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阐释了目的地形象。该文从目的地网络形象切入,以官网宣传照片代表投射形象,旅游者网络游记照片代表感知形象,旨在研究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异同。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为13类,并根据聚合形象地图分析各类照片的相关性,借助SPSS19.0处理数据。从照片的内容属性、拍摄时间、以及所处区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西安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张家界市为对象,探究了参照群体、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研究模型.结果表明,参照群体在信息性、功利性和价值表达性3个情境下,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旅游意向都有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依次递减;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旅游营销管理者应重视挖掘参照群体作为旅游者信息渠道的价值,区别和塑造不同维度上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居民的旅游意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从微博、官方网站、游记网站3种网络传播渠道收集网络文本数据,运用ROST文本分析、SPSS对照分析大同市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与官方宣传形象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网络语境下的大同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归纳为景观资源、历史文化、出行、美食和环境5个主题;除环境、美食主题外,游客感知与官方宣传形象有很大差异,游客感知偏向于景观资源,官方网站的宣传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官方微博偏向于外部环境和旅游之外的延伸;游客感知在景观资源主题的评价远高于官网.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大同市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市场营销以及旅游产品的升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入境游客为调查对象,将目的地形象细化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目的地形象、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与整体形象对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目的地形象的各个维度对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3)感知价值在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向的...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转型发展需要优化和重塑目的地形象,探究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游客形象感知之间的关系对目的地形象提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厦门市作为案例地,构建了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网络文本分析框架,并对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目的地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形象词频集中在产品供给、品牌影响、公共服务等3个核心范畴内;(2)官方投射形象的产业融合特性要比游客感知的更加多元化;(3)官方投射形象更显全域化,且凸显地缘政治特点,游客形象感知更偏好于单个景区,特别是鼓浪屿;(4)游客对旅游业态、公共服务和服务质量的形象感知程度要高于官方投射形象;(5)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基本呈正面情绪.建议目的地管理组织从目的地形象定位优化、全域旅游链有机串联、全域服务质量提升、全域旅游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着手改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6.
借助用户生成内容(UGC)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和感受,是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有效方法之一.文本使用火车采集器采集网络社区服务平台“百度旅游”中的武汉点评,以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借助ROSTER CM6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得出:1)受关注的旅游资源中,武汉市人文旅游资源量多,自然旅游资源质优.2)积极感知因素体现在城市历史人文气息浓厚、自然旅游资源观赏价值高、特色饮食味美实惠、当地居民直率热情等方面,消极感知则是由于城市交通拥堵、人多拥挤、以黄鹤楼为代表的景区质价不符等因素产生.3)武汉市应加强对受旅游者忽视的优质旅游要素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反应是以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认知为基础。旅游目的地通过塑造品牌个性,促使旅游者对它形成独特的品牌偏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自主设计出重庆旅游品牌个性测量表,在对中国12个省市的重庆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网络问卷560份,纸质问卷420份),对重庆旅游品牌个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特征为"率真、激情、英勇、智慧和信赖"。其中"率真"是重庆旅游品牌最显著的个性特征,评价平均值为4.239,其他依次为"激情"、"英勇"、"智慧"和"信赖",评价平均值次为4.087、3.772、3.758、3.575。该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研究的空缺,并对重庆旅游品牌营销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相应启示和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问卷资料及基于语义差异的量表法对旅游者感知距离进行了研究,以江西省龙虎山景区为例,结合距离衰减及入游距离方面的理论分析了感知距离,阐释了山地旅游者入游感知距离的统计学特征及与入游距离之间的分布和联系.并从旅游者外显特征、旅游目的、消费行为等方面解释感知距离对旅游空间行为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的山地旅游者的旅游空间行为特征与差异.  相似文献   

9.
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也是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清明上河园为例,在认知—情感形象模型的指导下,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和景区服务人员的访谈为分析样本,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信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1)游客对清明上河园的感知形象整体比较好;2)景区在旅游商品和服务人员方面存在一定问题;3)性别、学历及月收入等社会统计学特征对游客的感知形象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理古城旅游酒吧文化感知的实证研究,表明:游客对大理古城旅游酒吧的“精神体验文化感知”和“交往文化感知”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其更好地满足了游客体验休闲放松、交往文化的需要;“很有异国情调”、“可了解目的地风俗”认同度一般,说明酒吧很少具有本地风格与特色文化;绝大多数游客对于旅游酒吧是“寻求精神刺激的地方”及对“一夜情”的认同度都很低。  相似文献   

11.
在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大潮当中,文化古镇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由于时光的侵蚀,文化古镇的内涵往往与其表象并不一致.因此,要合理地开发文化古镇的旅游资源,就须先对它的真实内涵进行发掘.本文以庐陵文化的缩影永和镇为例,发掘了它文化内涵,分析了文化古镇旅游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丽江古城旅游、居住、商业、环境、意识、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祁县古城保护开发的现状,提出了祁县古城保护开发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比附定位方法的优劣势和使用该方法的基本条件,并以重庆涞滩古镇旅游为例,说明了比附定位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徽州古民居旅游发展路径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民居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徽州文化区域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特色显著、分布广泛的古民居,已构成区域旅游重要的吸引物,目前徽州古民居的破坏严重,旅游开发处于粗放型的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结合徽州古民居保存和旅游开发的具体现状,对开展古民居旅游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措施,实施有效保护,充分发挥古民居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推动区域旅游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旧城改造是城建工作的难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总结了旧城改造应解决的问题,在些基础上提出了旧城改造中可行的安置空间模式,综合考量各方利益,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缓解各方矛盾,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探讨适应性再利用的动力机制以及其对城市遗产管理带来的影响。认为当前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驱动以及政府经营城市理念的实施,适应性再利用直接导致丽江古城内传统建筑的文化意义消失。为了达到可持续的遗产管理,作为主要遗产管理者的政府应该将居民的福利和遗产的真实性放在首位,并且放弃以经济为诉求,用城市经营来管理城市遗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旅游形象建设是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丹霞地貌作为独特的造景地貌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山具有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景观,其旅游形象建设还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山文脉基础的分析,对其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并对其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旅游形象建设是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丹霞地貌作为独特的造景地貌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蓖山具有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景观,其旅游形象建设还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蓖山文脉基础的分析,对其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并对其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