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胃肠紊乱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征,大肠排便紊乱等。本文根据功能性胃肠紊乱定义而收治213例患者,男88例,女125例,从中按发病部位分析出食管功能紊乱为34%(72/213),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27%(58/213),小肠功能紊乱23%(48/213),大肠功能紊乱16%(35/213),他们的平均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男女之比分别为:43.6岁,41.3岁,39.5岁,42.6岁;6.7月,10.3月,18.5月,12.3月;1:1.18,1:1.15,1:1.4,1:1.21。在213例功能性胃肠紊乱中有精神障碍102例,占48%(102/213)。其中食管功能紊乱43例,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32例,小肠功能紊乱27例,大肠功能紊乱未发现。另外从发病部位中按病因分析出胃食管反流病为37.9%(41/72),癔球症11.1%(8/72)。非梗阻性吞咽困难31.9(23/72),功能性消化不良100%(58/58),小肠肠激惹综合征18.8%(9/48)。小肠性功能性腹泻81.2%(39/48),大肠肠激惹综合征11.4%(4/35),习惯性便秘80%(28/35),功能性大便失禁8.6%(3/35)。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可帮助我们认识功能性胃肠紊乱的发病情况,提高对该病认识,以便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波纹唇鱼对热应激效应的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运用高通量RNA-seq技术在热应激和常温条件下,对波纹唇鱼的基因进行了转录组测序. DEGs鉴定结果表明:1655个基因受热应激诱导后差异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MCM、DNA复制起始等与细胞组成和生物过程相关的基因;而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集中于ERK等与机体免疫应答相关的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热应激会导致波纹唇鱼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下调,也可能会导致其免疫应答功能的下降.波纹唇鱼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免疫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其死亡的原因,这为波纹唇鱼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旋复代赭汤和半夏泻心汤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动力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胃肠动力障碍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其发病率高、分布广泛日趋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有关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该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在此领域中对中药复方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   ……  相似文献   

4.
从Pareto原理出发讨论健康工程.功能内稳态(FSH)是维持功能稳定发挥的负反馈机制,处于/远离FSH的功能称为正则/失调功能.正则功能维持的FSH能被超过阈值的应激所打破,分别建立成功应激和慢性应激.成功应激通过负反馈机制维持最佳功能并提高功适能;慢性应激远离负反馈机制,不能提高功适能.健康机体的必需功能和关键非必需功能都是正则的或成功应激.亚健康机体的关键非必需功能部分失调,但还没有出现明显疾病.既非健康又非亚健康的状态就是疾病.最后从中医和现代医学出发讨论健康诊断、功能训练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基于肿瘤是一种细胞分化紊乱和成熟障碍性疾病,因此,设法诱导癌细胞重新向成熟方向分化,变成结构和功能上正常的细胞,即诱导分化治疗模式已经开始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内质网应激对小鼠白色脂肪组织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衣霉素(tunicamycin, TM)诱导小鼠体内内质网应激,构建内质网应激小鼠模型,然后获取小鼠附睾处白色脂肪组织,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色脂肪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白色脂肪组织细胞的变化,测定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及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分泌情况.结果表明:1.0 mg/kg TM处理72 h诱导小鼠内质网应激效果最佳;内质网应激可以导致白色脂肪组织比例减少,脂肪细胞直径减小,脂解反应增多,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及炎症反应增多等.该研究结果说明内质网应激可以诱导小鼠脂肪组织中发生脂解,进而介导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以AIF、Bid和NF-κB 3种凋亡调控相关蛋白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印迹以及PCR等方法,分析3种蛋白在超声和声动力处理后细胞内位置的改变和表达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声动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声动力处理后AIF由线粒体释放进入核中,介导S180细胞凋亡,但其蛋白和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NF-κB在单纯超声处理后立即活化,由胞质进入核中,同时在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上调;而Bid在各处理组未观察到活化.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和声动力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路径可能不同,超声处理后应激蛋白NF-κB立即活化,启动核信号级联反应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而声动力处理损伤线粒体,释放凋亡相关蛋白,介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李佳 《青年科学》2010,(2):51-51
1.土豆烧牛肉:由于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的浓度不同,就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9.
