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英同Biofabrication,2014,6(1):1报道,日前英国剑桥大学的马丁(K.Martin)教授和洛伯(B.Lorber)博士等研究人员使用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眼睛细胞。该项研究被看成是培育替代组织来修复受损或病变器官的一个实际步骤,有望为失明患者带来光明。研究人员从老鼠视网膜取出两种细胞——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前者主要是将来自眼睛的信息传输至大  相似文献   

2.
许正博士,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1991年旅居美国之前已开始涉及生物抗癌药物"亲细胞非均质分子脂质(简称CHHL)的研究,并于1993年以中国学者个人身份在美国获得癌症药物专利商标和美国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目前,许正等研究的新药已由美国高立食品药品有限公司批量生产.最近,译者收到许正博士寄来的一篇他们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合作发表在国际抗癌研究杂志(Anticancer Research 27:1593-1600(2007))上的论文,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任教30年来,马恩波先后担任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动物学、昆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等多门课程.自1991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已培养出20名合格硕士,1998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出5届(9名)博士,目前正在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0名.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领导的动物学科被山西省教育厅列为重点建设学科,于2003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5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  相似文献   

4.
Phil.  P 刘仲华 《世界科学》1991,13(11):28-29
人类医学的基因时代正悄然向人们走来.虽然过去十年遗传学的发展未能引起人们所期望的医学实践大变革,但研究人员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他们终于开辟了一条用一种疗效非凡的新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的道路.他们乐观地估计,人类将在未来50年时间里进入这项医学革命的黄金时代.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细胞免疫学主任布莱兹(R.M.Blaese)博士预言,到那时各种遗传性疾病,甚至包括癌症,都将可以运用基因技术进行治疗——先确定异常的基因,然后将有关的正常基因直接输入人体进行治疗.布莱兹博士告诉人们,目前进行的最大研究项目是探索用基因技术来治疗艾滋病,运用各种方法将某种基因输入T细胞,使它们能阻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5.
美国营养学专家弗兰克博士几年前出版了《核酸营养学和核酸疗法》一书,从此在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刮起了一股"核酸饮食"旋风,至今不衰.弗兰克博士认为,核酸是比蛋白质、脂肪、水、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索更重要的营养素。细胞的健康有赖于核酸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细胞融合现象是1957年日本冈田善雄博士发现的。它是给动物细胞中加上HvJ(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病毒,病毒表面的受纳体即发生连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凝集起来,产生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的细胞。这一技术后来应用于体细胞遗传学之类的基础科学,作出了很多贡献。细胞融合技术最近引起了产业界的注目,其原因是:(1)1975年英国C.Milstein等人将此技术用于免疫学领域,利用淋巴球之类细胞和癌细胞融  相似文献   

7.
英国免疫学家、现代免疫学领军人物之一布瑞吉特·阿斯科纳斯(Brigitte Askonas)博士——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伊塔(Ita)——于2013年1月9日悄然离世,享年89岁.她拓展了早期科学先驱——如法国化学家、细菌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细菌学家保尔·埃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1915,曾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工作,提高了人们对免疫系统这一由不同类型细胞互相作用并产生中介物来控制其复杂功能的错综网络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黄琳  王殿冰  顾宁  张先恩 《科学通报》2019,64(19):2025-2036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质囊泡,尺寸介于30~5000 nm.通过不同的发生机理, EVs可以形成微囊泡体(microvesicles)、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和外泌体(exosomes)等.它们通过携带母细胞的不同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活性成分来靶向附近或远端细胞,在细胞的信息交流及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EVs在生物体系内广泛存在,其生物学功能也越来越多地被认识,或许正在成为一个"细胞外囊泡生物学"领域.对EVs性质的认识也促进了相关应用研究,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运送等.本文重点阐述了EVs的生物起源、生物组成、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制备和表征手段,并针对EVs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开展讨论.可以预期,对EVs形成和调控机理的深入认识,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EVs的生物学功能、异质性和功能多样性;另一方面有可能基于这些知识来解决EVs开发应用中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烨苓 《世界科学》2004,(11):40-40,39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卡夫利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博士(现年63岁,生于华盛顿,图左)、麻省理工学院的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博士(53岁,生于纽约,图中)、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戴维·波利策(DavidPolitzer)博士(55岁,生于纽约,图右)。他们为量子色动力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早在1973年建立了一个精巧的数学模型,藉此而揭示了夸克的"渐近自由"行  相似文献   

10.
冯彦 《科学通报》2003,48(10):993-995
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识别人类基因组所编码的全部蛋白质的功能, 并加速新药的开发. 为迎接这一挑战, 哈佛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CCB)于1998 成立, 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化学生物学. 这个由著名化学家Stuart Schreiber博士和生物学家Tim Mitchison博士领导的研究所, 目前由隶属于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位于波士 顿)和哈佛大学化学系(位于剑桥)的14个实验室组成, 位于哈佛医学院校园内, 占地约900多平方米, 现有专职研究人员约50名, 并向全体哈佛研究人员开放. 研究所分为3个核心部门——高流通量筛选、分析化学和生物学/化学信息学, 以识别生物学中的全新化学配体. 研究资金来源于NCI 和NIGMS基金及Merck, Merck KGaA企业资助和Keck基金.  相似文献   

