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香港亿万富翁李嘉诚再次投资"人造肉"行业,此次获得投资的是美国Impossible Foods公司,此次投资共计总额为7500万美元。除了李嘉诚,今年5月比尔盖茨也投资了这一行业。这么多大佬的投资,便是对这一产品最强有力的背书。人造肉的两种方法目前市面上除了上面李嘉诚投资的Impossible Foods公司在人造肉行业比较出名之外,还有另一家  相似文献   

2.
王元 《世界博览》2011,(13):57-57
新的人造肉有生命尽管现在一块小小的人造肉制造成本要将近3万元人民币,但或许未来有一天,快餐店的汉堡中就会使用这种人造食材。在美国科普作家米歇尔·斯佩克特看来,离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人造肉进入超市柜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科学家说,"人造肉"如果只需要含有动物蛋白质的肌肉细胞的话,今天的技术就能做到。制造人造肉饼,只要把在一块平面上培养的动物肌肉细胞卷在一起,做成肉的形状。但不足之处是目前成本很高,有人预计第一块人造汉堡的成本会超过5000美元(1美元约合6.5元人民币)。世界各地都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忙于培育人造肉,力争让其看上去、  相似文献   

3.
国外撷英     
美国农业部研究局与西芝加哥胶体公司合作开发,用玉米淀粉合成人造肉获得成功.具体作法是用95%的玉米淀粉和5%的天然胶体物混和配制.这种混和物可作为人造肉中的脂肪代用品、食品增塑剂和凝结剂.这种人造肉已用来制作布丁、沙拉、灌肠和馅心的配料,以降低食品中的脂肪成分.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发表在《食品生物科学》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学院和伍斯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用菠菜成功培育出肉类细胞,这一进展或将加速人造肉的发展。脱细胞菠菜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环保的蔬菜,在移除纹理状骨架以外的所有组织后,菠菜叶的循环网络成功地充当了研究人员培育牛动物蛋白的可食用基质,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细胞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并降低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地球上各种资源的消耗,食品工艺学家和科学家们越来越注意探索人造食品的道路。在美国,七十年代人造肉已取代了天然肉的1%左右市场。日本进入八十年代,人造肉产量已达10%以上。其原因首先是,制备人造食品可大大缩短人类传统的食物链周期。传统的食物链为植物→动物→人类食品,而人造食品则省去了动物这一环节,且转化效率极高。第二,制备人造食品所用的原料均为粉状  相似文献   

6.
浅谈肉类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食品的保鲜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传统的肉类食品保鲜技术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深人研究肉类的防腐保鲜技术十分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肉类食品的保鲜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创造性地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肉类保鲜技术,但发现任何一种保鲜措施都有缺陷,必须采用综合保鲜技术才能发挥各种保藏技术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肉类保水性对水分快速测定的影响与改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肉类中水分存在的形式与肉类水分快速测定的基本原理,研究了肉类保水特性及畜禽品种、肌肉部位、肌肉温度、pH值、宰后时间等影响肉类保水性的因素,探讨了肉类保水性对水分快速测定准确性与重复性的影响,提出了克服肉类保水性差异影响的多传感器多点观测肉类水分信息融合方法和基准值区别种类、品种方法,为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的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研制的RSY-1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解决了国内外肉类水分快速测定的技术难题,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变性大豆蛋白组织化原理及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蛋白组织化(人造肉)是七十年代新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方法,但国内、外制造组织化蛋白所用原料要求水溶性氮不可低于60~70%,而我国资源丰富的高温豆粕含水溶性氮均在30%以下,如何利用我国国产原料高温豆粕生产人造肉在本试验之前,国内,外均未解决。本文报导了利用高变性大豆蛋白(高温豆粕即属此类)制造组织蛋白的原理及工艺。本成果被评为一九八一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五大成就中吉林省的一大成就。吉林省政府授予重要科技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信息处理的肉类新鲜度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找出一种快速、有效、科学的检测肉类新鲜度的方法,分析了肉类新鲜度检测辨识机理,构建了一套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检测辨识系统.通过对猪肉样本的测试与分析表明,该系统可实时准确地识别肉类新鲜度.此外,该方法可应用到其他相关检测领域,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英】《新政治家》2017年5月27日根据政府最近一项研究,只有半数受访者认为我们"将不得不在食品生产中使用更多技术"。但事实是在肉类加工过程中,只需从活体动物身上取出少量肌肉细胞,在特制混合物中进行培养,正常情况下,1个肌肉细胞可演变成1万亿股肌肉组织。研究显示约20%至50%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由肉类产业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肉类加工废水是我国最大的有机污染源之一,该类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杂质和悬浮物多、油脂浓度高等特点。对肉类加工废水的来源、危害及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生物处理方法中的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新出现的技术方法如改进型厌氧生物处理法、改进型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好氧生物组合方法。对上述各方法的机理、研究进展、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展望了处理肉类加工废水的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已亥年话猪     
<正>2019年是中国农历已亥年,按传统十二生肖纪年地支排第12位为亥,俗称猪年。家猪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肉类食品来源之一。现在,猪肉在全世界的各种肉类消费中占了40%,在中国更高,约占67%,全球每年大约有10多亿头猪被吃掉。同时猪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医药产业资源,例如药用级别的肝素以及  相似文献   

