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北海市内涝整治(二期)工程——铁路北侧排水明渠西段II标下穿铁路框架桥的设计方案、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案、施工运营效果,介绍了高地下水位流砂地层顶进框架桥所采用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止水帷幕设计方案、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期止水措施、顶进就位后铁路路堤回填恢复方案及基坑止水帷幕渗水应急处理措施,可供以后相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排水措施仅限于排除土体饱和条件下水分而无法排除非饱和状态下积水的问题,提出由水力传导层、防渗层和隔离层组成的S型复合排水材料新型路面结构排水系统.首先,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监测基层和路基的基质吸力及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其次,采用数值软件模拟室内试验情况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探究水力传导层土工织物参数变化对其排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路面排水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入渗水,试验过程中基层始终处于非饱和状态,路基土的吸力和体积含水量始终保持在初始值.随着Van Genuchten参数a值和饱和渗透率的增大,土工织物与土壤接触面形成的毛细屏障越弱,排水越快,建议a值取10 kPa左右,饱和渗透系数取0.01~0.10 m·s~(-1),而土工织物厚度对毛细屏障的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厚度取10~15 mm为宜.  相似文献   

3.
根据工程实例,研究分析了单体建筑地下室雨水排水设计方案。主要采用将地下室内的雨水通过建筑物周围设置的排水沟,进入环型集水管,并排入室外的渗水管沉砂井中。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排除地下室内的积水,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地下室防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下室砼结构由于受到地质状况、地下水位变化、上部结构荷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易出现开裂渗水,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从施工段的划分、模板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等方面做了阐述,通过多层胶合板模板体系来保证砼结构成型质量,在底板大体积砼施工中,控制砼入模温度、分层振捣、测温及监控等措施来保证砼密实度,提高地下室砼结构的抗渗效果,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抗浮是地下室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结构安全性之外,还应兼顾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针对上部采用大跨度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建筑提出了增大独立柱基自重的整体抗浮方案。从安全、经济性以及施工工艺三个方面,将该方案与底板压重、抗浮锚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增加独立柱基自重为最优方案。建议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采用增大独立柱基自重的抗浮方案。  相似文献   

6.
傅淑敏  袁俊 《奇闻怪事》2009,(8):187-188
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中将根据地下室的设计深度、地质条件,邻近建筑物、地下水位等对地下室基坑进行支护,在支护方案制定时应根据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施工方便等方面,应同时制定多方案进行优化比较,制定出最佳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刘森虎  刘萍  支伟英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144-144,199
排水给水构筑物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情况下常会遇到抗浮设计问题.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总是不断的探索如何有效的利用采用各种抗浮措施来提高地下给水排水构筑物的抗浮能力的问题.通常采用的配重抗浮、锚桩抗浮各有优缺点.本文通过对某5000m3应急水池的抗浮方案选择比较,选用了综合抗浮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精密测距三角高程精度分析及高程混合网定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推导了对向精密测距三角高程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对向精密测距三角高程主要误差的影响规律,从而说明竖直角测量和大气垂直折光差是精密测距对向三角高程的主要误差源;在精密测距三角高程精度估算中,提出了往返折光系数差的计算模型及其精度估算方法;分析说明了,采用实测数据计算测距三角高程的垂直折光系数差,可以有效地估算垂直折光系数差的精度.在精密高程混合网的平差中,提出基于各段测距三角高程估算精度的定权方案.最后通过对高程控制网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精密测距三角高程精度的分析方法和定权方案的合理性,说明在精密高程混合网中不宜采用长距离的三角高程测量.  相似文献   

