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全面开发和石油化工等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新兴石油化工城市生活物资的急需,而进行的大规模农业垦殖,给大庆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土地污染、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草原退化,耕作土壤肥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威胁着大庆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因此,开展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对大庆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为大庆市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与Geo-CA模型的半干旱区土壤盐碱化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盐碱化是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利用地理元胞自动机对复杂系统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具有较强的计算与模拟能力的特点,以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为研究区,在GIS的支持下系统分析了土壤盐碱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Geo-CA的土壤盐碱化动态模型,模拟了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发生发展的时空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3.
选择盐碱化灾害严重的民勤绿洲地区,结合植被指数和地面温度以及目视解译的土地利用图,对4个不同年份的TM遥感影像进行信息压缩与提取,完成土地利用与覆盖的自动分类,获得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两个典型地区,结合气象、经济、地下水等观测和统计资料,研究盐碱化土地面积变化的成因.结果发现民勤绿洲地区的盐碱化土地面积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地下水是影响土地盐碱化变化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观动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78,1988,1992,1996,2001年五期MSS和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1978-2001年20余年来景观组分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充分揭示不同景观组分转移特征在景观整体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将不同时段景观组分类型图叠加分析统计了全部景观组分类型在4个比较时段的转移概率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主要景观组分的转入、转出贡献率和特定转移过程贡献率,结果表明,大庆市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贡献组分是耕地、草地、湿地和盐碱地等4种景观组分.草地和湿地的转出贡献率远大于转入贡献率;盐碱地的转入贡献率远大于转出贡献率;沙地在各时段的转入转出变化过程虽居次要地位,但其转入贡献率始终大于转出贡献率,且年变化率最高.在优势景观转移过程中,表现为耕地盐碱化,草地盐碱化、沙化和沼泽湿地盐碱化、退化过程.这对进一步探讨资源型城 市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析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宇 《科技信息》2007,(35):137-137
吉林省西部受人类过度利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盐碱化近来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地质环境、气候、水文、人为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的修复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松嫩平原盐碱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盐碱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盐碱化程度不断加深,严重影响到该区国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其成因入手,根据盐碱化的强度和特征,着眼于自然恢复与植物修复,并辅以人工调控,从而促进盐碱化土地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干旱、土地盐碱化是当今比较严重的几种环境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在社会上广泛地研究如何改善这些不良环境的同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对如何提高农作物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进程中镇赉项目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镇赉县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土地整理前(2005年)和土地整理中(2009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应用"3S"技术及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建立了景观格局指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可能的生态风险,并在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盐碱化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旱田、盐碱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湖泊和沼泽地面积减小;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366上升到0.382;项目区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田和盐碱地优势度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值从2005年的0.73上升到2009年的1.08,生态风险仍处于极高级别.分析原因主要与近年来气候干旱、加之土地整理工程进度缓慢有关.项目区土壤定点监测显示,土地整理工程开始启动的北家子村土壤盐碱化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土壤酸碱度、碱化度和总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工程进度缓慢的前舍利村和后五家子村土壤质量变化不大.由此可见,加快研究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碱化土地面积23,925.97km_2,是我国土地盐碱化面积最大、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之一,大部分盐碱地没有开发利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大安试验区对松嫩平原低洼易涝盐碱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已全面完成任务.经国家验收、鉴定认为:对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大庆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技术路线图是有效的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工具.将技术路线图方法引入产业转型战略管理领域,对技术路线图在产业转型战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尝试性探索.通过对大庆市产业转型战略目标、战略路径、产业转型进程进行研究,结合大庆产业转型的实际,利用技术路线图的思想和方法,绘制了大庆市产业转型技术路线图.分析技术路线图对产业转型战略管理的作用,探讨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战略管理模式,以完成大庆市产业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13.
脱硫石膏与微生物菌剂联合施用对盐碱化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干旱区有大面积的盐碱化耕地.为了寻找这些盐碱贫瘠土地的改良方法,本文通过室内灌溉淋洗试验分析了脱硫石膏与微生物菌剂联合施用对土壤盐碱化指标(p H值、EC和ESP)、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试验共设计8个处理,包括单独施加脱硫石膏、单独施加微生物菌剂、联合施加脱硫石膏和微生物菌剂以及对照4种方案.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和微生物菌剂都具有降低土壤p H值、EC和ESP,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作用;脱硫石膏和微生物菌剂联合施用对改良盐碱化土壤的效果更明显,在改良盐碱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耕地土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随着脱硫石膏用量的增加,土壤的碱化程度降低,但土壤盐化程度增加,应合理调控脱硫石膏用量.微生物菌剂与脱硫石膏相比更具有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本研究可为西北干旱区盐碱化耕地土壤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为指导 ,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和 GIS技术 ,完成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快速调查 ,探索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土地详查的技术流程 ,建立了西固区土地资源数据库 ,实现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 .对不同年代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业用地以每年 0 .34%的速度减少 ,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建设用地以每年 0 .6 4 %的速度上升 ,城市化进程加快 ;盐碱地面积以每年 0 .0 5 %的速度增加 ,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大 ;土地利用结构由不合理逐渐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及整理方向总结出6个一级区的14种可持续土地整理典型模式:东北区的规模农业、旱改水、旱作节水模式,华北区的节水与防治盐碱化模式,中部区的治理涝渍地、丘岗地模式,东南区的高标准农田生态整理与宅基地复垦模式,西北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与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整理模式,西南区的整理坡耕地、河滩地与喀斯特石漠化土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河西走廊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地风蚀沙化和盐碱化严重,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污染严重。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切实保护耕地;合理配置水资源利用,以水保土;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科技兴农力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6年和2001年2幅TM彩色影像资料,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分析了大庆市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湿地的减少和旱地、盐碱地等用地的增加;因此,加强林地和湿地保护,是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且趋势愈加严重。在漫长的治理过程中,盐碱化问题反复出现,因此,注重于从生态理论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盐碱地的综合治理,继而实现生态化治理技术的成效发挥。本文主要以吉林西部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平原地区盐碱地治理的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平原盐碱地区的治理方式,一是平衡土地资源战略的运用,二是储量战略的调整,三是盐碱地治理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地区因地势低平、海水倒灌、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土地整理等活动可以改善盐碱地土壤条件.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改善土地灌排设施条件、安置排盐暗管等措施改良盐碱地.土地整理2a后,经过连续2次土壤调查,发现试验区内高含盐量盐土的含盐量降低到3 g/kg以下,但土壤pH变化不大;研究同时表明,土地整理改良过程也会通过灌溉等途径排出土壤中的养分,在后续种植中需要及时补充肥料.  相似文献   

20.
土壤盐碱化问题制约着河套灌区绿色农业发展和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平衡协调,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改良盐碱荒地,使其能被有效利用,是当前河套灌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探索,为河套灌区相近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提供有力的改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