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周围性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6月~2005年1月周围性肺部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64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中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969%,3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痰中带血。结论 周围性肺部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创伤小、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30例肺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引起局部血肿和气胸,应注重其护理。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和深吸气末屏息及平静浅呼吸训练,术后做好出血和气胸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外周型肺病变及胸腔肿瘤中的诊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多种肺及胸腔病变共30例,在超声引导下用Bard弹射式自动活检枪和18G活检针、配合使用ALOKA9133小凸阵探头进行经皮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的最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组织取材满意率93.5%,诊断准确性为100%,穿刺后并发症共2例、咯血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对外周型肺病变及胸腔肿瘤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及确诊率高等优点,使多数病变获得了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35例 ,其中男11例 ,女24例 ,年龄6~49岁 ,平均年龄29岁。用14G、16G自动活检针 ,选择右肾下极1/3,避开肾窦区 ,肾实质最厚处作为进针穿刺点进行穿刺活检。结果 :取材成功35例 ,成功率100%。取材次数2~5次 ,平均2.3次。取材病检肾小球数25~82个 ,平均32±12.5个。仅2例发生肉眼血尿 (占5.7% ) ,27例有镜下血尿 (占77 % ) ,无一例发生需要处理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自动肾活检技术 ,取材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57例慢性肝病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并观察与评估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在57例肝穿刺活检病例中,慢性肝炎43例,非酒精性肝病4例,早期肝硬化6例,肝硬化4例,其中2例合并肝细胞癌.其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属于G1/S0-1,G2/S2,G3/S3及G4/S4分别为23例、17例、8例及9例.结论肝穿活检是诊断肝损害程度的"金指标",并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确诊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毅  陈文新 《甘肃科技》2004,20(1):121-121,123
在全面御防SARS过程中,通过文献,探讨了该病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发穿刺活检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手术证实.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经于术或活检证实为肝癌患者,5例为肝其他良性占位病变?30例肝癌患者中,入院临床诊断肝癌24例,其敏感度80.0%、特异度40.0%、准确度74.3%;入院后超声诊断肝癌26例,其敏感度86.7%、特异度80.0%、准确度85.7%;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诊断肝癌29例,其敏感度96.7%、特异度80.0%、准确度94.3%。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安全、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平片、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2例,叶外型2例(包括膈下1例).所有病例都有胸部正侧位平片及CT平扫、增强扫描,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DSA)检查.结果:患者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19例),囊性病变(5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20例),病变周围见肺气肿(4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为75%.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螺旋CT,尤其是增强螺旋CT加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曲面重建技术(CPR)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其它检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自制穿刺导向器快速介入性活检技术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有纵膈占位性病变且不能确诊的患者行自制B超穿刺导向器引导下的快速自动活检。结果36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取材满意,取材阳性率100%。34例有明确的病理结果,病理阳性率94.4%。结论B超引导下自制穿刺导向器的快速介入性活检技术所取组织能够充分满足病理切片需要,病理确诊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肿块型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生长型、浸润狭窄型、不明确型,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Ⅰ级29例、Ⅱ级5例、Ⅲ级0例)明显好于MRI扫描(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不规则肿块型发生率高于圆形与类圆形肿块型发生率,结节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高于菜花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片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高于星芒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64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均高于MRI扫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均是胆管细胞癌的有效诊断方法,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更为清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经胸壁针刺肺活检(TTNB)与经胸壁针刺肺吸引(TTNA)在肺部孤立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对同一病例,在CT引导下,先采用弹簧式半自动切割针对肺部肿块行TTNB获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再用腰穿针行TTNA针吸组织作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37例病人均获得满意的标本。经TTNB确诊者34例,确诊率为91.9%,经TTNA确诊25例,确诊率为67.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37例病人中,共有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6.2%,其中术后出现气胸2例,发生出血(咯血或肺内出血)4例.提示TTNB与TTNA均是肺部孤立性肿块诊断安全、可靠的方法,但TTNB的诊断率明显高于TTNA,尤其有利于肺部良性病变的诊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测定对~(18)F-FDG PET/CT发现直结肠FDG局灶性高代谢灶癌变判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56例意外探测到结直肠局灶性高摄取灶病例,同时行血清CEA测定,将肠镜及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组。各组血清CEA水平数据汇总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计算血清CEA水平测定的诊断效率。结果表明:56例结肠局灶性高代谢病灶中,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出结肠癌及腺瘤共43例,阳性预测值(PPV)为76.8%;其中直结肠癌26例,腺瘤17例,其余13例(23.2%)为炎性及生理性改变。结肠癌组、腺瘤组及良性病变组(炎性和生理性摄取)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15.0±17.1)μg/mL,(2.23±0.96)μg/mL,(2.51±0.90)μg/mL,恶性病变组与腺瘤组及正常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8.277,P=0.001。结肠癌组与癌前病变组及生理及炎性组之间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血清CEA水平探测局灶性浓聚灶结肠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4.6%、83%和83.9%。说明~(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结肠局灶性高摄取病灶中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阳性率很高,血清CEA水平对局灶性直结肠偶发FDG浓聚灶的恶变诊断具有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内针螺旋式自动抽吸活检装置”的基本构造,功用、操作方法及医学影像引导下临床应用情况,主要功用和可以在超声、X射线、CT等影像引导下对人体体表、体腔的病灶进行同步自动抽吸活检取材;特点为以微、快速准确、安全可靠、使用范围广,对年高体弱病人有独特之处,通过对155例人体体表,体腔病灶的临床应用,成功率达97%,无1例死亡及中转手术,其价值可与外科开刀手术取材媲美。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了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累及的关节及全身骨显像中有核素浓聚的关节的分布,结果显示两者有密切的相关关系(P<0.001),且全身骨显像阳性关节数明显大于临床上关节累及数(P=0.001),提示全身骨显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病变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 braincase of Dsungaripterus weii (Pterosaur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7,42(13):1125-11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法在临床穿刺操作中的效果.方法:将2100例静脉穿刺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试验组给予逆向静脉穿刺,对照组给予常规顺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疼痛、静脉炎,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在疼痛、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可减轻疼痛,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