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冠心病(CHD)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31例植入雷帕酶素支架35枚的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组,以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植入非药物支架的冠心病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均为100%.研究组一年后再狭窄率0%,对照组一年后再狭窄率13.3%.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安全可行、疗效确切,药物洗脱支架对防止再狭窄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经PCI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的129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行PCI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血糖、Scr、Hb、LDL-C、HDL-C、AST)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靶病变部位、慢性闭塞病变及LVEF≤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者所占比例、置入支架数和置入支架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心绞痛患者PCI后血清TBIL水平越低其预后越差;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1例(高龄组)和同期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7例(中年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并提出护理要点.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完全再血管化率、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Ⅲ级血流、急性或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整体护理是保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开窗术结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经皮开窗术及内支架植入术,其中4例加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术前均并发内脏和(或)下肢缺血症状,术后采用CT血管造影(CTA)定期随访.结果:5例患者血管均成功重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25个月,平均14.5个月,5例患者仍存活,缺血症状消失,生活自理.结论:经皮开窗术结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方法,加行腔内修复术更能提高其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MV)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SB)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分支闭塞组(n=25)和分支未闭塞组(n=121),收集并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情况、冠脉造影特征、手术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分支闭塞组MV斑块分布于同侧、斑块不规则、中重度迂曲成角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1,0,0型和0,1,0型Medina分型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近端MV直径狭窄率、远端MV直径狭窄率、MV最高直径狭窄率、SB直径狭窄率、SB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SB放置保护导丝者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直径狭窄率、SB分支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是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  相似文献   

6.
蔡雪黎  叶盛 《科技信息》2012,(31):61-6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与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广泛用于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能明显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多支、复杂病变患者亦从中获益。但研究发现[1-3],一些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出现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程8 a的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开通和成功植入支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头晕、头痛、左上肢无脉伴左上肢冷感、麻木、酸痛和活动时加重持续8 a的患者经左锁骨下动脉造影证实为左锁骨下动脉CTO病变的病例行支架术治疗.经右股动脉入路,置入8F指引导管,应用冠状动脉介入导丝PROGRESS,在小球囊(1.5 mm×15 mm)的支撑下通过病变到达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应用1.5 mm×20 mm、2.0 mm×20 mm和4.0 mm×1 5 mm Maverick冠脉球囊12~16 atm×30 s依次预扩张病变全程,植入6.0 mm×57 mm Express支架.结果支架植入后,病变血管恢复血流TIMIⅢ级,桡动脉波动有力,患肢血压恢复正常,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PTA和支架术是持久开通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便,安全,近期和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介入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治疗血管再通时间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1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STEMI的患者,按照优化介入流程启动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两组患者Dt B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入院和PCI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值及术后6个月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相似,但在PCI术后6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可缩短STEMI患者急诊PCI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改善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与PCI术后的临床终点相关的非药物因素,了解临床药师在PCI术后患者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庆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并植入支架的患者274例,所有患者1年内因冠心病再入院率、复查率、再狭窄率、失访率,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支架数目之间的关系。274例患者中再入院率31%、复查率65%、再狭窄率11.3%、失访率21.5%(见表2.1);在回访率稳定的情况下(即失访率与不同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合并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再入院率,造影复查率、冠脉再狭窄率,男性与女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造影复查发现再狭窄率,男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IC:95%,P=0.01)(见表2.2);患者的年龄与再入院率、造影复查率有相关性(P<0.05),而再狭窄与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3);植入支架的数量与再入院、冠脉再狭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造影复查率有相关性(见表2.4);生活习惯与PCI术后再入院率、造影复查率及冠脉再狭窄有显著相关性(P<0.0...  相似文献   

10.
王嘉文 《甘肃科技》2020,(12):122-124
探讨口腔粘膜材料在男性尿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将天水四零七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B组等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B组运用口腔粘膜移植物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及远期复发率。B组用时较A组长(P<0.05),而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少(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远期复发率4.00%、8.00%均较A组的22.00%低(P<0.05),其手术成功率94.00%较A组的78.00%高(P<0.05)。对男性尿道狭窄患者实施口腔粘膜移植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明显缩短导管留置、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MSCT对42例拟诊冠心病,4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3.3%(35/42)。结论MSE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较可靠的冠状动脉评价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例肾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2 a前采用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术,移植肾脏固定在右髂窝内.术后2 a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80%,狭窄性病变长度15 mm,接受了支架治疗.从左股动脉入路,应用Judkin 6F右冠指引导管,植入冠脉金属裸支架4.0 mm×18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2Y12反应性和血小板抑制率在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缺血事件的价值.方法 采用VerifyNow P2Y12系统检测P2Y12反应性和血小板抑制率,计算ACS患者术后30天COP-INH值.综合分析COP-INH评分与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在226例受试者中,在排除糖尿病(46.15%vs.21...  相似文献   

15.
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自2001年11月到2003年4月,运用单侧、双侧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连续为29例患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44~77岁(平均57.63岁);单支病变19例,二支病变1例,三支病变7例,左主干病变2例,术前有心梗史14例,3例合并室壁瘤,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方法为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前降支(LAD)、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右冠状动脉(RCA)、桡动脉到钝缘支(其中3例序贯至对角支),3例搭桥4支,4例搭桥3支,3例搭桥2支,19例搭桥1支,3例同时行室壁瘤缝扎术,人均搭桥1.69支,术后无呼吸、脑、肾脏等系统的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无病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随访患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认为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型,ELISA法检测血浆中sCD40L含量,分析sCD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与对照组相比,sCD40L明显增加,且随冠脉病变累计支数越多、病变越严重,sCD40L水平增高越明显。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sCD40L水平与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CD40L对ACS不稳定斑块有促进作用,通过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对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和进展、斑块的易损性等提供新的资料,最终可能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89例)及多支病变组(9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Cys C检测并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ys C水平的差异及Cys C与冠状动脉照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多支病变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55±0.32)m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1.28±0.20)mg/L(P<0.01)。(2)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与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多支病变组r=0.78,P<0.01;单支病变组r=0.75,P<0.01)。结论 Cys C水平检测能预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且随着Cys C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