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场促进位错发射和运动的TEM原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旗  陈奇志  王燕斌  褚武扬 《科学通报》1997,42(21):2282-2284
退火纯铁试样在磁场中拉伸时,上屈服点消失而下屈服点下降。这就间接表明,磁场的存在能降低位错运动的阻力,促进位错的发射、增殖和运动。研究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最直接的方法是在透射电镜(TEM)中原位拉伸。但由于无法在TEM中外加高磁场,因而国内外一直无人利用TEM原位研究磁场对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个恒位移加载台,已用它原位研究了应力腐蚀过程中位错的发射、增殖和运动。利用这个加载台,可在TEM中原位研究磁场对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的影响。最初用高纯铁进行实验,发现磁场确实能促进位错发射和运动。但由于纯铁试样的TEM图片质量不高,故改用铁镍合金。本文将首先报道磁场对铁镍合金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易帆 《科学通报》1988,33(17):1358-1358
电离层中的带电粒子受多种因素的支配,其运动和变化的形式十分复杂。对于这种变化复杂的运动体系,要了解其运动变化的时空结构和能量分布,采用谱分析方法是  相似文献   

3.
贾利英 《科学之友》2009,(3):125-126,128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属于场的性质和力学规律及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解决此类问题是以力学思路为主线,突出场的性质及场、力和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无碰撞磁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重联提供了一种快速地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动能和热能的物理机制, 它和空间 物理中的许多爆发现象密切相关. 另外, 空间环境中的等离子体基本上是没有碰撞的, 人们更加 关心的是无碰撞的磁重联过程.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电子动力学行为在无碰撞磁重联中 的作用. 在离子惯性长度尺度范围内, 离子和电子的运动是分离的, 由此产生的Hall 效应决定了 此区域中的重联电场. 另外, 电子的运动决定了重联平面内电流体系, 同时形成了沿分界线的电 子密度降低区域, 这种重联平面内的电流体系决定了垂直重联平面的第三方向磁场分量的结构; 在电子惯性长度尺度范围内, 电子压强分布的各向异性决定了在此区域内的重联电场的大小; 高 能量电子的产生是磁重联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联电场在电子加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 不同的磁场位形及其时空演化会影响电子加速的过程, 并决定电子的最终能量; 讨论了X 点附近 的次级磁岛不稳定性形成小磁岛的模拟结果和观测证据, 及其对电子加速的可能影响; 对电子动 力学行为在实验室等离子体磁重联中的进展也做了介绍. 最后, 指出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卫星以来,在空间物理方面最重要的成就无疑是内外辐射带的发现。辐射带的形成、结构,以及它的变化规律,是近年来空间研究最活跃的问题,它和外空介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外空及行星际间介质是等离子体、带电粒子在磁场的作用下的行为以  相似文献   

