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箭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1988年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生物学研究,对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地下茎和地上茎及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种龄与秆龄鉴别以及生物量测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作为扩大冷箭竹分布区和保护大熊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拐棍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秦自生等四川师范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竹子研究汇刊1993,12(1):6~17拐棍竹(Fargesiarobusta)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之一,仅产于我国四川西部中山地带。作者在该竹种分布中心─—卧龙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对拐棍竹的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可持续高效利用贵州金花荼Camellia guizhouensis特色荼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贵州金花茶原产地,对现存实生苗种群资源,开展定期、定点观察其新梢萌发和开花结实物候期;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金花茶红芽和绿芽2种芽表现型的枝梢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贵州金花茶枝梢...  相似文献   

4.
对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进行以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相结合的复合诱变,经选育得到一株高产突变株LG - 01.将其接种在含葡萄糖初始浓度为150.0 g/L,初始pH值为7.2~7.6的液体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48 h后,其谷氨酸产量达到106.10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74%(同等条件下,原始菌株的谷氨酸产量为84.38 g/L).对该突变株的产谷氨酸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初始pH值为7.2,最佳培养温度为30 ℃,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其谷氨酸产量最高时相应的葡萄糖浓度为150.0 g/L,其某些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改变,如延迟期变长,对数期的细胞生长能力较强,对底物的利用率比原始菌株约提高5%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个原生质体融合株(T1、T2、T3和T4)及其亲本糙皮侧耳831和师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的最适氮源、碳源、pH和温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出菇试验表明,融合株T4的生物学效率为133.2%,高于两个亲本,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选育及相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运用Jeffers创立的艾美耳属球虫早熟株选育方法对E.tenella进行了连续26代的早熟选育,并通过对早熟株与母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繁殖能力以及致病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E.tenella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经过早熟选育后,其潜在期由母株的141 h缩短至118 h;早熟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比母株的明显减小(P<0.05);繁殖能力与母株的相当(P>0.05);在致病性方面,4个剂量组的早熟株平均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母株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重显著下降(P<0.05或P<0.01);4个剂量的早熟株组死亡率均为0,而母株组分别为0,25%,25%及31.3%;感染剂量越大,早熟株与母株间病变记分差异越显著.经选育的E.tenella早熟株具有潜在期缩短,致病性较母株弱以及繁殖力与母株相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钝顶螺旋藻的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的室内培养,选择了其最佳的培养条件,对藻体中的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灰分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对铁、锌、钙、碘等生命必须元素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在2500lux,34+1℃,光暗比为12:12,NaHCO3浓度为13.0g/L的培养液中生物量最高可达2.66mg干重/ml。藻体中的碳水化合物占干重的16.0%,粗蛋白占干重/  相似文献   

8.
对大麦不同株高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表明:大麦株高与穗下第2节间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胚芽鞘、剑叶、幼叶和幼根无相关性;所有供试材料胚芽鞘和穗下第2节间的过氧化物酶酶谱基本无差异,都显示了6条公共谱带。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73株青霉,从中筛选出能够产生菌核的Q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初步将Q1菌株鉴定到青霉属汤姆青霉系(Penicillium thomil series).实验结果表明Q1菌株形成菌核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5,麦芽汁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供试的4种无机盐中,K_2HPO_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说明K_2HPO_4对于Q1菌株的茼核形成有重要作用.培养基的碳氮源对Q1菌株的菌核生物量有较大影响,麦芽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膏是最好的氮源.培养基的含碳量保持在20 g/L,含氮量保持在0.24 g/L~0.48 g/L时,对Q1菌株菌核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0.
对簸箕柳F1杂交组合的450株子代在1 a内的苗高生长进行了测定,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等3种非线性模型对其生长变化规律进行拟合及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8以上.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的早期拟合值与实际值偏离较大,而Von Bertalanffy模型在整个测定时期其拟合值与实际值均很接近,拟合度可达0.994.由此可建立理想的统计模型来追踪簸箕柳F1苗高生长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负压灌溉供水器.以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为依据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负压灌溉供水器供水速率与供水高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在过水断面面积足够大的条件下,设置三个不同的供水高度,研究负压灌溉供水器供水速率与供水高度的关系.在灌溉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呈非饱和状态,可抑制土表湿润导致的无效蒸发和深层渗漏导致的无效灌溉;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从而使灌溉水量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以收集雨水并用于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14.
入侵植物加拿大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生理生态适应初探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PEG-6000模拟根际干旱胁迫法,研究了入侵植物加拿大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变化.在干旱胁迫下,加拿大飞蓬体内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酶活、超氧化物酶(SOD)酶活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不同胁迫强度下,MDA含量、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活均呈现上升趋势;在胁迫初期,加拿大飞蓬体内SOD酶活呈现上升趋势,胁迫中期出现下降趋势,后期又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其体内抗旱机制多种多样,能够适应多种生境.  相似文献   

15.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标记性的涵义和标记性的判别标准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主观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源,但是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研究还没有取得显著性的进展。文章指出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人格因素,介绍了有关人格与SWB研究的发现及其理论模式,指出人格在预测SWB时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林上层木生物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了生态因了对云南松林上层木生物量的作用强度.共选择生态因子九个、即上类,土层厚度,坡向,坡位,坡形,海拔,林龄、林分密度和平均树高.结果表明,影响云南松树生物量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林龄,林分密度、坡位、坡向和平均树高.但生物因子的作用比生境因子更强烈.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黑种草的植物学特性,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及保健功效等方面研究论述了黑种草属植物的研究价值,并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黑种草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花生再生和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d龄的泉花10号花生小叶伤为外植体,从25种培养基中筛选出MS+AgNO3(1.0) 6-BA5.0 NAA2.5培养基为最佳长芽点培养基,MS+AgNO3(1.0) 6-BA5.0 NAA1.0培养基为最佳长愈伤组织培养基;以4d龄小叶,子叶,胚轴,及子叶与胚轴相连处为外植体在MS+AgNO3(1.0) 6-BA5.0 NAA2.5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小叶是诱导长芽的最佳外植体;研究还发现儿茶酚对农杆菌侵染力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齿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马齿苋全草的正已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亚油酸三甘油酯(2)、黑麦草素(3)、正二十六烷醇(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β-谷甾醇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