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骑手分马     
一位老人-临终前对3个儿子说:“我只有17匹马留给你们。老大分1/2,老二分1/3,老三分1/9,都必须分得整数。”老人死后,3个儿子将老人安葬。他们来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在一位朋友家作客。闲聊中,孩子的母家突然逗趣地问自己的儿子:“是妈妈好还是爸爸好?”孩子看着妈妈又看爸爸,显得格外为难,终于开了口说了声“妈妈好”。儿子的话音刚落,母亲就情不禁地一下子搂起孩子,在脸上不停地亲吻起来。然而,爸爸这时却坐在沙发上显得十分尴尬和失望。几天后,当我说起这件事时,我的一位同事不无感慨地说:“这有什么奇怪  相似文献   

3.
传说有一位炼金的老人,临终前问他的两个儿子要什么东西。大儿子说:“我要你攒下的那笔金子。”二儿子说:“你把淘金、炼金的方法教给我吧。”于是老人把金子交给了大儿子,把淘金、炼金的技术教会了二儿子。老人去世后,大儿子把金子花完了,二儿子却一年年地炼出大量的金子。 如果把历史老人积累起来的科学理论比喻成金子的话,那么,获取这些理论的科学方法,就是炼金术了。在历史老人面前,我们要科学理论好呢,还是要科学方法好呢?当然,二者都是要的,但方法比理论更加重要。 理论,是符合某种客观规律的认识;方法,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技巧和手段。理论反映客体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儿子每逢双休日在一家学习班听趣味数学课,平心而论,儿子算不上此中高手。有一天,学习班开放日,所有家长都可以去旁听孩子的课程,我也坐进儿子的教室,我发现儿子上课不专心,回答老师提问丢三落四,没有逻辑性,与班上那些尖子生无法同日而语。尽管早知道儿子不是天才,可下课回家的路上,我还是忍不住对儿子实施起思想工作。儿子漫不经心地听着,又交给我一张上课的卷子,说老师让我来签字,我一看:65分。一股火腾地涌上来:“就这样的成绩,你是怎么学的?”“您不是说成绩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把不懂的东西学会了吗?您看我把错题都改了。”12岁的儿…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9,(11)
1996年隆冬的一天,一位年迈古稀的糖尿病患者冒着严寒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找于德民主任医师看病,当他知道于主任正在准备去国外深造的时候,又惊又喜含着热泪对于德民说:"于大夫您可要回来呀……"于德民握着老人的手说:"大爷,谢谢您的信任,学习期满以后我一定要回到祖国为您们治病。"这时,一群患者围到于主任的身边问长问短,恋恋不舍……  相似文献   

6.
暖如阳光     
一个小女孩曾经问过节爷:“您有花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孩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四遍。爷爷挺纳闷儿,于是在连续回答了四次后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老是问这个?”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为什么。因为在您说‘没有’的时候,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别好看。”  相似文献   

7.
秘密投票     
电话铃响了,屏幕上是佐藤先生,世界政府未来部部长: “世界政府想请您去采访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会议,在海南岛的三亚市。世界政府不派任何人参加,只有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莎迪娜陪您采访。”他补充道:“令郎司马林是与会的21名代表之一,还有一位您的熟人:科学界元老奥德林先生。” 这句话足以使我了解会议的重要。奥德林生前是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很多弟子(包括我儿子)已是当今的科学泰斗。他10年前去世,但宝贵的头颅作了“永生”处理,这是他第一次复活。 七岁的孙子小勇笑嘻嘻地说:“佐藤伯伯,让我也去吧。” 我喝道:“不许胡闹!” …  相似文献   

8.
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一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而且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医生,她说:“大夫,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您只取出了十一块。”“我已经都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一整天,立刻开始缝合伤口。”“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您是医生,您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泛起…  相似文献   

9.
哈哈乐园     
未必会是最优秀的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在班会上她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虽然我是新转来的,但是我未必会是最优秀的,未必会是最漂亮的,未必会是学习最好的!”正当同学们准备为她的谦虚报以热烈的鼓掌时,该同学说:“我叫卫碧慧。”尴尬的校长在德国,学校变得越来越大。所以许多校长坚持认为记住曾在他们学校读过书的孩子的名字是一种光荣。在一次聚会上,一位校长认出了他一位从前的学生:“喔,您是勒威尔·米勒,1964年您读六年级,对吗?”“正是,校长先生。”这个年轻人说。“您看,我从不忘掉我的学生。”校长自豪地说,“那么,您现在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从不委屈孩子有专家建议:“让孩子从小吃点苦。”为何要无端让孩子吃苦?如今的读书郎还不够苦吗?孩子活一辈子究竟会吃到什么样的苦,谁能估计?我不信这个“邪”,所以,我从不人为地让孩子吃苦。我养孩子的原则是:尽我最大能力让他吃得满意,穿得漂亮,玩得舒心,同时教他好好做人,努力读书。他想吃的东西,只要人能吃,我买得起,就基本答应。一次,儿子想吃路边的羊肉串,他妈说:“那么脏的东西不能吃。”儿子哭了。我就给他买了一串,但告诉他:“这东西虽香,但确实不干净。这次给你尝一下,希望你今后少吃或不吃。”儿子点头允诺。  相似文献   

