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引发合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进行聚丙烯酰胺(PAM)的合成。选取合适的光引发剂并进行了改性,同时研究了光引发合成PAM的影响因素。在紫外光照射下,采用改性的商品光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酰胺(AM)的0.01%-0.05%,聚合单体浓度ω(AM)为15%-25%,聚合时间50—90min,可获得特性粘数η=800-l400mL/g,AM残留量<0.05%的高纯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2.
沉淀聚合法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乙醇和丙酮为混合溶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研究结果表明 :丙烯酰胺在乙醇和丙酮中的沉淀聚合反应时间短 ,转化率达 97%.通过调节乙醇和丙酮的质量比和单体浓度可以获得 (2 .0~ 2 4)×1 0 4的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 .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选取合适的光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AM)反相微乳液聚合。用UV光引发AM/水/白油/(Span80+OP-10)体系聚合,所得聚合物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0^6.考察了光引发剂类型及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乳化剂质量分数和聚合时间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光引发合成聚合物的较优工艺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法鉴定出所得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PAM)。  相似文献   

4.
为合成一种高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进行聚合,检测所得聚合产物的性能,探讨光引发利用量、反应单体的配比、单体总浓度等因素对合成体系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聚合产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在异丙醇——水中调节沉淀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一种调节沉淀聚合法制备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方法,并研究了聚合烯酰胺的分子量与调节剂含量之间的一些规律,以及温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江 《山东科学》1996,9(2):43-45
本文研究了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反应动力学,得出聚合速率方程式为RP-KP(AIBA)^0.5(AM),测定了聚合表现活化能,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利用该引发-聚合体系,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上千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功能性弹体N-(对苯氧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MAPOA)及其聚合物(P(MAPOA)。研究了MAPOA引发丙烯腈(AN)的光聚合行为;测得的光滞的动力学和活化能分别为Rp([MAPOA]^0.38[AN]^0.78和Ea=24.2kJ/mol;通过对MAPOA引发丙烯腈光聚合产物的荧光分析发现,MAPOA不仅参与光引发而且还参与聚合反应,其自身进入到聚合物链中,对MAPOA及其聚合物的荧光光光谱研究表明,MAPOA引发丙烯腈光聚合是通过光诱导电荷转移产生自由基引发的机制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水为反应介质,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成功地制备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醇(MMA)三元共聚物.在室温下,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02%~0.06%,单体浓度为40%~50%(W/W)。丙烯酸重量占单体总重量的18%~22%,紫外光总辐照时间60min(辐照5min隔断5min).憎水单体MMA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共聚物粘度(ηsp/c为1.50~1.79,而未加MMA时为1.0).当MMA用量在10%~15%时,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腈纶装置现行的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稀磺酸钠聚合工艺,利用聚合小试装置,试验讨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浓度和配比对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反应的影响,为改善聚合体系的颗粒形态、调节共聚物组成和分子量及其分布等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在65℃引发丙烯酰胺(AAM)聚合的动力学行为,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得到了该温度下的聚合速率方程:Rp=K(ACPDA)^0.48(AAM)^1.03,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26.4kJ/mol。  相似文献   

11.
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链转移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在单体浓度为30.0%,反应温度为80~90℃,链转移剂浓度为(2.0~6.0)×10-2mol/L,引发剂浓度为(3.5~18.0)×10-3mol/L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分子量为(2.6~10.0)×104的聚丙烯酰胺产品。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酰胺反相悬浮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80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后期滴加单体和共沸脱水法合成了平均粒径大约为110μm的聚丙烯酰胺(PAM)吸水微球,并系统地研究了分散稳定剂、引发剂的用量及搅拌转速对聚合产物(PAM)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所得产物采用红外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蒙脱土嵌入及聚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o60 γ -射线辐射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吸水材料 (SAPC) ,研究丙烯酰胺 /蒙脱土层间吸附嵌入及聚合机理 ,并对复合吸水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予以解析 .用质量分数为 4 %和 2 0 %的丙烯酰胺水溶液制备的丙烯酰胺 /蒙脱土嵌入复合物 ,层间扩展距离分别为 1 5nm和 2 0nm ,对应于丙烯酰胺分子的单分子层和双分子层吸附 ,辐射聚合后的嵌入复合物较蒙脱土的吸水倍数显著提高 .结果表明 ,丙烯酰胺是以其分子平面垂直于硅酸盐的层片方向嵌入 ,聚合后 ,蒙脱土的存在使嵌入聚合物由水溶性向水膨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速溶型聚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过硫酸钾 -尿素为引发剂 ,span 6 0为乳化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 (AM)的反相微乳液聚合 ,讨论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及聚合温度对于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同时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提高聚合物的溶解速度 ,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煤油为油相,Span80和Op10为复配乳化剂,以K2S2O8-Na2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考察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动力学表达式: Rmax∝[I]0.68 [M]1.290[E]0.71,Mη∝[I]-3.66[M]0.640[E]-0.77;聚合表观活化能Ea=41.11 kJ/mol.反应速率-时间曲线上未出现恒速平台,聚合过程不存在恒速期;扫描电镜未观察到反应后乳胶粒径比反应前乳胶粒径有数量级的下降;搅拌速率较低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时间曲线常呈不规则形状,结果不易重复且乳胶粒径较大,这些都证实该聚合反应的成核机理为单体液滴成核.  相似文献   

16.
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淀粉-丙烯酸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选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研究了接枝反应温度、时间以及物料比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1.5,加入引发剂硝酸铈铵约1%,35℃反应3h,能达到接枝率90%。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共聚物,通过分散剂的选择,得出以羧甲基纤维素、Span-80、羊毛脂为分散剂的较稳定的聚合体系,共产物呈颗粒状;探讨了聚合反应条件的影响,并测试了共聚物的部分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Span80-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阳离子度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及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水体积比为1∶1.6、乳化剂用量为30%、单体用量为30%、阳离子度为60%即n(AM)∶n(DAC)为2∶3,引发剂用量为0.15%的条件下,得到的聚合产物粘度较大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对产物进行了红外结构表征,并研究了产物的污泥脱水性能,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