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析灾难新闻摄影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灾难新闻摄影中出现大量缺乏人文关怀的图片和报道,根源在于受众对媒体的需求与影响,媒体将经济利益置于优先选择及其在传播过程中对人文关怀认识存在"误区",在传播中极力满足受众的需求,加之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欠缺和法律惩戒的缺位降低了该类传播的违规成本,致使该类传播行为越发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进步,为电视转播迎来了广阔的空间,但由此也产生了人文关怀被忽视的问题。从受众的角度看,人文关怀缺失表现在未能考虑大众的多元化,过分追求"眼球效应"和过分的"专业化"等问题;从被报道对象角度看,人文关怀常常被忽略,媒体只考虑画面传播的效果。本文利用资料、数据和逻辑分析电视体育转播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旨在使业内人士对人文关怀这一方向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分群特征越来越明显,电视娱乐节目受众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同时,电视娱乐节目缺乏文化内涵、创新能力不足,这就使实施分众化传播策略成为必要。当前一些分众化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着目标受众不明确、节目缺少特色、缺少对受众的调查与分析等问题。准确定位受众、重视品牌效应、提高主持人对受众的认知能力、注重人文关怀、大众化与分众化并举,这些策略都会有助于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分众化传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分群特征越来越明显,电视娱乐节目受众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同时,电视娱乐节目缺乏文化内涵、创新能力不足,这就使实施分众化传播策略成为必要.当前一些分众化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着目标受众不明确、节目缺少特色、缺少对受众的调查与分析等问题.准确定位受众、重视品牌效应、提高主持人对受众的认知能力、注重人文关怀、大众化与分众化并举,这些策略都会有助于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成为新闻界的讨论热点,而“受众为本”的路线也成为媒介人文精神的同义词。人文精神的本义就是尊重人、关怀人,那么,“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群体中最脆弱的部分,就容易成为媒体人文关注的对象。但关注的同时,对他们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将“弱势群体”的不幸作为媒体满足受众需求的卖点,造成对弱势者的伤害;受商业利益的驱动.有意识地进行媚俗化传播,更多地去迎合受众而非引导受众;持一种博取同情的关注角度,缺乏理解精神和深度报道。因此,当前媒体必须深入了解“弱势群体”报道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王楠 《奇闻怪事》2011,(9):46-60,24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3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  相似文献   

7.
王楠 《奇闻怪事》2011,(10):39-45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如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三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笔者最后针对不良影响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影响、对传者的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对策。希望本文能够对消费社会中电视媒介的良性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生新闻成为当今新闻的主漉.但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迅速走红,民生新闻逐渐走入了栏目同质化、题材狭隘亿、内容低俗化的困境.如何突破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内容选择上,从“市井民生”到“社会民生”;报道形式上,从“我播你看”到“大众参与”;从“新闻本位”到“受众本位”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孙璐  卜晨光 《科技咨询导报》2009,(15):214-214,216
在媒介文化日益多元.传播形式日益丰富的宏观背景环境下,主持人“讲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主持叙事与传播模式被众多节目与主持人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作为一种有声语言传播的新兴表述风格,在其传播效果中,使得受众在欲知、应知、获知三方面得到有效统一,从而实现了电视节目的有效输出与电视受众审美期待的“双赢”构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受者本位"意识的增强和电视评论的发展,人文关怀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仅以《焦点访谈》栏目为例,分析人文关怀对电视新闻评论的重要性,我国电视评论对人文关怀把握的现状,以及加强节目中人文关怀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1.
试论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及其表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一直是受评论家关注的现象,但也大都是局限于纪录片本身来谈的,而本文作者力图将其放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文章着重讨论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内容特征,社会意义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2.
试述图书馆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概念与现状,探讨了现代图书馆对读者和图书馆员的人文关怀,提出了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徐震 《科技信息》2010,(9):126-126,417
本文从“人文关怀”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入手,分析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增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解析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进行人文关怀的内涵,并对如何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增强人文关怀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涛  王福刚  冯雷  李晓宁  刘莹 《科技信息》2008,(22):143-143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透露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体现出我们党对民众的真切关怀、社会对人的真情关爱以及心理和谐对社会和谐建设的分外重要.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电视学是将学和电视巧妙的结合,通过电视化的手段对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产物。但画面语言与字语言的巨大差异使电视要完成本的诗意到镜头的诗意,实现诗意的想象到诗意的具像的转换变得非常困难。因此运用“意象修辞”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电视自身的优势来实现电视学传播效果的最佳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笔从受众理论和接受美学的视界出发,结合电视散《大树下的春草》和电视抒情长诗《狂雪》中对“意象修辞”手法在电视学中的成功运用的详尽阐述,论述了这一手法的独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继博客、播客在网上风行之后,拍客逐渐成为网上新宠。然而随着拍客作品在网上的大量传播,拍客文化背后潜藏的侵犯被拍者隐私权、缺乏传统媒体记者“寻根究底”的职业精神、人文关怀的缺失、低级媚俗等现象也日益凸显。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拍客网站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拍客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机制;提升信息时代网络受众的传媒素养,才能引导拍客文化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代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现代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人文关怀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具体体现,并提出了现代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贺越 《山西科技》2014,(4):10-1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媒市场的运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又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载体形态,使信息传播的渠道及方式更加广泛、多元,电视信息的传播与运作空间也更加广阔。阐述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媒体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媒体新格局下受众收视习惯的变化、传播新体系的形成以及受众收视的流动性,探讨了电视传播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作实际,从“读者”和“馆员”的角度,阐述了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实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探讨了人文关怀下的图书馆服务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的全部思想中,洋溢着博大深刻的人文关怀思想,马克思通过研究伊壁鸠鲁的原子学说,张扬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价值倾向;通过对“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批判,显示了对人的问题的真正关注,表现出切实的人文关怀;通过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把建立“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作为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