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大自然的夜晚被飞来飞去的萤火虫点缀得更富有诗情画意.萤火虫的光称为"冷光",一般是黄绿色,也有发出橙黄和橙红色的.除了萤火虫,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冷光,在自然界,能发光的生物有某些细菌、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在深海中约有90%的动物会发光呢,它们形成了独特的海底冷光世界.  相似文献   

2.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论是动物或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电现象。凡是有生命的细胞,都会产生生物电流。人体就是一座电波发射台,诸如生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呼吸心跳等,均是电子传递过程。如果生物体内没有电波,生命现象也就终止了。因此,生物电享有“生命的火花”之美誉。生物电是怎样产生的18世纪末的意大利解剖医学家及物理学家路易·伽伐尼,通过动物实验,最早记录了生物电现象,揭开了生物电之谜。他在解剖一只青蛙时,用一根短铜线与青蛙的骨髓接触,瑞用一块铁片缚在青蛙的腿上。当铜线和铁片连接起来时,发现青蛙的腿在颤抖…  相似文献   

3.
土壤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门新兴学科在介绍土壤生态学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这一术语,乍听起来比较生疏,可是换成“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这句话,大家就不陌生了.这里所指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指的环境就是自然界的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岩石、水、土、光、热等.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对于黑夜,人类大多怀有敬畏与恐惧。然而,对于夜行性动物而言,当太阳的最后一道光线隐没、黑暗笼罩大地之时,“一日之计”才刚要开始。在灯光遗弃之地,蟋蟀不知疲惫地高歌,流萤漫天飞舞,壁虎蓄势待发……夜晚充满生机而又暗藏杀机。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相似文献   

5.
富饶的海洋是鱼虾蟹贝的故乡.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从海洋中获取这些美味而又富于营养的海产品,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捕鱼方法.声、光、电捕鱼就是其中几种新颖的捕鱼方法. 光诱捕鱼 深夜,远眺,那寂静的海面上不时出现片片彩灯,犹如节日的灯火,璀璨夺目,令人神移.近看,碧波涟漪的水面下,群群鱼儿欢跳嬉戏,追逐争夺,纷纷落入渔网而被捕获.  相似文献   

6.
夜光鱼     
红海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有一种十分奇特的闪光鱼类———光脸鲷。这种小鱼体长只有7cm~10cm,生活在距海面不到10m深的海里,能发出十分明亮的光线。在水下活动的人,距离它18m处就能发现它;黑夜里,距离它2m远能看清手表上的时间。潜水员常常把它们放进透明的塑料袋中,作为水中照明之用。到目前为止,光脸鲷的发光亮度是所有发光动物中最亮的,故有“壮观的夜鱼”的美称。为什么光脸鲷能发出如此强烈的光?原来在它的眼睛下缘,不仅有一个相当大的新月形发光器官,还长有一层暗色的皮膜附在发光器官下面。当皮膜上下翻动时,便会像电灯的开关一…  相似文献   

7.
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是一种能引起久违朦胧童年回忆的精灵,也是“轻罗小扇扑流萤.卧看牛郎织女星”的爱情向往。孩童们追逐着萤火虫.将它们放在瓶子里拿回家把玩。它们对人类是温顺的,即使被恶作剧地捏死还发出一片闪亮的光。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栉蚕,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但若说天鹅绒虫,一些朋友可能会恍然大悟,但请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它是可以吐丝结茧的蚕。一般我们所说的蚕是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的一些蛾类的幼虫,而这里所说的"蚕",非但不是蚕,甚至连昆虫也跟它靠不上边儿。像虫不是虫的有爪动物栉蚕在分类上隶属于有爪动物门,听起来是不是有些陌生?其实就是形容它们是一类长着爪子的蠕虫。有爪动物是一类非常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4,(12):12
英国天文学家近日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仅仅在20多年前,西方人才提出了“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动物福利”、“3R理论”等理念还非常陌生。在这里我们编发了一组文章,客观地反映国外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在的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善待所有的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就像人们为拯救黑熊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4,(11):14
英国天文学家近日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能观测到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相似文献   

