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文丘里管和电容传感器测量气/ 固两相混合物的差压和固相浓度来推导固相速度和质量流量的新方法,分别建立了均相流模型和分相流模型,使文丘里管既适用于稀相,也适用于浓相流动情况,扩大了其适用范围·不需测量气体单独流经文丘里管时产生的差压,适于工业上在线实时应用·  相似文献   

2.
3.
基于静电传感器气/固两相流质量流率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气/固两相流本身具有复杂的流动形态,从流体力学角度分别建立了下行管道传送、上行管道传送和水平管道传送的固相质量浓度的表达式.结合静电传感器互相关技术测量得到气/固两相流的速度参数,根据固相质量流率计算公式和固相质量浓度的表达式,完成了气/固两相流固相质量流率的间接测量.  相似文献   

4.
给出可用文丘里计测量气-固两相流流量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发现了进口与喉口以及喉口与扩张段之间的压差灵敏度是确定载荷比和气体流量的主要参数,压降可被守恒变量和源项模型预测,并与实验值相吻合,文丘里计有可能作为测量气-固混合物在一相流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工业用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工业管道内气固两相流体的离散相浓度的在线测量问题,研制了一种非接触式电容传感器。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电容传感器测量探头的结构,配置高频抗杂散电容的信号检测转换电路,已制成原理样机。静态实验和初步动态实验表明,此传感器性能稳定,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单支管中气固两相流质量流量测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采用电容传感器与文丘里管相结合测量单支管中气固两相流质量流量的新方法·通过电容传感器对固相浓度的测量,可以求出气固两相流的固气比,结合文丘里管上的差压信号,可以计算出相应气体单独流经文丘里管时所产生的差压,由此可以求得气体的质量流量,进而得出固相的质量流量·实测结果显示,测量误差小于33%·此方法不直接测量管道中气体的质量流量,而是通过测量浓度和差压信号来求得气固两相的流量值·此方法特别适用于不能直接测量气体流量的场合支管流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各种两相流离散相浓度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电容法测量两相流相浓度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给出了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的设计准则,阐明了该传感器用于相浓度测量的优越性及其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忽略径向惯性力项的条件下,建立了稀相气固两相垂直管流内充分发展段的固相浓度分布模型,并在对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浓度分布模式的成立条件。运用Hirze-Tchen公式及混合长理论得到固相湍流粘度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固相湍流交换系数随Reg,dp/D及ρ^-p/ρ^-g等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气/固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几种用于测量气/固两相流固相浓度的电容式传感器,采用3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传感器的不同结构,计算其检测场内灵敏度的分布特性,并分别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分析比较,得到一种灵敏度分布最为均匀的螺旋式表面极板电容传感器结构,其均匀性误差低于6%,该传感器已用于工业现场·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文丘里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的一维三组分(气芯、液滴和液膜)模型,并编制程序对各组分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台,在冷态下测定了气液两相的压力分布,在热态下对烟气的温度分布和气液两相的换热情况进行了测试.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二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分流分相测量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提出了分流分相式流体流量测量法,并具体给出了4种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对每种实现方式都在空气-水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出现的流型包括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和环状流,实验结果表明,分流分相法在工程上是可行的,该方法能够将两相流体的流量测量转化成单相流体的流量测量,可有效地克服流动不稳定性及流型对测量过程的影响,显著地提高了测量精度,扩大了测量范围,同时其体积较小便于制成自动化仪表,从而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验范围内,流量的平均测量误差小于5%,最好的结果可以达到3%。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建立了固体颗粒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气流中向弯管外侧壁面分离的规律与斯托克斯准则数和颗粒在弯道内运动角度的关系.对水平肘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在 R_0/d 分别为2和4、一次风速分别为15m/s 和20m/s、煤粉平均粒径为50~60μm、煤粉浓度为0. 2kg/m~3的工况下,当煤粉-空气混合物流过弯头的角度≥45°时,约有80%以上的煤粉颗粒沿弯管外侧形成一股高煤粉浓度的气流流出.这一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较吻合.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为开发煤粉浓缩燃烧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椐.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固液两相流中的粗颗粒浓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低浓度固液两相流的动理学分析所导出的颗粒相基本方程 ,在二维恒定均匀流的条件下 ,探讨了颗粒相浓度的垂向分布规律。通过模化粗颗粒垂向所受外力 ,得到了颗粒脉动能在均匀、线性和指数分布假设下的粗颗粒浓度公式。这些粗颗粒公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基于扩散理论的传统公式 ,并与粗颗粒实验资料符合很好。传统公式在描述粗颗粒浓度分布上存在不足 ,并从动理学角度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ANSYS软件对气液两相流海洋立管进行了单、双向流固耦合振动分析,并将单、双向流固耦合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考虑了立管支承方式、流体边界条件对立管振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立管减振措施。结果表明:立管变形最大处发生在立管中间处,最大应力发生在立管的入口和出口处附件的上下部;双向耦合作用下立管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变形量均小于单向耦合;随着立管约束数量的增加,立管的变形量和等效应力变小;随气相速度增大时,立管位移减小,相反,随液相流速的增加,立管位移增大,随截面含气率的减小,立管位移增大。分析结果对海洋立管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喉径文丘里管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湿气气液两相流量的在线非分离测量,提出一种基于长喉径单文丘里管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揭示了湿气液气质量比和气相流速与长喉径文丘里管收缩段差压、扩张段差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变化规律及物理本质.为有效提高测量精度,针对传统虚高模型的缺陷,提出了虚高模型的优化原则.建立了基于单文丘里管的气液两相测量模型,并通过迭代运算实现了气液两相流量的分相测量,对于压力P为0.10—0.16MPa,气相弗劳德数0.4~0.7,液气质量比0~1范围内,气相流量测量的相对误差优于±3%,液相流量测量的满度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在水平等截面管道中空气-树脂粉两相流的音速.基于壅塞现象原理,提出了一种测量气粉两相流音速的新方法.得到了空气-树脂粉两相流在不同固气比下质量流量和滞止压强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发生壅塞现象的临界压强,进一步得到了临界压强比和固气比的关系式.考虑两相流连续方程确定出两相流的实际表观音速,并且与两相平衡流理论计算所得的理论音速进行了比较,仅为其0.5~0.7倍.  相似文献   

