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硝酸镨和2,6-二羧酸吡啶反应,得到了一维链状配位化合物{[Pr(pdc)(Hpdc)(OH2)2]·3H2O}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失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中心错离子的配位数为9,配齿原子来自三个2,6-二羧酸吡啶配体和两个水分子,其中一个羧酸配体起到桥连作用,从而形成一维链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新的配位聚合物〔Co2(btec)(phen)2(H2O)2〕n,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表征,该化合物是由均苯四甲酸根和邻菲咯啉混合配体构筑的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1种Zn(Ⅱ)配位聚合物{[Zn(C4O6)(H2O)2]·2H2O}n, 对该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标题化合物是由酒石酸根作为六齿配体与Zn(Ⅱ)离子进行配位形成的具有3D无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同时对化合物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新的配位聚合物[Co2(btec)(phen)2(H2O)2]n,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表征,该化合物是由均苯四甲酸根和邻菲咯啉混合配体构筑的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选用H2PDC(3.5-吡唑二羧酸)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以Ni(Ⅱ)为中心离子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Ni(OH)(HPDC)(H2O)]n(1).该配合物为一维链结构,而且链与链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二维结构.对化合物1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质子传导性质的研究.配合物在95%相对湿度下的最高质子传导率为1.44×10-3S/cm.  相似文献   

6.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个新的锰取代杂多化合物Cs5[PW11O39Mn(Ⅱ)(H2O)]的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标题化合物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P42/ncm,P离子配位数为4,处于变形四面体的配位环境中;W和Mn离子配位数为6,处于变形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其磁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新颖的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Co(o-pha)(phen)(H2O)3]·H2O(o-pha=o-phthalic).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在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成了具有1D双链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它的UV-VIS-NIR,IR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8.
化合物[Co(bdpp)(NO3)2](bdpp=二(3,5-二甲基吡唑)丙烷)是在乙醇溶液中通过Co(NO3)2·2H2O和bdpp反应制备而成.钴离子与一个二(3,5-二甲基吡唑)丙烷和两个硝酸根离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其键长和键角与同类化合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BDC)(phen)-(H2O)]n.3nH2O(BDC=1,4-benzenedicarboxylate,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TG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2)空间群组;晶胞参数a=9.795(5),b=10.752(5),c=11.271(5),α=75.903(5)°,β=65.306(5)°,γ=86.042(5)°,V=1045.3(9)3,C20H22CoN2O8,Mr=477.13,Dc=1.908g.cm-3,μ(MoKα)=1.637mm-1,Z=2,R1=0.1586,wR2=0.3906。该化合物表现出Z字连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将联苯二苄苯并三氮唑(btmb)和对苯二甲酸(1,4-bdc)与CdSO4进行混配,得到了二维网状配位聚合物{[Cd(btmb)(1,4-bdc)2.H2O.CH3OH]}n.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为蜂窝状的二维(6,3)网状聚合物结构,每个Cd(Ⅱ)离子作为三连接节点,通过1个联苯二苄苯并三氮唑和2个对苯二甲酸根离子桥联而成.测定了该配位聚合物及配体(btmb)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1.
标题化合物[Co(phen)(H2O)4](SO4).(H2O)2(phen=1,10-邻菲咯啉)在70%叔丁基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制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由一个四水合邻菲咯啉二价正离子、两个未配位的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构成。其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相关参数为a轴8.856(1),b轴18.318(3),c轴21.918(5)A,V(体积)3555.6(11)A^3.Co^2 呈现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12.
