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明代末年的崇祯时期是浙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史料分析表明,①崇祯年间浙江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崇祯中后期为浙江省的旱灾高发期;②水旱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旱灾和水灾的分布与地貌类型密切相关,山区、丘陵多旱灾,平原多水灾;③与同时期北方旱灾相比,浙江旱灾具有滞后现象,反映灾害与气候变化类似具有穿时性.  相似文献   

2.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50-1949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对该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共发生干旱灾害56次,平均1.78年1次,其中以1920—1934年干旱灾害为最频繁.该地区以中度旱灾为主,发生次数占旱灾总数的57.1%,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分别占旱灾总数的10.7%和8.9%.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旱灾发生的自然背景.关中地区特大旱灾和大旱灾一般是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以上造成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分配不均造成的,有时伴随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计算,对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同时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洪水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为2.94a/次.其中轻度水灾、中度水灾、大水灾、特大水灾发生频次分别为34.5a/次、6.73a/次、9.52a/次、39.43a/次.该区主要为河决型水灾,占水灾总次数的51.55%,河溢型水灾占水灾总次数的24.74%.水灾发生的频繁性和严重性与黄河逼近有极大的关系.明代早期和中期洪水灾害发生频繁,明代晚期洪水灾害明显减少.1390、1450、1460、1490、1520、1540、1550年代为水灾极端频发年代,1380、1410、1480、1500、1580年代为水灾极端严重年代。在开封地区5个县市中,开封市发生的洪水灾害最多,特大水灾、大水灾和中度水灾都主要发生在开封市.明代开封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周期性,其2~8a的周期说明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91.7a、46.1a、17.2a年周期形成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中地区旱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关中地区渭南杨刘村、西安肖家村和宝鸡九龙泉3个观测站20世纪50-70年代气温、降水资料和90年代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旱涝灾害的类型、发生规律及其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旱、春夏连旱、秋旱、夏涝、夏秋涝是关中地区主要的旱涝灾害类型;旱灾的发生具有10年左右的周期,涝灾的发生具有5年左右的周期;50-70年代关中地区涝灾偏多,气温偏低;冬季偏寒常易出现来年夏旱,冬季偏暖常易出现来年夏涝;90年代的旱灾增多,尤以秋旱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水旱灾害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旱灾害是影响山西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根据1990~1999年的灾情统计和数据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山西省水旱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灾的影响大过水灾。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查阅明清及民国时期曲阜的地方志和有关史料,复原了1470-1990年曲阜地区旱涝等级序列并进行了时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曲阜地区1470-1990年旱灾平均每10年发生3次,严重旱灾每13.6年一遇;涝灾每5年一遇,严重涝灾每15年一遇.(2)在有明确发生时间的旱涝灾害记载中,78.6%旱灾发生在春夏,极少冬旱记载;94%涝灾出现在夏秋,极少冬季水涝记载,无明确春季水灾或涝灾记载.(3)近52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数呈现出波动性变化,约在1662年、1764年、1874年附近发生转折;通过小波分析发现,干湿波动存在4年、16年、60年3种时间尺度周期.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以洪涝、干旱为代表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由此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探讨现代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十分重要.中世纪暖期(900-1300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气候温暖期,研究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可为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豫北地区为例,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统计了研究区中世纪暖期旱灾的强度等级与时间变化特征,并对中世纪暖期旱灾发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在901-1300年的400年间,共发生旱灾116次,平均每3.45年发生一次;其中以1级普通旱灾为主,共计发生11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5.7%;2级大旱灾仅发生5次,占旱灾总次数的4.3%;没有3级特大旱灾发生.在季节分布上,豫北地区该时期发生的旱灾多集中在夏季和春季,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生次数最少.从整体来看,前期(901-1020年)旱灾发生具有较频繁的波动变化;中期(1021-1200年)旱灾前段发生次数较多,后段发生次数减少;后期(1201-1300年)豫北地区旱灾发生次数同样先增后降,但在末期又有所增加.旱灾的这一整体发生情况与该区气候的波动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历史资料和现代记录均清楚地表明,长江中游旱灾的发生频次和灾情与洪灾基本相当,中下游地区既是水灾的高发区,又是旱灾高发区.旱灾和洪灾多以2a为周期交替出现,常常是水旱同年.旱灾不但分布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其灾害损失不容忽视.20世纪中后期,长江中游水旱灾害呈明显的加剧趋势,其原因主要与生态环境变差,蓄洪空间减少和水利工程长期存在的重防洪、轻防旱等有关.建议:(1)转变传统的“防洪抗旱”观念为“防洪防旱”;(2)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参照,建立防洪防旱并举的河、渠、湖、塘网络系统;(3)扩大湖泊蓄水能力;(4)建立农田深沟深塘排蓄水系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空间插值法等,对明清时期陕北自然灾害的种类、等级、时空特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陕北自然灾害频发,共发生645次,主要灾害类型为旱灾、水灾、雹灾和寒冻低温灾害,将自然灾害划分为轻、中、重度3个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7.4%、66.4%和6.2%.自然灾害10 a频次呈显著波动增加趋势,最大值发生在1830—1839年,分为频次最少-频次较高-快速上升3个阶段,单一季节灾害多在秋季和夏季,跨季节灾害多为夏秋连发、春夏连发且灾害等级较高.灾害发生具有2~3 a,5~8 a,10~13 a的周期.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榆林、绥德、延安为3个高频中心,黄陵、吴起则为低频中心.不同自然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旱灾在米脂、绥德频繁,水灾、雹灾、寒冻低温及风灾以榆林为最突出,虫灾和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黄陵.气候的寒冷干旱,以及由于屯垦、砍伐等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和拓展安徽乃至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研究领域,通过对皖江地区各府县志文献资料关于水旱灾害的记载,使用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明清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特征、变化趋势及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水灾居多且呈频次不断上升的趋势;二是区域间水旱灾害存在不均衡性;三是水旱灾害发生的交替性和长时段上的相对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必须在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正确地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自觉地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DDT-metabolism 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able-flies and in bacteri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 H Stenersen 《Nature》1965,207(997):660-661
  相似文献   

