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参数对结构减震效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状记忆合金(SMA)是一种全新的功能性材料,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特性,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的热力学平衡方程,阐述了该种阻尼器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参数对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相同屈服阻尼力下,随刚度比K增大和屈服位移比λ减小,SMA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增加。  相似文献   

2.
研究汽轮机组之类具有复杂结构的单轴转子系统振动及其控制问题时,建立的模型明显存在参数摄动,针对这类模型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鲁棒性强的控制方法对轴系扭振施加主动控制,计算出模拟的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扭转振动鲁棒稳定控制器的控制律,设计相应的控制器,依据集中参数模型的200MW汽轮机组轴系振动主动控制模拟实验台,进行计算机仿真,从仿真分析可知鲁棒稳定控制器对建模中的轴系质量和刚度等参数摄动具有良好的镇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几种重要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现状,指出了形状记忆合金用于结构振动控制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形状记忆合金在土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的结构被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动控制的设计思想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的超弹性特性及应用情况,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应用到框架结构中。针对所提出的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分析其超弹性本构模型,建立了热力学方程,利用ANSYS软件进行框架结构的被动控制模拟分析。将所得的普通框架结构与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框架结构的顶层位移进行比较,发现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可以很好地改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大大减小了结构的地震反应,为框架结构振动控制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转子稳定性,解决流程工业对高参数(高流量、高压比)压缩机的需求,针对密封力会降低系统稳定性的情况,在转子的解析模型中引入交叉刚度项,进行了转子失稳的理论分析,并指出了其失稳的机理和抑制失稳的方法;基于抑制失稳的机理,设计了反向交叉刚度控制和主动阻尼控制两种控制策略。设计了用于控制的电磁阻尼器,理论预测并实验标定了其电磁力性能参数。搭建了柔性转子稳定性控制的实验台,模拟制造干扰的交叉刚度力使得转子出现低频并进入濒临失稳状态;采用反向交叉刚度和主动阻尼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稳定性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消除转子失稳时的分频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转子变刚度控制中因参数变化导致瞬态响应问题,采用梯度算法,计算出抑制转子瞬态的响应所需的控制力,设计了时变系统的反馈控制和状态观测器,构造出转子系统控制模型,并对一特定转子系统进行了设计。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的反馈控制可有效地减小转子瞬态响应幅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磁流变阻尼器能够通过变刚度和变阻尼实现半主动控制,搭建单跨转子实验台,将磁流变阻尼器作为辅助装置安装于转子跨内,通过实验研究阻尼器内磁流变液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阻尼器通电状况下,使用的磁流变液质量比较小,即铁粉占比较大时,阻尼器可等效为刚性支撑,为转子提供刚度,并改变其临界转速;阻尼器使用的磁流变液质量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阻尼器为转子提供阻尼,能有效抑制转子振动;质量比继续增大,则振动降幅随之减小;磁流变液所用硅油黏度增大时,阻尼器对转子系统振动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充气加筋技术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充气筋易于折叠,其刚度随充气压力变化,为空间可展开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变结构控制手段。设计制作了2块板厚分别为5 mm和1 mm的柔性悬臂板作为被控主结构。针对每1个柔性悬臂板模型,分别设计制作了面内充气加筋装置,开展了相应的振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验证了利用充气加筋方案进行柔性结构振动控制可行性。面内充气筋对悬臂板结构的高阶振动模态影响大于低阶模态,在附加刚度匹配适当的条件下,可有效抑制正弦激励所激发的高频模态振动,但难以抑制悬臂板结构受瞬态激励所激起的自由衰减振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电磁悬浮轴承的力学模型,对具有不平衡的转子的振动进行了控制分析,由于电磁悬浮轴承具有可控刚度和阻尼特性,因此可利用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概念选择控制系统参数,简化设计过程,对一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证实这种方法可行,分析结果还表明,若控制参数选择合理,将获得令人满意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类具有参数慢变的非线性振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具有慢变参数的非线性振动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这类系统在振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系统中质量、刚度和干扰力等参数是随时间缓慢变化的,与一般的参变系统有着本质的不同。讨论了慢变系统的分析方法,结合转子系统的慢变刚度对其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系统通过共振区时的振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转子系统中螺栓联接结构轴向联接刚度的不确定性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构建螺栓联接结构有限单元基础上,建立了转子系统整体有限元模型,采用非嵌入多项式混沌展开法分析轴向联接刚度不确定性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联接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会导致临界转速及临界转速对应的稳态响应幅值偏离预期,随着轴向刚度不确定性的标准差增大,盘竖直方向稳态响应均值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螺栓联接转子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拖拉机驾驶室简化成垂向振动、纵向摆动和横向摆动的三自由度空间力学模型,以驾驶室四个支承点处的振动绝对传递系数之和最小为目标,以隔振器刚度为设计变量,进行多目标、多约束优化,从而得到隔振器的最优刚度.再根据强度条件、稳定性条件等对隔振器结构尺寸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3.