11.
有空吗?     
一位母亲刚读完一本教导人如何养育子女的书……想到自己身为母亲,实在有些疏忽的地方。基于这种自责,她到楼上找她的儿子,走到房门外面,她所听见的是震耳欲聋的鼓声。她心里有话要对儿子说。可是在敲了门之后,她又畏缩起来。“有空吗?”她问。儿子出来开门,“妈妈,你知道我随时有时间给你。”儿子说。“孩子,你知道,我……真的很喜欢你打鼓的样子。”他说:“真的?好,多谢,妈!”说完了话,她开始下楼。走到一半,她才明白自己没有说完想说的话,于是回头上楼,再次敲门,“还是我!你还有些时间吗?”她说。他说:“妈,我早说过了,我总有时间给你的…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境界     
上个世纪初,有一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 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 可是,就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 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 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听听吧。”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 习曲中的第3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 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 “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演奏 家。”老人又问道:“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 常快乐。”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人在外地做事,托他的一位同乡带一本《青少年科学探索》回家。同乡问:"这本书带给谁呢?"这个人认为自己的儿子长得伶俐聪明,是全村最可爱的孩子,就得意地说:"带给我们村里最可爱的孩子。"同乡点点头,拿着书走了。过了几个月,这人回到家里,知道他的儿子并没有收到同乡带回来的书,便跑去问那个同乡:  相似文献   

14.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大画家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惊讶地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个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个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20年后,这个孩子伊尔·布拉格,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他在回忆童年时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  相似文献   

15.
养错娃     
画眉妈妈成天辛辛苦苦,飞来飞去捉虫子,忙着喂养孩子。一次,她途中遇到快嘴麻雀,麻雀冷嘲热讽道:“画眉大嫂,您那没满月的孩子,长得可比您都更高大啦!您还捉虫子喂养他们,别把孩子娇惯坏喽。”“唉,没法子。”画眉妈妈认真地说,“如今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好了,孩子长得都特别快。  相似文献   

16.
保持清醒     
车祸中受伤的汤姆逊被送进邻近高速公路的乡村医院时,已是生命垂危。医生在迅速查看孩子的伤情后,说:孩子颅内大出血,要尽快手术。说完就开始叹气,因为当时医院里根本没有主刀大夫,可最近医院的医生赶来也需要5个小时,更要命的是,医院连普通的强心药品都没有。孩子处于极度昏迷状态,随时都会因中枢神经失去知觉而使心脏停止跳动!这时,汤姆逊的父母异常沉着地告诉医生:“我们的孩子很勇敢,一定能坚持到主刀大夫赶来!” 漫长的5 个小时过去了,主刀大夫及时赶到了医院,成功地为汤姆逊做了手术。半个月后,汤姆逊竟死里逃生般地清醒过来,在场所有…  相似文献   

17.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叫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  相似文献   

18.
弗雷德在阿肯色州有一个小小的农场,只有13.5英亩的土地,座落在一条通向小山顶的小路旁,离高速公路有一英里半左右。他们称它为“幸运的十三亩半”。弗雷德说:“地太少,不能靠它养家糊口。我们正在饲养牲畜,五个孩子分了工:11岁的大儿子放牛,10岁的女儿养鸡,负责喂两头猪的是9岁的小儿子,两个小丫头照看狗。我们还买下了一座乳制品小吃店——兼卖冰  相似文献   

19.
张一帆只有两岁,却得了先天性巨结肠,大夫决定给他做切除手术。不过,这次进行手术的,却是一位“机器人医生”,它叫“伊索”。“伊索”是湖南省引进的第一台全自动电脑手术机器手,现在,他按照湖南省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周小澳教授的指令,第一次为中国的孩子进行巨结肠切除手术。“伊索”不懂中文,它是根据周小澳教授的英语命令进行操作的。周小澳说“Move Left”,它就向左移一小格,还有“Right,Up…”,它都能准  相似文献   

20.
有位科学家想测试一下儿子是否聪明。于是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条线,对儿子说:“你把这条线变细些,但不能擦掉,也不能用任何东西盖上。”儿子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接过纸考虑了一会儿,就把那条线变细了。你知道这位科学家的儿子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难题的吗? 原来他是在爸爸画的那条线的旁边,又画了一条更粗的线,爸爸的那条线就显得细了。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侧向思维出奇兵。科学家的儿子是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