13.
自我教育对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能力,创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是当前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认为日本数学家在17世纪引入了行列式的概念,为什么和如何使用行列式却并未被人们所深刻地理解,故通过对和算家当时的具体计算的分析,表明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正是18—19世纪欧洲的数学家创立的对于超过一个未知量的方程组的辅助变量的消元法。  相似文献   

15.
学科组织是指围绕着某一学科开展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组织机构,以及这些机构相互关联形成的组织系统。学科组织是构成学科概念的基本内涵,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依托和载体。要从学科建设的需要和规律出发,研究高校学科组织建设的问题与现状,明确高校学科组织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积极推进高校学科组织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激光在中国妇产科领域中开展23年来的应用和进展概况,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激光汽化切割阶段;(2)弱激光诊治阶段;(3)激光内腔治疗阶段。目前激光诊治有效的妇产科病种有30余种。激光可用于妇产科的诊断;可治疗妇科生殖道许多表浅的疾病;可治疗盆腔、腹腔和宫腔内的疾病。探讨了弱激光治疗有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智能运输系统ITS产业化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解决我国当前交通拥挤,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外智能运输系统产生的背景、智能系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并使之产业化,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制定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战略。论文对我国智能运输系统产业化相关的技术和政策进行了论述,并且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智能运输系统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和必须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了解高校科研发展现状和制定高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的基础上,对山东高校科技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与部分省市高校科技状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高校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领导重视力度不够,统计工作的服务范围窄,服务手段落后:信息质量差;队伍建设滞后;其对策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服务面向;加强统计手段现代化创新,以“快、精、准”的标准提高统计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统计人才队伍;加快统计科研创新步伐;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闽台高等教育资源现状出发,对两地的生源、学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现阶段开展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是一项双赢互利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