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61-63
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分离曾给再生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很快受到伦理的困扰而举步维艰;成体干细胞的异体应用虽可回避伦理问题,但又受到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风险的限制;ips细胞的技术突破又一次给干细胞研究注入了活力,但达到实际应用的安全与有效尚需时日。因此,找到临床可用的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50-50
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是一项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实用化阶段的新型塑料加工技术。本项目组自1999年起一直从事气体辅助注塑成型设备及各种塑料制品的气辅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开发等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部省级等项目3项。获得专利3项。发表论文39篇,其中2篇论文被SCI收录,8篇论文被EI收录。  相似文献   

3.
核膜蛋白在染色体组织、基因表达调控、信号传递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蛋白在体内的具体生理功能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发现,核膜蛋白Otefin是果蝇生殖干细胞维持所必需的。作为一个内源因子,它在调节果蝇生殖干细胞命运时,既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数据显示,ote通过抑制bam基因的转录来调节BMP/Dpp信号通路。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发现,Ote蛋白的核膜定位对于它维持干细胞的功能是必需的。最后,我们发现Ote是通过在bam沉默子上与Med/Smad4相互作用来调节干细胞命运的。研究结果证明,核膜蛋白的特定组分通过介导信号依赖的转录抑制来控制干细胞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共同进行抗病虫害的茶树品种选育和生态控制技术研发,引进日本长崎农林实验场精准施药和施肥以及茶园物理控害的新技术和设备,并进一步集成和优化,形成茶叶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从而解决茶叶种植中农药大量使用造成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加茶叶出口,提升茶叶产业,提高国内茶叶安全生产水平。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标志性成果: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8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8篇(其中4篇为SCI收录论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14篇;参编专著2部;获自主知识产权7项,6个软件专著,1个标准;引进国际高级人才7名;引进1个设备、2个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5):47-50
2011年,科技部批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70项,其中:蛋白质研究12项;量子调控研究9项;纳米研究22项;生殖与发育研究8项;全球变化研究11项;干细胞研究8项。这些项目将于2012年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15-16
课题主要围绕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转化研究,通过干细胞移植前的优化处理、新型的具有更强功能的干细胞产品研发以及移植后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以达到提高移植效果的目的,最终推动干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组织细胞促进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的临床前研究”,属干细胞研究及其在组织(器官)工程中的作用研究领域。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一直是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有可能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做了探索,特点是针对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探讨了干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内的可能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生殖干细胞是生殖细胞发育的早期阶段。生殖干细胞是一类特殊类型的成体干细胞,它不但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还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能力。本项目以阐明精原干细胞转换体系为中心,以研究精原干细胞向雌性生殖干细胞转换的机制为主线,揭示其复杂机制和探索其在性分化异常相关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基于这一主线,我们首先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建立了精原干细胞向雌性生殖干细胞体外转化体系,根据这一结果和技术平台以及前期研究已建立的体内转换小鼠模型,从表观遗传学、细胞代谢和细胞器重塑等角度揭示了精原干细胞向雌性生殖干细胞转化的机制。另一方面,利用已建立的体内转换小鼠模型和已建立的性分化异常疾病资源库和家系库等揭示了性分化异常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项目的实施为性分化异常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平台,为人类优生和出生缺陷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伦理问题一直是干细胞研究备受争议的关键问题,它源于干细胞研究与既有社会伦理观念的冲突,而社会对干细胞研究成果强烈的现实需求又会使得伦理问题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干细胞研究政策的演变、管理模式的形成中,不同个体、各利益团体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做出倾向性选择,在现有政治体制下进行博弈。而政策的变动、差异也反过来对干细胞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拟南芥蛋白激酶CIPK23正向调控细胞钾离子通道AKT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人脐带血细胞在山羊多种组织中的嫁接和分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黄淑帧课题组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onA.Baldwin合作,利用胎儿早期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标记的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注射到妊娠45—55天的胎山羊腹腔中,成功建立了人源干细胞能在山羊体内长期存活的人/山羊异种移植嵌合体。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在活体水平上的系统观察,分析了人源干细胞在山羊多种脏器中的生物学特征,并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嵌合体中人源基因的表达谱,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资料。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6年5月16日PMIS,103(20):7801—7806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46-46
课题组科技人员按照国家863专项“基于MEMS技术的胰岛素泵研究工作”课题(2005AA404220)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并达到了各项考核指标。已经申请专利6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建立了一支具有团结合作和创新意识的青年研究队伍,培养研究生10名。主要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和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51-51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实时教学系统”课题(2001BA101A01)针对我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东西部及城乡之间日趋严重的数字鸿沟和教育公平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用卫星和计算机网结合的天地网远程教育技术方案,从理论上建立了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模型,突破了天地网大规模同步直播和交互、多源流媒体课件自动生成与点播、海量教育资源管理与优化调度、个性化自适应导航学习、自然语言网络答疑等5项关键技术;发表论文102篇,SCI、EI收录63篇,引用520多次;核心技术申报发明专利10项,授权4项,获软件著作权8项;提交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国家标准2项、国际标准1项。  相似文献   

14.
近期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的从实验室培养的人体胚胎中提取了干细胞。这是一项重要的进展。这一突破将有望让科学家们得以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一系列的困难疾病,包括阿兹海默症和多发性硬化症。2013年5月15日,该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期刊《细胞》网络版上发表文章,宣布已使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向女性提供的卵细胞内植入他人皮肤细胞的细胞核,首次成功制作了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该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表示:"比起iPS细胞来,克隆ES细胞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0):26-26
近5年来,王忠华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7项,同时还作为主要参加入先后参与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宁波市农业择优委托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并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篇。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科技部批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83项,其中:蛋白质研究13项;量子调控研究12项;纳米研究19项;生殖与发育研究10项;全球变化研究20项;干细胞研究9项。除了全球变化研究有19项于2010年启动实施外,其它项目将于2011年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建成于1987年,是国内首批建设、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十多年来,在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等的关怀支持下,在凝聚态物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迄今为止,实验室已获得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49项,出版专著48部,发表论文2000余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干细胞研究资助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研究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经过国家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年部署,已经形成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基本布局,积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并获得了一些代表性成果。鉴于干细胞研究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战略性研究领域,下一步我国应该加大对干细胞研究的支持,进一步强化干细胞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作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改进管理模式、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对外合作等方式,促进政产学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但目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是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诱导移植后受体的免疫耐受是防治GVHD的主要策略。研究发现: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有望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骨髓的来源和数量有限,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在人体脂肪组织中也存在一群能多向分化的干细胞,称为脂肪源基质细胞(ASC)。为探明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之间在表型、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造血干细胞(HSC)是发现最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一直起着范式作用的一类重要的成体组织干细胞。HSC研究被认为是整个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的主要奠基学科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在干细胞领域设立了"HSC维持、衰老与再生的调控机制"的项目。项目组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建立了小鼠及人HSC研究的重要平台,并借此开展了有效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本文围绕项目组的主要研究内容,从领域的研究背景、重要工作进展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简要综述。希望有助于学界和公众更好地理解HSC正常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