可控磁悬浮轴承刚度与阻尼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可控磁悬浮轴承的刚度与阻尼特性主要取决于系统的电器控制环节,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但如何设计和调整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此,从刚度和阻尼的角度研究了基于独立式控制原则并采用PID校正方法的磁轴承—转子系统。结果表明,由调节器中比例和微分环节决定磁轴承的刚度、阻尼的同时,其它滤波环节的引入改变了轴承刚度、阻尼在低频和高频段内的频率特性,在共振区域,刚度和阻尼仍保持原设计值。因此,通过电控系统的设计得到不同的转子动态特性,并且兼顾稳定性和高性能是完全可行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种简便的PID参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保成本控制方法设计电磁轴承磨床电主轴系统控制器。考虑系统非线性,设计了数字变增益环节以调节系统大范围运动与高刚度的矛盾。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表明保成本控制方法保证了电磁轴承磨床电主轴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同时也表明设计的数字变增益环节有效地解决了系统中存在的大范围运动与高刚度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 解H优化问题是十分繁复的,人工求解几乎不可能,只可能利用计算机求解。求解黎卡提方程的方法已被开发成MATLAB中的鲁棒控制工具包,很方便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油膜轴承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对策@梁智权$四川轻化工学院机电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33 @郭春华$四川轻化工学院机电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33~~~~[1]FrancisB A.A course inH∞ control theory[M].Springer-VerlagBerlin,1987. [2]AbduljabbarZ,ElMandanyM M,Al-BahkaliE.On the vibration and a flexible rotor mounted on fluid film bearings[J].Computer&S…  相似文献   

16.
滑动轴承转子系统挤压油膜阻尼器最佳参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挤压油膜阻尼器具有明显改善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作用,合理确定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参数却非易事,尤其是在复杂的轴承-转子系统情况下.文中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挤压油膜阻尼器最优设计方法——虚设振幅逆解法.利用该方法可以首先估算系统所需的最佳支承质量、支承刚度和支承阻尼,进而可以确定满足以上参数要求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参数.文中针对滑动轴承支承的单质量弹性转子系统,分别对普通挤压油膜阻尼器和静压挤压油膜阻尼器的2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转子振动主动控制的本质就是通过主动控制力给系统引入附加的刚度及阻尼,以达到减少系统的不平衡响应,使系统稳定的目的。而磁悬浮轴承则是施加这种主动力的理想设备。文章讨论了磁力轴承的附加刚度和阻尼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质量慢变转子系统碰摩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质量慢变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将转子系统的刚度、阻尼、偏心距和定子径向刚度作为随机参数,利用随机摄动理论、Kronecker代数、矩阵微分理论、随机振动理论系统地研究了质量慢变转子系统的随机响应问题.应用可靠性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建立质量慢变转子系统碰摩的可靠性模型,利用Edgeworth级数和四阶矩技术,对质量慢变转子系统碰摩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并求出了数值解,给出了可靠度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