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垦育 1 6号水稻新品种是用冀粳 8号与中花 8号杂交再与关东 1 0 0复交 ,借助温室加代 ,抗病鉴定及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三个亲本优点于一体 ,具有茎秆粗壮 ,高抗倒伏 ,米质优 ,抗病性强 ,耐旱性好 ,高产、稳产 ,适应水栽及旱直播的特点。河北省区试较对照冀粳 1 4号增产 8.84% ,国家区试较对照中作 93增产8.8%。根据冀东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 ,总结了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在河北省种植区集中 ,是唐秦两市主要粮食作物 ,种植水稻较其它作物收益高 ,使一些宜稻荒地及宜稻农田得到大量开发 ,水稻面积进一步扩大。但近年来 ,河北省水稻各种病虫害发生频繁 ,推广品种一般在中低土壤及沙土地上表现早衰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稻蟹混养在冀东稻区推广面积越来越大[1 ,2 ] ,因此培育新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越来越迫切。针对这一目标 ,笔者培育了集高产、优质、多抗、抗早衰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冀粳 1 5号”。1 材料与方法1 1 亲本该品种的父本“冀粳 8号”是河北省截止目前推广面…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日照为对照,在塑料大棚内对比观察了4个不同光反应型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对短日照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早粳晚熟品种、中粳中熟品种在3~4叶龄短日照处理20~30d开始对短日照有反应,主茎叶龄6~7叶时植株对日照长度最敏感,抽穗时间(由播种期到抽穗期的时间)较对照减少约26天;晚熟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的时期晚。不同品种的主茎叶片数、株高与抽穗时间成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但籼稻品种的相关系数最小。短日照对早粳晚熟品种辽5和中粳中熟品种冀粳8号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很大:在7叶龄5~10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辽5的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差最小;冀粳8号最适宜的短日处理分别为7叶龄10h短日照处理5~10d,中粳晚熟品种冀糯1号在7叶龄15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短日照对其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6叶龄20d短日照处理对籼稻品种南农大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的渗透胁迫(-10bar)条件下,秦选1号游离脯氨酸在幼苗体内的净积累在32小时为对照的8.4倍,冀粳7号为6倍。32小时后,秦选1号和冀粳7号的脯氨酸净积累迅速降低。京系6号游离脯氨酸净积累缓慢。受渗透胁迫48小时,净积累量仅为对照的4.1倍,且末见下降。受渗透胁迫后,三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都上升。秦选1号和冀粳7号分别在12小时和24小时达到高峰。以后即开始下降。48小时后接近正常水平。京系6号受渗透胁迫后,电导率增加较慢,48小时后继续上升。结果似乎表明游离脯氨酸积累与膜透性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成果名称:高产优质抗病晚粳新品种浙粳的育成与应用 省内第一完成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省内第一完成人:鲍根良 内容简介:该品种(浙粳20)高产稳产,两年区试均比对照产量增10%以上。与本省优质米品种秀水11比较,胶稠度明显提高,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米饭软度和粘性得到改良,且高抗稻瘟病。适宜在浙江省及邻省作单、双季稻直播或移栽。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机分析了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1985~1987年水稻冀粳8号高产示范、试验田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亩穗数(X_1)、穗粒数(X_2)、空秕率(X_3)、千粒重(X_4)的关系,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y=-264.5932-0.5743X_1~2+O.5257X_1X_2+1.2553X_1X_4-0.0365X_2~2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各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冀粳8号高产应以增加亩穗数为主。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亩产1400斤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指标,进而提出“主攻穗数、兼顾大穗、争取粒重”的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完了300个栽培稻品种的主要特性—耐旱性、耐盐性、耐病性、生育期以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六年的试验研究(1983—1988年),选育出适合于麦后直播的两个水、陆稻品种。水稻品种“820052”,生育期105—115天左右,耐盐性和耐旱性较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穗大、千粒重高,米质较优,可水旱兼用,每666.7m~2产量350—400千克左右.陆稻品种“679”,生育期95—100天左右,耐盐性和耐旱性强,适合于盐碱旱薄地区推广,每666.7m~2产量200—25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8.
 以收集及引进的5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小麦幼苗干旱胁迫试验筛选耐旱小麦种质,结合旱胁迫相关指标测定,揭示耐旱生理指标与耐旱性能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经干旱处理复水后品种间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川麦42、西农2000和洲元936的成活率均高于65%,其他品种低于42%。进一步分析3个耐旱品种和随机选择的3个干旱敏感型品种在干旱胁迫下4种生理指标的差异表明,耐旱性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K+、可溶性糖及Pro含量均显著高于旱敏感型品种,而MDA含量降低,表明小麦苗期幼苗叶片中K+、可溶性糖、Pro及MDA含量与小麦耐旱性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施条件下不同熟性马铃薯光合特性变化和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马铃薯在设施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中熟品种春薯3号和晚熟品种东农310、冀2004-3-1、陇薯8号较其他品种在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上差异显著.在光合速率日变化方面,以陇薯8号为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型曲线,最高值达12.56μmol/(m2·s)(CO2),且首次峰值比第2次峰值高出11.25%,在11:00左右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品种间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11:00前有一些差异,其余时间变化趋势接近一致.中熟品种春薯3号和晚熟品种东农310、冀2004-3-1、陇薯8号在雾培条件下生长好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0.