11.
<正>分子编程或能逆转细胞凋亡及其他形式的细胞程序性死亡。2007年,邓浩雯停下她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本科学习,参加到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的哥哥邓浩林的工作中。那时,邓浩林在冯明钊的免疫学实验室研究细胞骨架破坏对细胞凋亡(apoptosis)中线粒体破碎的作用。细胞凋亡是研究最多的细胞自杀形式,但兄妹二人认为一个更基本的问题还悬而未决:一旦细胞凋亡启动,细胞还能从一地鸡毛中重生吗?  相似文献   

12.
现已发现了束缚在南非古沉积岩中的34亿年前地球上已存在生命的证据。它是以几乎保护得很完整的微细胞形式出现的,这些微细胞很类似于现今的蓝-绿藻。这一发现是由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巴格霍恩(Elso S.Barghoorn)博士以及当时他们发现这些微细化石时曾是巴格霍恩博士的学生而现在是奥贝林学院地质学家的诺尔(Andrew H.Knoll)博士取得的。这一发现使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已知最早日期向后推了约1亿年。真正出乎意料的是,只是10年左右之前,科学家们才发现了关于大约5亿年前存在动、植物生命的不充分的证据。新发  相似文献   

13.
灵感有时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博士的"里程碑"式的干细胞研究灵感就来自于其朋友的生殖诊所里.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文特尔(C.Venter)博士被请去"喝咖啡"了.起因是2010年5月20日,他宣布成功合成人工基因组编码的细胞"辛西娅"(Synthia).虽然,辛两娅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合成生命,但却是人工生命征途上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人工生命"由科学家设计,在天堂和地狱的花名册上未曾登记,上帝未曾相识,完全颠覆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伦理,也威胁着现代科学的生命进化伦理,风险难料.对此,各种利益集团褒贬不一.认同者以为合成细菌是未来新能源的希望,反对者指责文特尔为新一代生物武器和反人类的技术恶魔提供了罪恶通道,更有甚者呼吁将文特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5.
赵媛  刘秀丽  张媛  周炜  曾绍群 《科学通报》2010,55(25):2526-2530
大量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钙信号积极参与脑功能. 在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研究中, 诱导其产生钙信号是一项关键技术. 然而, 传统的刺激方法不能同时满足非接触、无损、高时空精度的要求, 本研究小组提出的飞秒激光刺激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能够弥补这些不足. 在此基础上, 验证了该方法在海马神经网络水平上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应用. 混合培养的海马神经网络中, 星形胶质细胞被飞秒激光刺激后: (1) 诱导神经元同步钙振荡; (2) 即时性干预神经元自发同步钙振荡; (3) 调制神经元的高频自发同步钙振荡. 因此, 通过演示光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调控海马神经元同步钙振荡, 证明飞秒激光刺激方法能够为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网络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物园中的人工繁育,新的"繁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保存濒绝的野生生物。辛辛那提野生生物研究联合会的研究主任贝赛·德莱索(B.Dre,ser)博士在讲述一架由洛杉巩开往辛辛那提的飞机时说:"机上的人们几乎不知道他们正带着一群非洲羚羊呢尸不过即使旅客们知道非洲羚羊是一种胆小的原产于中非森林中的羚羊,似乎也没有理由要他们在一架普通飞机上去关心这种动物。去货舱追寻也不会发现什么特别的情形,因为这群非洲羚羊是放在德莱索身上的二支试管中,它们是一些100个细胞的胚胎。在到达辛辛那提后,这群非洲羚羊继续它们去动物园的旅程,一到目的地它们中最健康的就要放入一个已作好准备的南非大羚羊子宫内。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常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件来自20世纪中叶的奇怪纪念品:用以传递绝密信息的西联公司电报。这份电报上的日期是1945年11月30日,发件人是罗伯特·芬克(Robert M. Fink),收件人则写着"请亨佩尔曼(D. L. Hempelman)留意此电报并将其转交给莱特·兰姆(Wright Langham)博士",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家中,现年84岁的阿诺·莫图尔斯基(Arno Motulsky)有"药物基因组学之父"之称.1957年,莫图尔斯基博士(当时他是华盛顿大学的医生兼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报道了两个药物与某些人类基因产生的酶有负的相互作用,他同时也很想知道这种现象是否在其他药物中也存在.结果,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学术革命(莫图尔斯基是犹太人,在纳粹德国长大,二战时离开了欧洲来到美国).不久前,<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莱福斯(Claudia Dreifus)就莫图尔斯基的童年经历以及84岁高龄仍坚守在实验室一线等话题采访了他,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从花香香水到果味沐浴露和洗发水,这些日用品的香味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洗澡后香味不会持久。因此,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方法让这些香味能更长时间地停留在皮肤上,并在美国化学学会(ACS)第255届全国会议和展览会上展示了他们的成果。"清洁产品如洗面奶和洗发液中加入了大量芳香油,但大部分的芳香油会被冲走,"马丁(Martin S.Vethamuthu)博士说: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陈立东研究员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斯奈德(G.J.Snyder)博士合作,发现一种仅由铜和硫元素构成的新型高性能"声子液体"热电材料(Cu_(2-x)S,x0.05),其热电优值(ZT)可达1.7,用它制成的器件有望满足工业应用对环境友好的要求。2014年3月26日,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