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昆虫研究所寄生蜂组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了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研究。五年多来,他们在上海、太湖流域和两广稻区对水稻三化螟卵的寄生峰种类和自然杀伤害虫作用进行了调查和利用啮小蜂防治三化螟的研究。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上海、太湖和两广一些地区螟卵寄生蜂的一些分布情况,为开展以虫治虫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螟卵啮小蜂接种培养、寄主情况和放蜂治螟等进行了试验,对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  相似文献   

2.
今年来,我们对水稻三化螟卵赤眼蜂和啮小蜂的繁殖和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这两种卵蜂的个体发育初步研究结果简述于下:稻螟赤眼蜂及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重要寄生蜂。个体发育是发生规律的一部分,也是繁殖利用寄生蜂最基本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繁殖利用各种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我们必须了解各种蜂的特性,做好繁殖、放蜂工作。现将几种蜂的特性介绍如下:一、各种寄生蜂的特征与分布我国水稻螟虫卵寄生蜂有以下七种:(1)稻螟赤眼蜂;(2)螟黄赤眼蜂;(3)松毛虫赤眼蜂;(4)螟卵啮小蜂;(5)长腹黑卵蜂;(6)等腹黑卵蜂;(7)螟黑卵蜂。  相似文献   

4.
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一种寄生蜂,1957年于温州市郊的第三代三化螟卵块里初次发现,卵寄生率仅0.2%,1962年第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上升到1.7%,1963年第三、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迅速上升分别达3.1%和39.2%,我所当时曾对此蜂作了一些调查研究,1964年以后田间螟卵寄生率骤然降低,1971年重新采集三化螟各代卵块885块,经检查未见有该蜂寄生。现将1962——1963年饲养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今后探讨啮小蜂在本地利用和保护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教学、科研为生产服务,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劳动三结合基地,生物系组织专人成立水稻害虫防治实践小组,与芜湖市郊区赭山公社赭山大队阡坡山生产队固定联系,组织师生以该生产队为基地,开展水稻害虫防治实验。除已进行三化螟卵寄生蜂自然寄生情况的调查和害虫虫情测报、预报外,还应用杀螟杆菌对三代三化螟为害双季晚稻所造成的枯心苗,进行了大田防治试验。据去年八、九月间对面积共8.9亩、六块大  相似文献   

6.
1972——1973年,我们对本省水稻三化螟虫卵寄生蜂作了初步普查,着重对防治水稻三化螟虫效果较好的啮小蜂进行了引种,省内普查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现将两年来试验观察的有关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7.
苍耳螟寄生蜂种类调查及黄眶离缘姬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Xanthium sibirium属菊科,为一年生草本,是稻田周围常见杂草类寄主植物,在我国广有分布.作者从1992—1997年查明湖南省部分地区苍耳蛀虫种类和苍耳螟寄生蜂种类,考查五千多头幼虫,鉴定出四种蛀虫,17种寄生蜂,其中姬蜂7种,茧蜂7种,小蜂3种.黄眶离缘姬蜂数量较多,寄生率较高,可达19%.该蜂是苍耳螟幼虫的一种主要寄生蜂,并可寄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黄眶离缘姬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74一5271/72 以蜂、菌为主的综合防治水稻害虫试验 总结(12页) 广西农科院.飞 一九七四年74一5283/84 应用不育技术消灭三化螟的初步试验报 告(4页‘) 广东农林学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73/74 广东省1973年生物防治研究概况和今后 工作意见(11页) 广东省农科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85/86 亚非草蛤的人工繁殖试验初报(4页) 广东农林学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75/76 螟卵啮小蜂寄生—莎草螟研究初报 (12页) 广西农科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87/88 有关稻螟赤眼蜂由间转换寄主一一治蝇 的资料(6页) 浙农大 一九七四年74一5277/78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豆无…  相似文献   

9.
利用寄生蜂防治水稻三化螟,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采用生物防治,可以利用本地资源,土法上马,可以节省大量农药,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抑制害虫大发生,可以避免害虫抗药性问题。这是一项符合“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植物保护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温州地区农科所于1971年对18种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叶蝉、褐稻虱及稻小粒菌核病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据试验,50%杀螟腈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和三化螟等多种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纵卷叶螟尤为显著;50%6711乳剂每亩2—3两加水泼浇,防治三化螟、稻飞虱和稻叶蝉等有良好的效果;50%硫特普乳剂及35%硫环磷乳剂等,对稻纵卷叶螟、稻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世界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全球每年因螟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00万吨。我国螟虫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仅二化螟和三化螟年发生危害面积1500万公顷以上,防治约38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中后期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  相似文献   

13.
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核农所自1994年开展Bt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至今,已育成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螟等鳞翅目害虫具100%抗性,并稳定遗传至R7代的“克螟稻”,并以此为种质,初步育成了具推广前景的一大批早籼稻、杂交籼稻新品系、新组合,可望从2000年开始较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4.
冯维卓 《武夷科学》2002,18(1):280-283
阿维菌素防治水稻三化螟 ,亩用 0 .7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1.5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 4克。多杀霉素防三化螟 ,亩用 1.6 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2 .5克 ,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1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克。楝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5 0 PPm。藜芦碱醇防治纵卷叶螟亩用 0 .5— 0 .6 2 5克。 Bt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效低。  相似文献   

15.
应用杀卵剂消灭三化螟,是植保工作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个新途径。1971年,广东省农林学院植保系工农兵学员、革命教师和农场工人组成三结合科研小组,分别在该院农场和花县、乐昌、梅县等地进行用西维因、乐果混合杀卵剂防治三化螟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多次试验证明,使用西维因乐果杀卵剂,杀卵效果为65~94.3%,并能杀死叶上、叶鞘及茎内的幼虫,枯心苗和白穗都显著减少。在1971年早稻螟虫大发生的情况下,根据螟虫发生和  相似文献   

16.
蔡纯 《汕头科技》2000,(2):20-22
根据汕头市1974-1998年三化螟发生危害的测报调查资料,分析水稻三化螟的种群数量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明确造成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措施变化,科学施用农药和“抓前压后”的防治策略,以及无敌因素等。  相似文献   

17.
为防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为害水稻,以柳州市太阳村镇为例,探讨三化螟的预测方法和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的“卵期”接毒,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二次感染,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非农田生境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l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观.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田埂和路边2 个亚种库中, 共收集到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20 种, 分别属于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 其种类和数量在1 月份有所下降, 在3 月底和4 月初开始上升. 水稻移植后稍有下降. 早稻收割后和晚稻生长后期, 又明显增加. 两个亚种库的群落优势种类也基本相同, 通常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 但优势度指数不同. 飞虱卵寄生蜂的种库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重建、结构及功能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云南植物所、昆明市农科所与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二团三营协怍进行药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筛选工作,经群众鉴定,一致认为氯霉素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最显著。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危害面积不断扩大,一般受灾后减产三、五成,每亩少收稻谷二、三百斤。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粮食高产的双季稻地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