鲁薯7号系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1987年用南丰作母本,徐薯18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出干率高.抗病性强.在山区及旱薄地可以替代当  相似文献   

11.
2002~2003年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宝麦3号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质鉴定及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宝麦3号小麦2002年度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2.21%,差异不显著;2003年度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5.76%,差异达极显著;2003年度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8.29%。宝麦3号适应性广泛,具有抗寒、抗旱、耐病等多种抗性,可作为冀中北地区良好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12.
AVHRR植被产品在干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AVHRR数据产品NDVI计算得到河北省的距平植被指数和条件植被指数分布图,对河北省1997年的高温干旱进行分析。遥感测算得到1997年发生干旱的面积与农业部门统计的干旱面积误差为11.3%;利用降水资料得到河北省47个观测站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与距平植被指数和条件植被指数分布图的旱情分布情况较一致。证明利用植被指数产品进行干旱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鉴定了近300 份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三逆两病两虫”的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水(陆)稻品种的耐寒性和耐旱性种质频率高、强度大,耐性种质占85.60% 和48.62% ,高耐种质占20.16% 和15.52%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种质频率较高,为45.86% 和50.34% ,但高抗种质仅为0.34% 和1.03% ;耐盐性、抗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种质频率较低,为6.46% 、4.51% 和3.34% ,且抗性强度低。耐寒性种质频率水稻高于陆稻,随纬度增加、经度西移及温热条件降低而增加;耐旱性种质频率陆稻高于水稻,河北省东北地区高,西北及冀中库淀地区低;抗稻瘟病种质频率和强度陆稻均高于水稻,冀东集中种植亚区(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种质丰富,强度高;抗白叶枯病种质频率和强度陆稻均高于水稻,随纬度的增加、生产期的缩短、海拔高度的增高及温热条件的降低,抗性频率和强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平原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不同类型品种为材料(包括强筋小麦藁8901、高产品种石4185、高蛋白品种河农341和耐旱高产品种河农859),对不同类型小麦植株的氮素同化、运转和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4个类型相比,高蛋白品种阶段吸氮量和总吸氮量较多,但阶段吸收比例前期相对较低,开花后较高。而耐旱高产品种开花前吸收氮素较多,开花后吸收较少。各器官氮素含量、积累量和分配率,拔节期和开花期互有高低,成熟期以高产品种较高。耐旱高产品种开花前吸收的氮素向籽粒中输出量、输出率及输出氮素对籽粒的相对贡献显著较高,而高蛋白品种相对较低。高蛋白品种和强筋品种旗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大于耐旱和普通高产品种。强筋小麦品种对氮素的运转和分配规律与高蛋白小麦类似,但其吸收积累量显著低于高蛋白品种。普通高产品种氮素吸收积累量显著较少,且营养器官中积累分配较多。建议在生产中对高蛋白品种增施氮肥,注意增加后期氮素追施比例,基肥、拔节肥、灌浆肥氮素分配比例为4∶4∶2,对于抗旱品种,重视前期施氮,尤其拔节期增加施氮比例,氮素分配比例--基肥∶拔节肥为4∶6,强筋品种和高产品种氮素分配比例--基肥∶拔节肥为5∶5。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60-2010年海河流域及周边地区116个气象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海河流域作物生长季(春季至秋季)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海河流域干旱最为严重,多年平均干旱率高达56.90%;夏季较春季干旱率明显降低,多年平均干旱率为7.59%;秋季干旱率呈现出增加趋势.(2)春季干旱在1960年代最为严重,夏季干旱在1990年代最为严重,而秋季干旱在1980年代最为严重.(3)春季干旱发生概率最高,整个海河流域均在19.61%以上,干旱发生概率在50%VA上的地区面积占海河流域的3/4,河北东北部和京津一带是春季干旱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区;夏季干旱发生概率较春秋低,干旱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区为大同和张家口以北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秋季干旱发生概率在25%以上,发生概率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唐地区.  相似文献   

16.
在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制背景与国际传统综合经济区域理论及形成条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省域区位特征,确定了切合实际的区划目的,思路,原则和方法,首次提出该省三级续分的综合经济区域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河北省稻区飞虱种类进行了调查 ,共发现飞虱 2 2属 2 5种。其中 ,1种为首次发现已发表的新种 ,2 0种为河北省新记录。确定了危害水稻的飞虱种类 ,初步研究了其种群动态 ,提出了防治策略。依据成虫的形态特征差异 ,提出了识别技术 ,编制了系统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冀东滨海区玉米品种抗旱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玉米在冀东滨海区的抗旱表现,按河北省地方标准“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规程”(DB13/T398.5-1999),对12个玉米品种在冀东滨海区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和抗旱指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富友一号、丹玉86、东单66号、东单19号、沈玉18、邯丰79的产量和抗旱指数都高于对照品种农大108,具有较好的抗旱性,适宜在该地区干旱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旱涝灾害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明代以来有关资料研究,河北省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旱灾重于涝灾,旱灾是影响该省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旱涝灾害的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加剧了灾害的严重程度。为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NPP-VIIRS夜间灯光为数据源,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能源消费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关系数最高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作为能源消费的回归模型,根据夜间灯光数据计算并修正各地级市内能源消费值,生成1km格网的河北省能源消费分布图.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的总体相对误差接近0,说明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河北省能源消费具备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能源消费区集中于各地城区和工业区,低能源消费区集中于以林地和耕地为主的北部和西部山区中,结果符合河北省能源消费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