12.
一采用调变受激光发射器的品质因数——“调Q值光闸”——而获得巨大功率的输出,是1961年以来常用的方法。最近E.R.Peressini改用“增益光闸”,也得到良好效果。调Q值的光闸,通常采用Kerr盒或转镜,两者各有优缺点,本文报导的器件是用转镜法的。转镜法的镜子转速一般在25,000 r.p.m.以上,有高达950,000 r.p.m.者。对于发光时间的量测,大都用双线示波器,限于仪器的时间常数,量测难准,且亦不能对发光物质的一定区域之发光过程进行探讨。有用高速转镜照相法或用象转换照相设备对受激光作分析研究的,但未涉及到大功率的输出。  相似文献   

13.
视觉信息的传递与处理是通过生物电活动而实现的。当光或图像刺激通过眼内屈光间质投射到机网膜上,光感受器吸收光量子,经过从光能到化学能,再到电能的光电转换过程,神经冲动经过视网膜神经网络与视神经视路,最终将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枕叶皮层,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图像。临床视觉电生理作为眼科领域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通过应用无损伤与客观的技术方法来检测人类的视觉功能状态,目前已能确切定位记录从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视路到中枢视皮质各级神经元的生物电表现,在眼底病变的诊断等方面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一、记录技术与生…  相似文献   

14.
<正>人造光,多么具有代表意义的现代人类文明。曾有人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人与动物的区别还在于人会使用光呢?看看路口的信号灯、城市的霓虹灯、家中的照明灯,这一切都显示了人类对光的控制,这也是两大现代技术的结合——放射高纯度、高强度光束的激光,以及能够将电波传送到世界各地的光纤维。乍一看,光控似乎是一项属于人类的独一无二的壮举。  相似文献   

15.
仅仅在20多年前,西方人才提出了“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动物福利”、“3R理论”等理念还非常陌生。在这里我们编发了一组章,客观地反映闷外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在的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善待所有的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就像人们为拯救黑熊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正>环绕肌肉和器官周围的结缔组织,叫作“筋膜”。最新研究表明,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筋膜这一人体组织,可能是解决慢性疼痛和免疫功能障碍的关键。科学启示有时来自最不可能的地方。例如,训练老鼠等实验动物做“瑜伽”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通过伸展颈部、背部与腿部肌肉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健康益处。这一发现让研究者开始关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忽略的重要的人体组织——筋膜,以及筋膜对人体健康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危险的旅程     
先进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科学家揭开的动物迂徙的谜题越来越多,揭开谜题的时间越来越快。但是,一个阴影始终笼罩在科学家的头上挥之不去——许多迁徙动物,从鸣禽到鲨鱼都呈急剧下降之势,某些动物如海龟等甚至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造成这种窘况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道路、大坝、栅栏、捕鱼设备和高层建筑等人造障碍阻碍了动物的迁徙路线。  相似文献   

18.
合成并表征了3种PPV类共聚物,用荧光光说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说研究了它们的膜和溶液的荧光特征,并对荧光特征性做了初步的解释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所 范围内,随着共聚物中非发光链段的增长与共聚物溶液的稀释,荥光强度增大,荧光衰变寿命延长,表明了发光效率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现     
《科学之友》2009,(9):13-13
人体能发出微弱的可见光 日本科学家发现人体可以发出一种微弱的可见光,比肉眼能看到的光的强度弱1000倍。 科学家使用了能检测到单光子的超敏摄像机,连续3天安排5名20多岁的健康男性,每天在漆黑的房间里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每隔3h上身赤裸地站在摄像机前20min。研究发现,人体不仅可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在一天内起起伏伏,发光最弱的时候是上午10点,发光最强的时候是下午4点,之后逐渐变弱。这说明,发光和人体的生物钟有关,最可能与人体代谢节律在一天中的波动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0.
谨防脂肪毒 中老年常见病的病因大多同脂肪有关。精神压力和脂肪,这两样凑到一起,十有八九会得病。但是在现代,这两样“宝贝”非常容易“到手”,因此中老年常见病的患者也在日益增多。 在自然界,因吃得过多而死的只有人和家畜,以及动物园里的动物。而家畜和动物园的动物又都是受人的管理,所以人的罪责是推卸不掉的。 可是,无论怎么反省,人出于本能还是愿意吃好吃的东西。而好吃的食物大多含有脂肪。因此,可以说有很多人是中脂肪之毒而死。 那么,怎样才能不致于中脂肪之毒呢?大家可能会说:“不摄取脂肪不就行了嘛!”可是,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没有什么麻烦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