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渝城乡统筹区512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禀赋、农户认知水平和农地流转特征3个角度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比重、流转价格以及政府参与度等6个因素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户主年龄、耕地破碎度、对土地的感情对转出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其中耕地破碎度、流转价格和政府参与度在影响农户自身认知和规范流转过程方面显著性更高.因此为促进农村土地顺利流转,应加大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的联动力度,建立合理的转出价格"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
讨论农业转型背景下农地流转契约问题对促进农地长期性投资和解决农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有重要意义。以农地流转期限为例,从农地流转行为嵌入正式制度和以村庄社会为承载主体的非正式制度出发,研究在村规民约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村干部身份会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期限。使用Logit模型、CMP估计方法等方法和第三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村干部身份与农地流转期限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村干部身份促进农户农地长期转出。与没有村干部的家庭相比,有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的农户选择农地长期转出的可能性显著提高。第二,村干部身份影响农地流转期限的路径有两条,主要是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和违约风险促进农户农地长期转出。第三,村干部身份对农地流转期限的影响在不同关系文化区域存在异质性,村干部身份在高关系文化区域对农地长期转出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低关系文化区域。第四,村干部的农地流转行为具有外溢性,当村干部家庭选择农地长期转出时,会带动周围自发流转的农户长期转出农地。需突出村干部及村民自治组织的代理人角色,充分发挥村干部“领头羊”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户根据决策行为不同可分为转入农户和转出农户,本文基于农户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尝试构建数理模型,对农户转入或转出的条件进行探讨,并对其经济学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决策行为是有限理性的,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着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高农户理性预期,只要外部环境能够使农户满意,农户就会选择转入或转出农地。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在此背景下,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土地关系专用性投资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经营投资对农户经营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经营投资起着完全的中介作用;农地确权通过转出土地投资,对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转出土地投资起着不完全的中介作用;农地确权通过转入土地投资,对农户规模经营收入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中介作用并不明显.将农地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一方农户是更有效率的,要充分释放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建立我国农户土地投资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联主体间协同发展是农地流转的应有之义,农民利益受侵蚀是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行为偏好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利益博弈模型,对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利益失衡问题的形成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予以说明,随后从收益、成本与心理三方面提出促进农地流转三方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制度的缺失以及非正式制度失灵,通过作用于主体行为偏好,诱发了农地流转的利益失衡问题;应减少利益侵蚀收益,增加利益侵蚀成本,重塑互惠互信的社会心理偏好,实现基层管理者、农民、转入方三方互惠协作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出租还是入股:农地转出户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出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化模式的选择对区域农地流转规模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农地流转出租和入股模式,以四川省广汉市转出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转出农户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年务工人数、农地转出规模、农地流转组织、农地流转约束年限以及农地流转价格等5个因素对转出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负向影响;常年务农人数和农地流转成本等2个因素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认为,健全保障农户生计机制,规范农地流转基层组织运行,引入农地流转价格市场调控机制,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育,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保障农地转出农户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宋菊香  张乐 《江西科学》2021,39(3):441-447,494
农地流转是实现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是缓解当前农村地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存在很大差异,目前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阐明这一问题,分析了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农户的生计状况.结果表明:1)在2012—2014年间,农地流转面积和涉及农地流转的村、户数量均有所增加,但不涉及农地流转的农户在2014年所占比例仍高达60.7%;2)农户间的农地流转大多是便于调整的短期行为,仅有2.7%的农户经营农地规模超过1 hm2,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3)农地净转出户、无农地流转户和农地净转入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都是非农就业,但农地净转出户比不涉及农地流转户和农地净转入户更富裕,后两者富裕程度相当;4)这3类农户非农就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差别,但农地净转出户从事非农就业的时间最长,尤其是中老年家庭成员从事非农就业的比例最高,这是他们收入水平高于其他2类农户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农地要素非市场化相当普遍,并影响到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阻碍。为什么农户偏好于关系型自发流转而不是将农地流转给龙头企业?论文立足于心理账户理论进行了解释:农户对农地价值评价包括了物化价值和人格价值两部分。相对于物化价值,人格化价值难以通过货币度量。这使得农户流转农地获得的收益远小于面临的损失。考虑到农村社会的人情交往逻辑,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亲友邻居获得的收益包括了物化价值,还包括了人情价值,由此降低了农地流转获益与损失之间的差值。据心理账户的运算法则,当收益小于损失但差值不大,人们会整合看待;这使得损失造成的痛苦感被收益带来的愉悦感所弥补,从而激励了农地流转发生。