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史上,佛教曾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与分析这一历史事实,并给予科学的阐述,是摆在古典文学研究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简单地加以否定,从而绕过这一历史事实,这绝不是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郑振铎先生说得好:中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便是佛教文学的输入.……假如没有中印的这个文学上的结婚,我们中世纪文学当决不会是现在所见的那个样子的.(引自《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188—189页)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组同学集体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上册——以下简称复旦“文学史”)具有许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则集中表现在它对研究中国文学方向性的明确上。诚如“序言”所说,它是试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编写的指导思想的,因之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有所破立,破资产阶级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无产阶级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为这  相似文献   

3.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王统照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扬,首先表现在文学史上的进步诗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风亮节对他的人格的影响上,其次表现在王统照始终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谋篇立意来审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还表现在王统照的文学作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了某些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王统照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扬,首先表现在文学史上的进步诗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风亮节对他的人格的影响上,其次表现在王统照始终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谋篇立意来审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还表现在王统照的文学作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了某些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土族文学史》的编写、分期及其文学观、文学史观等问题。《土族文学史》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土族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土族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特别是对土族民间文学的《格赛尔》以及史诗、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经典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体现出编者的整体文学观和文学史观,填补了土族文学历史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总体特质,当然地离不开它为形式.一定的民族文学的形式,是这个民族生活习俗、心理特征、传统观念的具体反映.中华民族长期在亚洲东大陆生存、繁衍、进化、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习惯,这种特色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内容尤其是形式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此,本文仅只论述中国古典文学在形式上的总体特点.一、短小精悍的篇幅  相似文献   

7.
唯物论文学史观在中国的确立是在同中国古代的循环论文学史观以及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进化论文学史观的论辨、斗争过程中得以完成的,唯物论文学史观取代进化论文学史观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主导历史观最终促成了中国文学史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影响。唯物论文学史观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理解上的肤浅和运用上的简单套用。二、机械的五段式历史分期模式和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观点构成文学史书写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原则的理解上存在二元对立倾向。  相似文献   

8.
孙康宜主持编写的<剑桥中国文学史>集合了北美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精英,力图写出新的文学史.按照孙康宜的设想,这种新的文学史是文学文化史.将文学史放置于中国文化史的大格局中来理解,突出了文学的文化意义,也彰显了文学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而文学文化史的读者对象是北美的普通读者,目的是以文学史为中介,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罗媛  王强 《科技信息》2010,(32):I0143-I014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却是中国历史上极活跃、极富于创造精神的。山水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兴起标志着古典文学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本文通过对魏晋隐逸思想的分析,认为当时的隐逸思想对山水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山水文学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制度与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范式的形成,源于西方文学社会学理论与“知人论世”的中国学术传统的交互作用.“制度与文学”范式推动了古典文学研究,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提出突破当前研究困境的两种方法,一是坚持文学本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开掘新论题;一是加强“制度—文化—文学”与“制度—文人—文学”双线交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艺学研究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而文学史研究中,除了对文学史材料的梳理、描述,也即文学史撰写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即文学史理论,也称文学史学。关于"文学史学"过去有多种解释,但是在我看来,对"文学史学"最简单的描述就是:它是关于文学史研究的"研究"。如果说文学史家的任务是从某种立场、观念、理论出发去整理、描述文学史现象,  相似文献   

12.
姚璇  李建伟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2):84-85,73
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把读者引入文学史研究,在总结和批判前人文学史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比较完整的文学接受史、效果史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是一个读者和文学作品双向交流的动态流程,是一个读者新旧视野不断更替的辨证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学期刊全程介入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有利于改变文学史是文学事业史的旧思路,提供了文学史是文学产业史的新思路;凸显了编辑在文学生产机制中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复原文学史发生现场原生态情景;给传统的文学体式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但颠覆了诗文正宗的文体格局,而且衍生出若干新的文体,提供了新颖的文学史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珍贵的史料价值已为学者所认可.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审判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古代的司法文化的若干特点.并对判决自身的文学特征及其对法律原则的影响作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学史的关键词,五四文学革命基于文学史的革命逻辑,五四白话文则试图展现一幅摆脱革命逻辑约束的五四文学新景观。五四白话文是五四时期多种文学参与力量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充斥着偶然与必然,有序与无序,革命与改良的纠缠。研究五四白话文的目的在于为五四文学寻求文学性的文学史定位,尝试构建复杂的文学史观,探寻以科学观念指导下的宽容心态切入文学史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文学史研究在现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其文学史方法论更是独树一帜。胡适进化论文学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平民意识、平民精神,可以说是平民的文学观。与此相应,他选择了西方实证主义与传统考据方法相结合而成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论。胡适的文学史观及方法论既具时代风貌,又反映了他本人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7.
傅璇琮先生作为当代学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学术个性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一是以丹纳《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观;二是中国传统 学方法,尤其是以王国维、闻一多、陈寅属为代表的前辈学术大师的启示。其学术思想体系一是以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 体的方法论,二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总体设想的学科论,三是关于研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以纯文学观书写文学史曾是一些文学史家的执着追求,这以香港学者司马长风的文学史叙述最为典型。以纯文学观书写文学史有其合理根据,并在文学史建构中有重要意义,但现实语境并没给文学留下超然的纯洁空间。纯文学史观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学史观一样,都会显示出它们的极端性与片面性而扭曲文学史面目。  相似文献   

19.
“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次重要的文学运动.本文着重从文学主张、文学创作、文学论争等方面,论述了它们的变迁过程,变迁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色经典文学是红色资源的重要载体,因此,红色经典文学研究亦可视为红色资源传播教育的重要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的评价及其文学史地位几经变迁,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热潮出现了一种去革命化倾向。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其文学史地位的变迁,对红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