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固定床试验系统上,进行了自制不同质量掺混比的飞灰-CaO吸附剂对燃煤烟气中Hg0的脱除试验,确定了飞灰和CaO的质量掺混比为2∶1时飞灰-CaO吸附剂对Hg0的脱除效率最佳,最大脱除效率达34%.在此基础上制备纤维滤料负载飞灰-CaO吸附剂,并对燃煤烟气中Hg0的脱除进行试验,研究飞灰-CaO吸附剂粒径、吸附反应温度、入口Hg0浓度和HCl气氛因素对Hg0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CaO吸附剂粒径为43~75μm时,Hg0脱除效率较高;吸附反应温度越高,Hg0脱除效率越低;入口Hg0浓度的提高并不一定提高Hg0脱除效率;烟气中加入HCl气体后,Hg0的脱除效率有明显的上升,且Hg0的脱除效率随HCl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分析探讨了湿法烟气脱硫(WFGD)过程中对SO_3酸雾脱除机理,并考察了脱硫操作条件、塔入口烟气飞灰浓度及不同煤质组分对SO_3酸雾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中SO_3酸雾可通过脱硫浆液的吸收以及对吸附SO_3酸雾颗粒物的捕集而脱除.单塔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对SO_3酸雾脱除效率为25%~50%;随着脱硫液气比和脱硫塔入口飞灰浓度增加、脱硫入口烟气温度下降,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对SO_3酸雾脱除效率均有所提高.实际电厂双塔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对SO_3酸雾脱除效率为50%~65%,随着煤中硫分与灰分的增加,SO_3酸雾脱除效率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的角度,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ZKA183-87钻孔中砂岩、煤的稀土分布类型和云南小龙潭矿区褐煤不同燃烧方式下的稀土元素迁移和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煤的稀土分布类型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致.发现褐煤燃烧时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以下特征:无论哪种燃烧方式,褐煤中HREE均以同一种模式向飞灰和底灰中迁移;而LREE向飞灰、底灰迁移富集过程中则要受到燃烧方式的影响,不同的燃烧方式对其迁移模式影响较大;电厂粉煤燃烧时,愈是大离子LREE,愈趋于向飞灰相对富集,愈是大离子的HREE,则愈趋于向底灰相对富集;而褐煤的两种分级燃烧和不分级燃烧其飞灰/底灰的稀土分布模式则受燃烧方式和温度影响较大.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作为一种新方法,在研究各类地质体稀土元素特征是可行的,可以和传统的研究方法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能是重要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烟气除尘技术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耦合电袋除尘器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电压下耦合电袋除尘器在生物质飞灰脱除领域中除尘性能、运行性能和能耗变化,对比了最佳实验电压下不同结构除尘器的性能和滤料类型对耦合电袋除尘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电压增大,耦合电袋除尘器对大粒径生物质飞灰脱除效率明显提高,出口总尘浓度降低,最终压降降低,由-10 kV对应的920 Pa降至-20 kV时的317 Pa,减小了65.54%;起晕电流增大,总能耗先减后增,综合性能提升。最佳实验电压下,耦合电袋除尘器综合性能较前电后袋式除尘器优越,但能耗较高;电袋除尘器性能优于布袋除尘器。相较燃煤飞灰,耦合电袋除尘器对生物质飞灰脱除效率较高,出口浓度较低,能耗较高,综合性能较低。  相似文献   

