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在“九·—八”事变相“七·七”事变期间,他坚决主张抗日,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试就这期间冯玉祥的主要抗日活动进行评述,以求教于各位专家。 一、临危出山,请缨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在民族危机面前,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对内围剿红军,对敌屈膝,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面对日寇的侵略,当时正隐居在山西汾阳峪道河的冯玉祥将军,再也坐不住了。他发出通电,谴责蒋  相似文献   

2.
冯玉祥将军,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爱国民主战士。冯玉祥将军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但是冯玉祥将军也因为1927年附合蒋介石的反动逆流,给革命造成了损失,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污点。可贵的是,不久他就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尽而起来反蒋。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将军在1932年至1948年间,曾四次写下遗嘱,这四份遗嘱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完成,虽时间跨度很长,但内容并无矛盾之处.冯玉祥的遗嘱特点是以政治遗嘱为主、以个人后事安排为辅,表现了他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充分体现了爱国爱民的思想.是研究冯玉祥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1996年8月20—24日,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冯玉祥研究委员会和泰安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泰安师专泰山名人研究室,泰山冯玉祥纪念馆,泰安市党史征集研究办公室等单位在泰山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冯玉祥学术研讨会”。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理事、冯玉祥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泰安师专泰山名人研究室主任蒋铁生同志主持了开幕式。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永璞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广交学界朋友,加强信息和史科交流,推动冯玉祥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术交流会基本达到了目的。首次全国冯玉祥学术研讨会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表现了史学工作者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曾是中国现代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滦州起义,驱逐张勋,北京政变,响应北伐,张家口抗日等历史功绩,已载入中国现代革命史册,广为后人称道和熟知。但说冯玉祥还是一位演讲家,想必就鲜为人知了。不仅如此,冯玉祥还是中国现代演讲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演讲家,曾得到中外听众的广为认可。冯玉祥一生数以万计的演讲活动是卓有成效的,其成功之处,在于他高超的演讲技巧,高层人物的权威效应,伟大人格的感召力,更主要的,在于他演讲时鲜明的针对性。针对性是使冯玉祥的演讲总能吸引人,说服人,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因素。 具体说来,冯玉祥演讲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身经晚清、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三个历史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他在曲折的一生中,有前进也有倒退,但基本上是追求进步的,参加滦州起义,就是他在追求进步道路上的第一次大的飞跃,是他投身民主革命迈出的第一步。 1902年3月,冯玉祥到袁世凯所练的新军卫队第三营当兵。滦州起义之前,冯玉祥在新民府(今辽宁省新民县)驻防期间,逐渐结识了王金铭、施从云、郑金声、王石清、岳瑞洲等一部分倾向革命的下级军官,并于1910年春和他们共同发起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冯被推为会长。该会以读书研究军事学科为名,秘密开展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同年9月,第一混成协与奉天巡防中路独立第一、二标合编为第二十镇,不久,冯玉祥与施从云、王金铭先后被委任为镇第八十标第三营和第七十九标第一、二营的管带。1911年2月,张绍曾接任第二十镇统制。张和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同为北洋军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将军生于一八八二年一个平民家庭,一九四八年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由美国乘苏联“胜利号”轮船返回祖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途经黑海时,由于轮船起火不幸遇难,终年六十六岁。纵观冯玉祥将军六十多年的人生轨迹,不难看出这是一条不断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曲折复杂的前进路线。 冯玉祥将军从一个旧军人逐渐转变为一名为正义、为民主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斗士,正是他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对企图阻止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反戈一击,促使其灭亡的结果。如果说冯玉祥将军同旧势力的决裂是倒戈的话,那么他一生中共有五次倒戈。 第一次倒戈是倒清政府的戈。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处于军事对立的严峻时刻,清廷为扑灭南方的革命烈火重新起用袁世凯。这时冯玉祥将军和北洋军中一部分倾向革命的仁人志士决定发动  相似文献   