为此,本研究以江西绿能公司为例证,并使用了“千村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估计,揭示了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经营大户参与农地流转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对该县5镇的农业经营大户参与农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县农业经营大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特点及其内外部驱动机理,并揭示了当前璧山县农业经营大户参与农地流转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鼓励农业经营大户参与农地流转,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权改革是各利益主体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博弈的过程。本文在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林地转出方和林地转入方三个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要促进林地流转,需要三方共同的努力,政府协调,加强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并创新林地流转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赵奇  黄利梅  范春丽 《河南科学》2022,(11):1860-1865
基于河南省2005—2020年的人口、经济、社会、农业等方面15个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灰色理论进行河南省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支农管理政策等指标层是影响河南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以此公因子指标为研究对象进行农地流转制约程度的灰色关联排序,进一步提出稳定主粮优化经济作物、提高非农人口比例及收入、完善养老及土地流转管理规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佳 《科技信息》2014,(6):89+9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目前,各地政府都在进行农地流转模式的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一些风险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文章将从五个方面分析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给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照农地流转主体与贡献力量的差异,将现有的农地流转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模式与农户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模式,并就两种农地流转模式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农地流转收益、流转成本、流转合同的稳定性以及农地流转的困难程度对两种流转模式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农户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模式的流转效率。因此,为了推动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要防止政府对农地流转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是我国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宏观角度探讨。当前我国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农地流转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规模出现。因此,有必要从农户经济行为角度研究农地流转。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农地流转不畅的更深层次和更现实的原因,希望为促进农地流转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过多年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之后,2002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了六个1号文件,对农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改变过去片面工业化城镇化时期以农促工的“轻农”政策,实行当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以工补农的“惠农”政策.尽管惠农的主题、政策和措施涉及面很广,但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径推进的:一条是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不断推进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费,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力度,减轻农民生产负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条是在稳定农民土地产权方面不断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同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虽然两条路径“一增一稳”,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动与静、质与量相结合的运动规律,抓住了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体现了我国现行农业政策体系日臻科学和完善,但是流转土地租金上升、农业补贴流向土地转出方等问题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新问题.因此,国家在稳定第二条路径的同时,要继续调整第一条路径上的政策,探索能够抑制农地租金上涨、使农业补贴流向直接生产者的补贴方式,避免两条路径的碰撞或摩擦.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构建农村土地市场,对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农地制度和现状对农地流转有着许多障碍,解决这些障碍对农地流转和农地市场的建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风险规避、社会网络对农地转出契约期限的影响,以此了解农户地转出契约期限决策以及促成更多的农地长期流转.[方法]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中利用Log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并采用Probit模型、OLS模型和异质性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一直为我国现行法律所禁止。这一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尽管学术界在我国农地使用权能否流转问题上争议很大,但随着这一法律制度得以支撑的经济基础的丧失、对经济建设阻碍作用的凸现以及法律的公平性遭到质疑,解禁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已为大势所趋。我国应当因势利导在正确的立法理念指导下,完善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配套法律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禁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科学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农地流转效应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农地流转的正效益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立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农地流转的资源配置效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力非农就业率;发展农业科技,引导农民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依靠市场机制 ,促进农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是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探析当前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制约因素 ,为培育和规范农地使用权市场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