根据胃肠动力诊查仪的无线通信特性,建立从胶囊发射器到体外数据接收存储器的无线通信信道的仿真模型.重点分析了信噪比和由于人体组织吸收所产生的损耗对通信性能的影响.把误帧率作为通信性能的评价标准,设计了动态编码协议,保证了系统通信的可靠性.仿真结果为胃肠动力诊查仪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协议设计、信道编码设计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M)不同阶段胃动力紊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在不同阶段胃动力紊乱产生的规律 .方法 已确诊糖尿病病人 2 7例 ,糖尿病病人按其有无胃肠症状及其他糖尿病合并症分为两组 ,有胃肠症状同时伴有其他糖尿病合并症组 18例 ,无胃肠症状组 9例 ,同时选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 .用核素法对糖尿病 (DM )不同阶段胃排空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 有胃肠症状或合并其他脏器并发症的DM病人 12 0min近端胃存留率为 (33.72± 3.6 ) % ,较正常人 (2 3.16± 2 .0 2 ) %(P =0 .0 8)及无胃肠症状DM病人 (17.5 4± 3.0 8) % (P <0 .0 0 5 )增加 ,全胃和近端胃t1/2 分别为 (91.4 6± 9.2 8)min和 (81.87± 8.2 4 )min ,比正常人的 (5 5 .7± 3.6 8)min(P <0 .0 0 5 )和 (5 0 .2 9± 3.5 1)min(P <0 .0 1)明显延长 ;早期无胃肠症状或仅有轻度三多一少症状的DM病人的近端胃排空速率为 (1.10± 0 .12 ) % ,与正常人 (0 .0 8±0 .0 4 ) %相比明显增加 (P <0 .0 5 ) ,12 0min近端胃存留率为 (17.5 4± 3.0 8) % ,与正常人的 (2 3.16± 2 .0 2 ) %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6 ) .结论 不同阶段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状态不同 ,DM胃排空异常可能从近端胃开始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运动可引起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变化,使机体发生免疫功能的改变.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方式对人体的白细胞、免疫球蛋白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的个体对相同的运动刺激产生的应激改变也不尽相同.现有研究提示,长期、规律而又适宜的运动有助于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向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方向改变,过度运动、运动不足或急性运动则容易导致运动者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等多种功能.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内皮功能会出现紊乱.进而引起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本文探讨了急性运动和长期规律运动对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慢性应激能引发诸多情绪行为的改变,诱导产生广义焦虑症、抑郁症、双极紊乱等情绪障碍性疾病。慢性应激首先引起焦虑情绪处理相关核团前额叶-杏仁核-腹侧海马区神经活动的功能性的改变,然后导致这些核团的结构发生改变。慢性应激造成杏仁核基底外侧核的锥体神经元的树突脊数量增多,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兴奋性投射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抑制性投射减弱,导致焦虑样行为症状。由于慢性应激对于这些参与情绪调控的关键核团的神经活动的功能改变尚不明确,所以我们建立小鼠慢性应激的模型,分别在对照鼠和模型鼠的杏仁核基底外侧核及海马CA3区记录局部场电位,分离局部场电位的alpha、beta、delta、theta、gamma波段,分析其局部场电位各个波段的绝对功率和相对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慢性应激造成小鼠杏仁核基底外侧核的局部场电位在5个脑电波段的绝对功率均具有上调趋势,其中delta波段上调显著;进一步分析局部场电位的相对功率发现,慢性应激造成delta波段的相对功率显著上调,而theta波段的相对功率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腌制沙芥提取物的促胃肠动力活性,初步探讨其促胃肠动力机理。方法考察小鼠便质便次、胃残留率和肠推进率等指标,研究其促胃肠动力活性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促胃肠动力研究显示腌制沙芥水提取物能明显增加小鼠的便次(111.11%)、减少胃内色素残留率(18.31%)和小肠推进率(18.89%),醇提取物也能明显增加小鼠的便次(98.87%)、增加胃排空率(19.93%)和小肠推进率(38.75%),腌制沙芥醇提取物的促胃肠动力效果优于腌制沙芥水提取物。结论腌制沙芥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促胃肠动力活性,胃与小肠均为其作用部位。为沙芥用于增强胃肠动力、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药理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过度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度训练是指大强度运动后,长时间不能恢复运动能力的一种疲劳症状,它的产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诊断过度训练的常用指标有心率、肌酸激酶、血睾酮、血尿素、血乳酸、谷氨酰胺等.最新研究显示,热休克蛋白作为一种应激保护性蛋白,也是监控过度训练的有效指标.此外,心理疲劳是过度训练的明显症状,应把心理和生理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判断.补充抗氧化剂等对消除过度训练症状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过度训练对心肌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为例,说明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病症,是训练与恢复、运动和运动能力、应激和耐受能力之间的不平衡,也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身体机能影响的综合表现,使机体处于一种多器官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静脉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表现,改善术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和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l,CRF-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和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用番泻叶灌胃结合束缚应激法复制D-IBS大鼠模型;采用直肠扩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评价大鼠的内脏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大鼠脑中CRF、CRF-R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WR评分为3的注水量明显降低(P<0.01),脑中CRF、CRF-R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湿颗粒中、高剂量组、得舒特组AWR评分为3的注水量明显升高(P<0.01),脑中CRF、CRF-R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健脾化湿颗粒中、高剂量组可降低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中枢CRF及CRF-R1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内质网应激对代谢状态失衡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应激可以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但是内质网应激引发肝脏脂肪堆积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是催化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对肝脏脂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的研究中,尚未有人报道过DGAT1在内质网应激诱导NAFLD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衣霉素,成功诱导了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发现衣霉素处理的小鼠肝脏有更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并出现较为明显的脂滴堆积。然而,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应激并没有上调脂质从头合成关键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反而是下调了这些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内质网应激导致小鼠肝脏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引起肝脏DGAT1表达上调,但并不影响DGAT2的表达。综上,我们的结果表明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并非通过引发肝脏脂质的从头合成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而是通过上调肝脏脂肪酸含量以及提高DGAT1的表达,从而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导致肝脏脂滴堆积。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