询过,还参加了“牵手你、我、他——异性交往技巧训练”的团体辅导。“小靖,读高三了压力很大吧?”我主动问。“是的”。她肯定地点点头。“今天找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试探着问。“杨老师,有一件事我感到非常为难,不知该如何处理?”她十分严肃地对我说。“碰到了什么难事,是高考压力,还是人际关系冲突?”我无法肯定地问。“不是高考压力,但它确实已影响到我的学习,我真的很着急。”她像是要哭出来了。“那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很快拥有决定人类生死的力量。它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也准备好了吗?在流行文化中,机器人不是维多利亚时代完美忠实的管家,就是精神变态的狡诈杀手。如《星球大战》里的C3PO、《机器姬》中的艾娃,《惑星历险》中的罗比以及《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电影中描述的机器人形象反映了我们对机器人的希冀和恐惧,这种恐惧已开始渗入现  相似文献   

9.
<正>来见识一下即将超越世界上跑步最快的人类的超级机器人吧!你可能将机器人想象为笨拙的物体——呆板、沉闷,甚至像步履蹒跚的老人,似乎需要利用咖啡因提神。但是,机器人即将大踏步前进起来。你只需问一问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教授霍德·利普森(Hod Lipson),就知道这一切了。利普森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写道:"幼小的动物在田野上飞奔,攀爬树木,跌倒后可以立即灵巧地站起来——机器人也将效仿这些动物了。"  相似文献   

10.
你看过好莱坞大片《机械战警》吗?底特律警察墨菲在一次办案过程中和罪犯交手,受了重伤, 奄奄一息。恰好机器人公司研制的机械战警进入最后阶段,于是墨菲成为第一个改造后的机械战警。全身电脑、机械的装备,让墨菲骁勇无敌,最终战胜敌人,发挥出机械战警的巨大威力。在许多影片中,明星们常常有自己的替身,为他们演出那些危险或者“尴尬”的镜头。而各国警方同样也不愿意让那些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你看过电视剧《康熙皇帝》吗?想当初女真族头领努尔哈赤,连去北京向明朝皇帝献贡品的资格部没有,他只得跪在明朝驻东北的督军脚下,乞求恩准他的进贡。可是几十年后,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进军北京,建立满清王朝。昔日的“贱民”却成了新贵。说也奇怪,在宇宙学中,竟然也有如此般的巧合事例。  相似文献   

12.
人·机器     
龚静 《世界科学》2000,(2):42-43
大约在80年代初期,我看过一部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里面有男女记者各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工厂在试制机器人,而且还做了和他们一模一样的机器人,若非亲见,简直不分彼此。主谋者试图以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人,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当然,这些人的阴谋是失败了。但看到影片结尾时那两位记者与他们的机器人替身难分难解的搏斗,还是不由得为人捏把汗。 是机器还是人,在此亦难分难解。似乎只有在倒地之后的肉身里冒出一股电路被毁的青烟,我们才如释重负地松口气──机器人也。再怎么像人,甚至如人般说话、表情、动作…  相似文献   

13.
八 “我想通了。”我对“聊天”开口时,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女孩娇好的面容。 “想通了?那太好了。”他感到十分兴奋。“你决定怎么办?” “听将令。”我简单地冷静补充。 “我不是什么‘将’,也谈不上什么‘将令’,大家一起商量。”但从后来他对我说的话来看,显然证明了他早有计划。“先说说你的想法。” “我还没来得及有什么想法。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抢他的‘网兜’,既然你说他没能耐自己研究。” “不错,但是我们必须出其不意。”他说。“我们不可能接近他,一旦他发现我们的企图,就会使用那东西而逃跑——再说我们根本不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晚上也很少出来。”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还不敢吧。”  相似文献   

14.
《科学24小时》2013,(12):5-5
<正>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从地球这端到那头的距离,而是你在我眼前,我却看不见你。曾经,哈利波特的隐身衣让多少人为之疯狂着迷。在人们的视野中瞬间遁形,是人类最大的梦想之一。如今,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故事成真了。2013年10月,一篇名为《电磁波与隐身衣的交互机理研究》的文章刊登在了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这篇文章首次解释了隐身衣的物理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林业科学家的队伍 中,有着一位33岁的“世 界级名人”,他的名字叫范少辉。 范少辉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杉木博士,他曾荣获中国林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而且还分别被美国名人传记研究中心和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研究中心收入《国际杰出人物录》和《世界名人录》。 面对这位名人,我问:“你真的很喜欢林业吗?”范少辉只是笑了笑。我又问:“与树林打交道,需要很有耐心吧?小树成林,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吧?”他还是笑了笑,然后简单地回答:“不会的。”“你在哪国读得博士?”“中国。”“你会出国搞科研吗?”此时,范少辉才真正说出他的心里话:“到外国去读博士,就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研究人家的树种,解决人家的问题。要解决中  相似文献   

16.
王梅 《科学之友》2003,(4):25-26
但丁: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但丁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1265年5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颇受当地人尊敬的小贵族家庭里。《神曲》是其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对于但丁这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这样评价他:“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可见,他对但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 000多行。  相似文献   

17.
找了回来     
许多人都不解地问我:“你是因为喜欢钱钟书的《围城》才住校的吗?”也许,我在高三由走读转为住校的举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围城》中的精典:“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可是早在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高一,我就努力申请住校,只是当时的寝室还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于是这一申请就持续了两年。  相似文献   

18.
晓阳 《科学24小时》2009,(11):10-12
2025年的一天,你独自一人在家感到很无聊。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吧,大家都很忙,没有人答理你.听你说心里话。于是,你给机器人商店打了个电话:“给我送一个有感情的机器人过来,我太闷了!”有情感的机器人会带给你新的快乐。有一天。你正因为一件极其郁闷的事躲在屋子里失声痛哭,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曾经影响了好几代人,许多国家的成人小的时候都看过这部有趣的动画片,勇敢可爱的小机器人成了不少孩子心中的偶像。为了满足人们的怀旧心理,美国汉森机器人制造公司推出了酷似动画片中的“阿童木”机器人,不过机器人专家给它另外取了个英文名字:泽诺(zeno)。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