Ca(OH)2与柳氮磺胺吡啶(H2-Sulf)反应生成化合物[Ca(H-Sulf)(H2O)6](H-Sul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6H44CaN8O19S2Mr=996.99,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7 86(11)nm,6=1.502 24(15)nm,c=1.539 53(15)nm,a=113.129(2)°,β=109.302(2)°,γ=92.477(2)°,V=2.2775(4)nm3,Z=2,Dc=1.454 Mg/m3,R1=0.142,wR2=0.297(I>2σ(I)),S=1.027.标题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中心Ca(Ⅱ)采用七配位的变形加帽八面体几何构型,柳氮磺胺吡啶的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方式与Ca(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在晶胞堆积中,化合物通过复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1,10-菲啉(C12H8N2,简称phen)与N d(NO3)3.4H2O反应,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N d(C10H9N2O4)(C10H8N2O4)(H2O)3]2.phen.4H2O.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390 1(2)nm,b=1.407 3(2)nm,c=1.764 5(3)nm,α=74.298(2),°β=68.911(2),°γ=71.703(2),°V=3.009 1(8)nm3,Z=2,μ=1.800 mm-1,Dc=1.690 g/cm3,F(100)=1 544,R=0.028 4,wR=0.063 0,GOF=1.010.所测单晶的每个配合物分子中含有两个N d(Ⅲ)的9配位结构单元,每个N d(Ⅲ)分别与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和三个水分子配位;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N d3 配位,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该结构单元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而在每两个N d的九配位单元周围还有一个游离的1,10-菲啉分子和四个水分子.整个配合物通过氢键连结成一个三维网状超分子化合物.IR及热分析佐证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BDC)(phen)-(H2O)n·3nH2O(BI)C=1,4-benzenedicatboxylate,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通过元素分析,IG光谱,他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2)空间群组;晶胞参数a=9.795(5)A,b=10.752(5)A,c=11.271(5)A,α=75.903(5)°,β=65.306(5)°,γ=86.042(5)°,V=1045.3(9)A3,C20H22coN2O8,Mr=477.13,Dc=1.908g·cm-3,μ(MoKa)=1.637mm-1,Z=2,R1=0.1586,wR2=0.3906.该化合物表现出Z字连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报道一个新金属膦酸盐化合物:[Ni(2,2'-bipy)(O2CCH2CH2PO3H)(H2O)](2,2'-bipy=C10H8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元素、红外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为正交晶系.在这个镍化合物中,两个六配位的Ni(Ⅱ)离子通过O2CCH2Ch2PO3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进一步通过O-H…O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报道一个新金属膦酸盐化合物:[Ni(2,2'-bipy)(O2CCH2CH2PO3H)(H2O)](2,2'-bipy=C10H8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元素、红外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为正交晶系.在这个镍化合物中,两个六配位的Ni(Ⅱ)离子通过O2CCH2Ch2PO3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进一步通过O-H…O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柳氮磺胺吡啶(H3-Su lf)与氢氧化镁反应得到化合物[M g(H-Su lf)(H2O)5](H-Su lf).5H2O。用元素分析、U v-V is、荧光、IR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该化合物进行表征。化合物的化学式:C36H46M gN8O20S2,M r=999.24,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5 16(13)nm,b=1.544 71(19)nm,c=1.604 71(19)nm,=α115.654(2),°β=107.909(2),°γ=91.861(2),°V=2.326 4(5)nm3,Z=2,Dc=1.426 M g/m3,R 1=0.130,wR 2=0.259(I>2σ(I)),S=1.048。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由阳离子[M g(H-Su lf)(H2O)5] ,阴离子[H-Su lf]-和5个结晶水组成。其中心金属M g(Ⅱ)离子采取六配位变形的八面体几何构型,周围被5个H2O和1个来自柳氮磺胺吡啶的单齿配位的羧基O所包围,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化合物通过复杂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化合物[Ni(Hpdc)(2,2’-bipy)(H2O)2].H2O(H3pdc=3,5-吡唑二甲酸,2,2’-bipy=2,2’-联吡啶)。用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金属离子位于一个变形八面体的中心。镍(II)以六配位的方式,与三个氧原子和三个氮原子进行了配位。构成晶胞的四个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结,芳香环间未形成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化合物[Co(bdpp)(NO3)2](bdpp=二(3,5-二甲基吡唑)丙烷)是在乙醇溶液中通过Co(NO3)2.2H2O和bdpp反应制备而成。钴离子与一个二(3,5-二甲基吡唑)丙烷和两个硝酸根离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其键长和键角与同类化合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2,2'-联吡啶4,4'-二甲酸(H2bpdc)和ZnSO4·7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三维配位聚合物[Zn(bpdc)(H2O)2]n.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三方晶系,P32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0 0(6)am,c=0.831 9(9)nm,V=1.020 3(13)nm3.该聚合物是具有二重穿插的(12,3)-网络拓扑的三维结构.聚合物的固体室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波长为380 nm的光激发下于450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