6.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属于场的性质和力学规律及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解决此类问题是以力学思路为主线,突出场的性质及场、力和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光声显微镜     
本期实验技术栏内《光声显微镜》一文介绍了它的原理以及它在研究物体亚表面性质及结构中的应用。《共振电离光谱》是一种通过对带电粒子的探测以获得超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此两项新的实验技术,皆以其独特的特点,为科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张子平 《科学通报》1982,27(1):14-14
一、引言当带电粒子穿过介质时,如果它的速度大于光在该介质中的相速度,就会产生契伦柯夫辐射.辐射光子的运动方向由下式决定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中的世纪难题:高能宇宙线的起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20年代宇宙线被发现以来,其起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这一未解之谜也因此被列入21世纪11大科学难题之中。在宇宙线起源的探寻中,不受磁场偏转影响的中性成分(如光子和中微子)很自然的成为宇宙线源头的信使。此外,通过测量受磁场影响微小的高能(>50 EeV)带电粒子,也可以获取源的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γ天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有望破解世纪之谜。为了提高地面探测器的观测能力,发展宽视场和高灵敏度的巡天扫描探测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位于中国西藏羊八井国际观测站的两个实验所采用的正是这种大气簇射的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中意合作ARGO实验和中日合作ASγ实验。为获得更高灵敏度,笔者提出了在西藏羊八井建立集5种探测手段于一身的的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本文对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做了详细介绍,在后半部分对LHAASO的物理背景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径迹附近的物质受到电离和激发,同时伴随着声学波的发射,这称为带电粒子的声学效应。在1957年,根据流体动力学指出,在稳定的液体中,在带电粒子径迹附近,会有大量离子集团的相互运动,存在着电离和激发造成的局部的热应力,以及低能δ-电子被吸收时可能形成的微气泡,这是发射声学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胡文瑞 《科学通报》1988,33(10):734-734
孤立磁通量是太阳大气中的基本磁场位形。通量管模型将空间分为两个区域,管外的弱磁场区域可用分层大气模型,管内的强磁场区域曾用无力场模型描述。本文讨论用磁流体静力学平衡关系来描述管内区域的一类模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从《磁场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和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一文,可以看到用磁场疗法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的疗效是显著的。磁场镇痛效应的研究不仅具有临床上的实用价值,而且对磁生物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释疑     
<正>微波炉伤脑还致癌吗浙江的吴女士问:有人说微波辐射会危害人体健康、损伤大脑,有人说微波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专家解答:微波炉是通过其产生的辐射电子形成有序的空间电子流,用磁场穿过电子流产生控制作用,在磁场控制和给定的几何环境下产生电子流的交变,再通过波导管使交变电子流进入食品加工区域,交变电子流会激发极化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交变运动从而发热,水再将产生的热传递给食  相似文献   

14.
徐克尊 《科学通报》1981,26(11):656-656
通常的契伦柯夫辐射的理论和实验均指出,当带电粒子速度大于光在介质中的相速度c/n时,在介质中会产生连续谱的契伦柯夫辐射。光子的传播方向由下式决定  相似文献   

15.
吴又麟 《科学通报》1987,32(15):1142-1142
一、引言 1975年COW实验首次揭示引力场对中子干涉现象的影响以来,引力量子干涉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研究带电粒子在引力场中的干涉效应,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无疑是目前最理想的装置。 De Witt曾讨论过超导体在引力场中的行为。质量为m,电荷为q的粒子的拉氏量可写为  相似文献   

16.
胡文瑞 《科学通报》1983,28(1):38-38
Gold和Hoyle曾提出扭转磁场的概念来解释太阳耀斑的储能过程。以后,人们研究了扭转磁场位形和剪切磁场位形的特征。磁场的剪切和扭转特征是与等离子体的剪切或扭转运动密切相关联的,另一方面,观测还发现,太阳黑子半影纤维有滚卷运动。这要求讨  相似文献   

17.
不是操作电子而是操纵整个原子的集成“电路”将要问世了,奥地利的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原子可以在一个微型芯片中沿着导线运动。这项技术有望为新一代计算机奠定基础,这种新型计算机的性能比现在使用的计算机要高得多。 传统电子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电子,电子是一种带电粒子,它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运动。因为金属和半导体中的某些电子能够摆脱特定原子的束缚从而可以在整块金属和半导体中自由运动,所以这些材料能够导电。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是一系列电脉冲的编码,通常它们沿着硅基芯片中的微型金属或半导体电路流动。 现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末,一场太阳风暴"光临"地球,受此影响,极地地区出现绚丽极光。极光是受来自太阳风暴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从地球南北两极的高纬度地区闯入高层大气,导致大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而电离发光,明亮时宛如光幕在夜空中舞动,蔚为壮观。极光一般只有身处两极地区的居民才有眼福观看,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居民虽然不能亲眼目睹极光,但是依旧可以通过摄影师们拍摄的图片来感受极光的神秘和美丽。  相似文献   

19.
极低频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昆  黄康权 《自然杂志》2002,24(6):311-314
极低频磁场的生物学效应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极低频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物理原理及实验研究 ,并综述了极低频磁场对中枢神经的影响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  相似文献   

20.
陈洪鹗 《科学通报》1963,8(11):70-7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于今年9月16—21日在北京举行。会上首先听取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武衡副主任的报告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委员会翁文波副主任委员的会务报告。并由赵九章、翁文波、曾融生等分别作了“关于太阳风、外空磁场、低能带电粒子探测之进展”、“地球科学中有关原子核性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