8.
在察哈尔抗战期间,李烈钧支持冯玉祥领导抗日,却不支持其对内反蒋反政府;支持冯玉祥抗日的同时,对政府抗日也表示理解,对蒋介石也有称许,这时他没有参与冯玉祥的反蒋反政府活动;李烈钧调解蒋冯关系的方案,是在政府指导的框架之下,而不是脱离政府,或是反政府。在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中,他出力较多,影响甚大,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冯玉祥将军一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反对侵略,坚持抗战;反对内战,为民请命。他的传奇人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就他的遗嘱而言,在学界就众说纷纭,有“五份遗嘱说”、“六份遗嘱说”和“十二份遗嘱说”等。笔者经过对史料的认真梳理和考证,认为冯玉祥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共写下了十三份遗嘱,这些遗嘱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见证了冯玉祥将军的辉煌人生。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将军在戎马倥偬的一生中,有过许多次的结党活动。这些活动深受旧社会中民间结社尤其是青帮的影响。但这些活动在他追求进步的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冯玉祥将军的结党活动,对于展示他丰富多采的人生阅历和独特性格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安徽巢湖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周恩来同志曾称赞冯玉祥将军“始终献身于民族国家事业,奋斗不懈,屹立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二、三十年代,冯玉祥就十分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这种见识在当时社会确实没有几人能望其项背的。 1921年初,冯玉祥出任陕西省督军之职。陕西境内的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吸引了不少来华的外国人前去考察和旅游。是年夏天,有两个外国人,美国亚洲古象调查团团长安德思和英国地质工程师高士林因在终南山猎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一生几经重大转折,“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斗士”,最根本的转折是在什么时间实现的?本文从世界观的转变、“救国救民”道路及其主义(理论)和革命组织方式的转变入手,论述了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期间,通过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了他一生中的根本转变,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爱国将军冯玉祥1932年3月、1935年10月两度“隐居”泰山,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时期。了解冯玉祥何以到泰山“隐居”,对于正确认识曾长期羁螈于军阀营垒的冯玉祥,如何下决心跟着共产党走,“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隐居”是冯玉祥避开矛盾焦点,总结经验教训,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探讨革命真理,锤炼革命意志,为实现“救国救民”宗旨继续奋斗而进行休整的一种方式,也是冯玉祥“隐居”泰山的基本原因。 纵观中国历史,“隐居”是作为“消极”的代名词出现的,通常是文人雅士之举,武人“隐居”尚属少见。冯玉祥的“隐居”同文人雅土的“隐居”是根本不同的。革命斗争在一般情况下进攻是积极的,而在特殊情况下退却又是积极的。冯玉祥的“隐居”则属于积极的退却,他“一向是以主张实现与否为进退标准的”,“隐居”是在奋斗目标暂时不能达到、革命力量又面临危机的情况下,避开敌人进攻的锐锋,争取一段时间,总结经验教训,重整内部力量,静待政治、军事形势有利时,再主动出击。这是一种积极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达来泰山给冯玉祥讲学的时间是1932年6月20日———7月15日,共计25天。讲授内容为辩证法和唯物论。讲课过程中李达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察和研究中国的具体问题,使冯玉祥的世界观发生很大变化,他开始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和李达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5.
宋哲元将军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抗日将军",自1907年随同冯玉祥征战,直至中原大战后,始独立执掌察哈尔与平津.在其任职期间同日军进行了不折不挠、斗智斗勇的斗争.爱国主义思想一直在他内心深处占支配地位,并最终付诸于军事实际.  相似文献   

16.
五原誓师,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一生不断追求进步”的冯玉祥重要的转折点,是其从北洋军阀阵营中分化出来,转而参加国民革命的开始。而五原誓师,是冯玉祥访苏回国后采取的重大举措。因此,历时三个月的访苏,对冯玉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在政治上、行动上发生了重要转变。 一、冯玉祥访苏的历史背景 1924年10月,冯玉祥因不满吴佩孚的专制与排挤,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正酣之机,毅然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统治,并采取了激进措施,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此举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由于当时冯玉祥在思想上对革命、对军阀缺乏本质性的认识,北京政变的成果很快便落入段祺瑞和张作霖之手,冯玉祥再次受到反动军阀的排挤。但具有朴素爱国爱民思想的冯玉祥,倾慕孙中山的主张,倾向革命,并与广东革命政府和苏联取得联系,在其所辖地区内采取了开明政策,使民众革命斗争不断发展。这种形势,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奉、直反动军阀的嫉恨,被看作是致命的威胁。“对冯玉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素有“大兵诗人”之称。他曾两度在泰山读书近三年的时间,足迹踏遍泰山南北。他在后来回忆泰山读书生活时说:“对文学,也引起更深的爱好,而且自己不怕别人笑话的作了许多首丘八诗,将泰山上下的民众生活,风土人情都写了一下。这些诗,以雅俗兼备的语言,不拘一格的形式,敷陈其在泰山所见所闻,亦诗亦史,独具特色。 第一,运用素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幅真切动人、栩栩如生的社会风俗画。 冯将军的泰山社会生活写真诗,多为画家赵望云的泰山写生画配诗。因为诗人熟悉泰山民情,加之工诗、善画,这便形成了冯将军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诗中有画,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将军在几十年的军政生涯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重大事件中,之所以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和敬仰,他那浓浓的“民本”思想,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体现 冯玉祥将军虽为北洋军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军阀压迫剥削中国的民众,反对军阀混战祸国殃民。无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还是在带兵打仗、处理政务、日常生活等项活动中,他经常想到百姓,形成了一种可贵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百姓为本,人民为本,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军队、官吏要真爱民,真为民。“民本”思想是冯玉祥将军在历史大是大非面前何去何从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日常处事的原则和标准。这一思想,在任何认识处理军队和官吏与百姓的关系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军队要不扰民.真爱民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沈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又叫沈存中,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法家代表人物。他生活在北宋中期即公元1031——1095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8年(33岁)取进士;治平元年(34岁),授扬州司理参军;治平三年,因他熟悉天文,提为司天监,一直到1079年基本上在北宋王朝的中央政府任职。在此期间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  相似文献   

20.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次年(1641)进入仕途,为山东潍县令;清康熙八年(1669)在江宁粮署被劾去职,宦海沉浮二十九年。其中寓闽的十二年(1647—1658,前八年在闽任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后四年被劾“在闽质审”)是他仕途生活中的重要时期,对当时福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