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海峰教授,1990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师范本科专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和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俞汝勤院士、沈国励教授和章宗穰教授.  相似文献   

2.
卞振锋教授,男,198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7月获扬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7月获上海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获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0年,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员;2010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基金;2012年12月获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称号,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3.
薛思佳,女,教授,1949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197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1988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77年7月~2000年8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1998年晋升教授职称.2000年9月至今聘为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系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硕士学位点学科带头人,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4.
冯辉霞教授     
<正>冯辉霞,女,1966年2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青海教育学院化学系工作。1995年5月调入兰州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在校期间,1999年12月获西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12月获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工学博士学位。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赴日本秋田县立大学访问研修。  相似文献   

5.
杨仕平教授,无机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94年6月郑州大学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6月中山大学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博士后出站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2007年8月~2008年2月在美国WeberState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6.
方维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5-1998年在德国波恩大学理论化学所任洪堡学者。1998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化学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学者风采     
<正>王秀丽教授,女,蒙古族,1971年2月生,1989-1996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无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7月就职于锦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无机教研室。2000-2003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年。曾任渤  相似文献   

8.
照日格图教授 ,蒙古族 ,1 96 0年生 ,内蒙古巴林右旗人 .1 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 ,后送浙江大学化学系代培 ,1 98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回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任教 .1 998~ 2 0 0 1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物理化学专业 ,获理学博士学位 .其间曾于 1  相似文献   

9.
正易利军,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和200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曾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访学1年,201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短期访问交流.易利军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研究,特别是谱方法和高阶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在常微分方程、时滞微分方程、积分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10.
张志琪教授     
张志琪教授,男,汉族,生于1958年12月,陕西省绥德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同时考取本校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1984年12月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在西北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王宝俊 教授     
正王宝俊,男,1964年生,山西祁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12.
张占恩 教授     
1963年1月出生,河南南阳人。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现济南大学)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胡建强 教授     
<正>胡建强(Hu Jian-qiang),汉族,江西定南人。1993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至11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任助研;2005年至2006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12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任教,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12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至今已指导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3人。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助理、应用化学系主任,兼任第十五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副秘书长,《Chemical Society Review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等杂志审稿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系肇始于1954年成立的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设有"化学(师范)"、"应化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本科专业.1981年招收首批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1987年获得"物理化学"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  相似文献   

15.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5):F0002-F0002
郁章玉教授,男,1960年出生,山东临沂人。1978年就读于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88年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尔后返校工作;2004年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高子伟教授     
高子伟教授,男,生于1966年3月,陕西省神木县人。1988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获得无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7月至12月在长安大学基础部任教;1991年12月至1996年12月在宝光集团公司从事陶瓷金属化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1996年底受聘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12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6年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在美国加州州  相似文献   

17.
董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8月生于山西太原。1984年山西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大学科技处处长、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学化学》等刊物编委、《Analyst》、《Talanta》等刊物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18.
李保新教授     
<正>李保新教授,男,生于1971年,陕西省凤翔县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就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西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在英国Cardiff(卡迪夫)大学化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7月受聘陕西师范大  相似文献   

19.
张伟德教授     
张伟德(Zhang Wei-de),男,汉族,广西宾阳人,1964年生。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8月至1993年10月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93年至2000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3月至1996年11月在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做研究助理;2000年3月至2005年4月在新加坡材料研究院任Re-search Scientist;2005年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作,同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4名。现为中国化学会和新加坡材料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20.
李责生教授,男,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2年7月获得扬州大学化学化工系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获得上海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获香港中文大学化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习期间,李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究新型多孔可见光光催化剂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