17.
运用ANSYS软件对气液两相流海洋立管进行了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研究了有无流固耦合存在时立管振动模态的变化以及立管支承方式、流体边界条件对立管固有频率和阵型的影响。同时,将仿真分析同DNV公式求解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作用明显地降低了立管的固有频率,但并不改变固有阵型;立管的支承方式不改变阵型,但会影响管道的固有频率,约束数量增加,固有频率变大,随着模态阵型阶数增加,立管的固有频率增加,而最大阵型位移随之减小;立管固有频率随气相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随截面含气率的增大而增大;通过仿真分析和DNV公式求解两种方法得到的固有频率相差不大,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对海洋立管的优化设计和振动对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管壁取样的气液两相流量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传统取样式多相流量测量方法取样口易堵塞的缺点,提出了通过管壁取样测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新方法.管壁四周均匀布置4个直径为2.5 mm的取样孔,并在上游采用旋流叶片将来流整改成液膜厚度均匀分布的环状流型,从而增强了取样的代表性.分析表明,取样流体中的液相质量流量与主流体液相质量流量的比值主要取决于取样孔的数目和大小,而取样流体中的气相质量流量与主流体气相质量流量的比值则与主管路液相流量有关.在管径为0.04 m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回路进行的实验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液相取样比为0.049,基本不受主管气液相流量波动的影响,能够在宽广的流动范围内维持恒定.液相流量最大测量误差为6.8%,气相流量最大测量误差为8.9%.  相似文献   

19.
一种气固质量流量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热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气固质量流量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情况;给出了实验系统方案和实验测量装置的硬软件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说明,该检测方法通过复合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气体流速,粉体浓度和各处温度,经过数据处理就可以测得气固质量流量。  相似文献   

20.
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内在特征,提出1个量纲为1的变量即稳定性指数,根据稳定性指数偏离稳定状态的程度,定量判断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稳定性。以空气和水为介质,以三角柱为旋涡发生体,在内径为50mm的水平管和垂直上升管中分别进行实验,分析雷诺数和体积含气率对气液两相流涡街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含气率对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在水平管中,当体积含气率小于15%时,涡街比较稳定,稳定性指数的取值为1.00±0.16;当体积含气率大于15%时,稳定的涡街难以维持,部分涡街的稳定性指数为2.0-3.0:在垂直上升管中,稳定的涡街体积含气率可以达22%,在此范围内,稳定性指数的取值为1.00-0.12;当体积含气率大于22%时,涡街变得不稳定,此时,部分涡街的稳定性指数为0.50~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