9.
新疆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的环境中,在渠道防渗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于以渠道灌溉为主的地区,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而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防渗渠,在设计方案中如不能有效地削减地下水的扬压力,就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渠道垮塌、变形甚至造成事故,本文就防渗与排水相结合砼板衬砌渠道的设计,提出几种思路和方案,仅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切,坝址区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厂房的位置往往离库区较近,水库蓄水后,地下厂房围岩渗流特性将成为影响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减小厂区渗漏并改善厂房围岩的渗透稳定性,工程设计采取防渗帷幕、排水孔幕和排水廊道等渗流控制措施.采用子结构、变分不等式和自适应罚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简称SVA方法),开展了牙根二级水电站厂区整体三维渗流场分析,评价了厂区围岩渗流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并论证其优化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厂区防渗排水系统的渗流控制效果显著,防渗排水系统设计方案总体上是合理、有效的;厂区上部排水系统对于以库水渗漏为主的渗流控制不起作用,高高程排水孔幕的间距可适当放宽;厂区副排水孔幕对减少厂区各洞室渗漏量、降低厂区围岩孔隙水压力并改善围岩的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弓长岭露天矿排岩场边坡不稳定对周边产生安全隐患问题.利用世界最高精度的测量机器人TM30,采用极坐标与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来确定边坡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并结合中国《工程测量规范》中对排岩场边坡变形观测等级与精度要求,对观测点点位及高程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M30测量机器人对排岩场边坡进行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测量时,如果将观测距离控制在500 m以内,并按二等9测回进行水平角、垂直角与距离观测来确定观测点的坐标与高程,可以满足排岩场边坡变形对观测点点位和高程精度的要求,并通过工程实际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高寒地区路基冻胀易引起路基沉降变形,是高速铁路路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新建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DK87+600-DK88+125段路基与既有滨州线之间原地面较高,原设计路基横向排水通道(护道土中的渗水土层)被封堵,地下水位埋深相对较低,为保证排水通道畅通,在哈齐与既有滨洲线间设置渗水盲沟,将路基本体中的水引入盲沟中,通过盲沟将水排到检查井中,最后将水通过渗水管井导入地下,减少了路基冻害,避免冻胀变形,有效的保证了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尾矿坝稳定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渗流控制.依据三维渗流模型,采用三维渗流控制分析计算程序SPGCR-3.FOR,在利用观测资料进行模型校正的基础上,预测了规划坝高195 m情况下的渗流场分布,结果显示,在现有排渗条件下尾矿坝体坡面存在地下水位溢出部位,不能保证尾矿坝的渗透稳定.通过模型预测分析,尾矿库干滩长度和排渗辐射井的数量是控制尾矿坝稳定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满足坝体内地下水潜水位埋深一定深度条件下,需要新增加10口辐射井排水,尾矿库干滩长度应保持在600 m以上,联合使用这些措施可确保尾矿坝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溪洛渡拱坝属于超级高拱坝,如果按规范的要求将基础开挖至微风化-新鲜岩体,则坝基的开挖工作量将十分巨大,在经济上很不合理.本文对溪洛渡高拱坝河床坝基建基面选择以宏观的工程地质条件判断为基础,以综合的坝基岩体质量分级为依据,通过对三个不同高程方案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卸荷、地应力、岩体透水性和岩体质量分级等进行综合比较后,认为332 m高程方案岩体工程地质条件优于338、325 m方案.结合对工程量、工程投资的综合研究,溪洛渡高拱坝选择332 m高程作为水工设计的河床建基面高程.  相似文献   

15.
北引渠首泄洪闸高程围堰防渗墙工程采用振动射冲+高压旋喷施工方案的确定,通过现场围井试验,获得了适合于该工程防渗体桩孔合理的施工孔距,为截渗墙正式施工确定最佳施工参数,最终经过基坑开挖反映出此种防渗方式取得了很好成效,减少了基坑排水费用,确保了主体工程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6.
对龙滩水电站左岸蠕变岩石滑坡体变形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变化情况进行了测量,测量项目包括地下水位、深部岩体水平变形、岩体分层变形和坡面表面测点水平位移.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蠕变体B区岩体主要变形发生在570m高程附近,并受地下水位影响明显;大坝蓄水时,对蠕变体稳定不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水利枢纽工程泄水闸下游地质条件及水流条件等的分析,为增加该水利枢纽的运用安全,在闸下消能防冲可行方案的基础上,在泄水闸下游混凝土海漫末端齿槽下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垂直防淘墙,并延伸至与其相邻的电站厂房尾水渠护底末端.对闸下钢筋混凝土垂直防淘墙的嵌入深度及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并按照规范要求提出了防淘墙的施工措施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苏晶 《工程与建设》2009,23(4):574-575
姜唐湖进洪闸是临淮岗洪水控制骨干工程,该工程闸址处地下水位比较丰富,且基础在18.5 m高程存在承压水,为防止施工时地基发生承压水头突涌破坏,保证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降至建基面50 cm以下的规范要求,止水法进行降水在姜唐湖进洪闸工程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扎塘赤泥堆场岩溶渗漏及防渗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扎塘赤泥堆场在80至90年代曾发生岩溶渗漏;通过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等工作,初步查清了该场向牟老泉和向百花湖方向的岩溶渗漏通道。通过采取降低碱耗,封堵落水洞,赤泥铺盖,加大回水,垂直帷幕灌浆等综合治理措施,历时10年,实现了在岩溶发育地带对高浓度碱水进行防渗治理的预定目标,杜绝了扎塘赤泥堆场废水外排,取得了显著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各向异性和力学性能,对排水性沥青磨耗层进行优化,自行改装设计了车辙板渗水系数测试仪.该装置能够模拟实际雨水在路面中渗流的过程.研究对10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以及利用自行制作的渗水试验仪进行了渗水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磨耗层的力学性能与排水性能呈负相关关系;对于同一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随着空隙率的增大,力学性能逐渐减小而排水性能增强;增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其力学性能和排水性能均有所增强.各向渗水差异性主要发生在横向渗水过程中,竖向渗水差异不大;增大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公称最大粒径可减小其各向异性.研究得出的最佳空隙率为18%~21%,坡度设置为1.2%~1.5%,可增强其排水性能.研究成果对排水功能性沥青路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