13.
<正>肉类是许多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东坡肉、水晶肘、红烧牛排、手扒羊肉……光是听上去就让人感到垂涎欲滴。除了可口之外,肉类还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称得上是营养又美味。肉类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质。比如,牛肉含有18.1%的蛋白质,羊肉为19%,鸡肉为19.3%,鱼肉为13.2%,猪肉约9.5%。这些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接近,有植物性蛋白质不可替代的功能。特别是儿童生长所必需的赖氨酸,就主要存在于肉类中。肉类食物还是人体的铁、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肉类产品的生产大国,虽然中国已经加入WTO,但出口的数量却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肉制品质量不过关。所以对肉类食品的质量检测十分重要,利用酶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加工中成本、能源消耗;提高肉品质量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于提升畜禽副产品的附加值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嘉良 《科技信息》2013,(17):91-91
为了提高大型动物肉类食品的安全性,将动物的虹膜识别技术引入食品供应链管理中,构建基于虹膜识别的动物肉类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达到大型动物肉类食品安全信息查询及出现安全问题后的个体溯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周遂  张瑞 《创新科技》2002,(12):30-31
<正> 放心肉商机无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肉食品的安全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猪肉在城乡居民的肉食消费总量中占有65%至75%的比重,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菜篮子"骨干商品。河南省是猪肉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也是猪肉产品的消费大省。河南省"放心肉"工程的成效,不仅关系到全省城乡居民的食肉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蕴含着极大的商机。据中国肉类协会预测,今后10年,中国肉类消费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肉类消费持续增长为肉类工业提供了商机。  相似文献   

17.
仲姝冰 《世界博览》2012,(17):62-63
正荷兰有个"人造牧场"最新的人造肉已经不再是用淀粉、豆腐之类做的素肉了,而是通过干细胞培养出来的有纤维的"真荤",素食主义者又多了一重选择。荷兰已经不满足"天然牧场"的名声了,现在这个国家的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打造实验室版的"人造牧场",在培养皿里直接培育出牛肉、鸡肉和羊肉。按照计划。今年10月。他们将拿出的第一件作品是人造牛肉。现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马克·波斯特博士正率领团队,在这个收官阶段昼夜奋战。去年年初,波斯特对《科学美国人》杂志说:"未来几十年我们将无法依靠传统的畜牧业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肉食。试管肉将成为我们的唯一选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算,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达到90亿。但养殖业的效率却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步伐。目前,50%的耕地都被用以饲养牲畜,但每消耗100克植物蛋白,只能制造出15克可食用的肉类。无论是畜牧业投入产出的比值,还是地球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在警示  相似文献   

18.
<正>培养肉是指用动物肌肉干细胞培养、生产可食用的肉类,培养肉技术是肉类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性创新,是一种新的动物蛋白生产技术。培养肉的生产一般先通过活体采样获得动物的肌肉组织,再从组织中分离得到肌肉干细胞并在富含营养成分的营养液中大量培养成肌肉前体细胞,最后在可食用的三维支架材料中将肌肉前体细胞分化成熟为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19.
张艳  邓阳  胡昱清  韩笑 《河南科学》2023,(1):123-128
以深圳市2019—2021年抽检的肉类食品为样本,研究肉类食品安全风险的生成路径及监管优化策略.基于供应链视角,从作业和监控两个层面分析确定了肉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前因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csQCA方法分析确定了肉类食品安全问题的5条组态路径,并归纳分析得到3种肉类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类型,即腊制品过加工型、卤制品生物污染型和生鲜源头风险型.针对3种不同风险类型问题的生成路径,提出监管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高效检测肉类食品中胭脂红酸含量,制备了胭脂红酸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了市售肉类样品中胭脂红酸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试剂盒的检测限为1 ng/mL,线性范围7. 8~1 150 ng/mL,灵敏度IC50值为95. 2 ng/mL;该试剂盒中的检测抗体对胭脂红的交叉反应率为108. 7%,但与其他4种色素添加剂均未见交叉反应。检测市售肉类样品的批内回收率在79. 1%~103. 1%之间,批间回收率在81. 6%~98. 8%之间;批内、批间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小于10%,且与HPLC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2=0. 927),说明该试剂盒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为胭脂红酸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