5.
新型流化床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气固流态化原理,设计了一种实用新颖的流化床气溶胶发生装置.该气溶胶发生装置可以稳定地输出高粒子数浓度、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 μm的气溶胶颗粒物.应用该装置对燃煤电站锅炉电除尘器粉煤灰进行了气溶胶化实验.实验表明,通过改变流化气体(氮气)流量、待气溶胶化的粉煤灰和青铜珠床料组成的混合物料的给料速率以及流化床床层物料中飞灰的掺混质量比,可以调节流化床气溶胶发生装置输出的飞灰粒子数浓度.测试结果表明:飞灰粒子数浓度呈双峰分布,2个峰值分别位于空气动力学直径为0.01~0.1 μm和0.1~10 μm的范围内;飞灰质量浓度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添加剂对准东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典型的准东煤为煤样,利用SiO2-CaO-Al2O3三元系统相图分析了准东煤结渣倾向性的变化,并采用灰熔融温度测试仪研究煤灰化学成分和灰熔融性的关系,寻求提高准东煤灰熔融温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三元相图的灰熔融性趋势,预测添加适量的氧化物添加剂可以提高煤灰的熔融温度,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发现神华煤分别添加5%的CaO和5%的Al2O3,可以显著地提高煤灰熔融温度;SiO2对准东煤灰熔点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研究结果为准东煤的实际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考虑到经济性,电厂、工业锅炉可以添加石英砂、高矾土、石灰石的混合物,使其更好地解决准东煤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工业全流程采样分析烧结过程碱金属平衡,通过烧结杯实验研究K和Na的脱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查明K和Na在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中的富集特性及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K和Na的脱除率分别为22.86%和8.70%,脱除的K和Na主要进入机头灰中,其次为机尾灰;燃料配比和碱度对碱金属脱除的影响最大,随着燃料配比和碱度提高,K和Na的脱除率增大,K和Na的脱除主要发生在料层中下部,烧结料层表层和底部的K和Na的脱除率低;K和Na随烟气进入颗粒物中,随着烟气颗粒物粒径减小,碱金属的质量分数和富集比增大,K和Na在第四电场灰中的富集比分别达279.86倍和43.17倍,在气溶胶颗粒中则分别达248.77倍和50.13倍;K和Na易与Cl元素汽化-凝结形成化合物,因而主要以氯化物存在于颗粒物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燃煤烟气有机物的吸附特性,以木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邻二甲苯和甲苯作为吸附质,开展了120 ~130℃温度下有机物质量浓度为40 ~50mg/m3时活性炭喷射耦合布袋除尘器(ACI+ BF)脱除燃煤有机物的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沸点、极性以及模拟烟气中水汽、燃煤飞灰和SO2等组分对ACI+ BF脱除有机物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有机物沸点是影响吸附脱除效率的主要因素,极性强弱会影响吸附速率;空气气氛下,邻二甲苯吸附脱除效率为56.68%;水汽和SO2在活性炭上与有机物产生竞争吸附,吸附脱除效率分别最大下降24.94%和6.662%,水汽的影响强于SO2;燃煤飞灰因其对活性炭的覆盖作用,低浓度时有抑制吸附作用,吸附脱除效率下降了8.58%,但随着飞灰浓度提高,因促进滤袋上滤层的产生,抑制作用减弱,吸附脱除效率下降了1.61%;水汽、燃煤飞灰和SO2三者混合组分条件下,有机物吸附脱除效率下降程度最大,吸附脱除效率仅为47.13%.  相似文献   

9.
水汽相变耦合撞击流作用下细颗粒物的脱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汽相变和撞击流耦合的方法,研究了烟气对喷水平间距、烟气流速、水蒸气添加量等参数对细颗粒脱除效率和相变脱除后烟气中细颗粒中位粒径的影响,并分析测试了相应条件下系统的流体阻力和除雾器的压力降.结果表明:细颗粒脱除效率随烟气对喷水平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烟气流速和蒸汽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相变脱除后烟气中细颗粒中位粒径的变化规律与细颗粒脱除效率的变化规律相反;系统阻力和除雾器的压降均随烟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烟气对喷间距的增大,系统阻力减小,除雾器的压降基本保持不变.撞击流相变室的系统阻力小,细颗粒物脱除效率高,因此,蒸汽相变耦合撞击流是一种用于脱除细颗粒物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无烟煤飞灰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底饲回燃飞灰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和35 t/h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焦作无烟煤和北京王平村无烟煤燃烧试验。结果表明,飞灰循环燃烧后,飞灰颗粒粒径有所变小,飞灰含碳量普遍下降,且最大含碳量粒径有所减小,对提高燃烧效率作用显著。对中低质煤应选取较低循环倍率,在保证满意的燃烧效果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动力消耗和减轻受热面磨损。  相似文献   

11.
CO-Fe3O4磁性流体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以超细 Co、Fe3O4微粒为基体材料的磁性液体。考察了磁微粒粒径、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其磁性能的影响 ,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 ,对磁性液体的磁化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Co-Fe3O4磁性液体的磁性能主要由磁微粒粒径、磁微粒含量及活性剂量决定。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磁记录的几种记录模式的特点、磁记录介质和磁头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对它的要求;同时简述了磁记录的工作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前景;最后介绍了磁性薄膜介质的厚度、晶体结构、形貌、成分和磁性能等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恒温下测定了稀土元素Ce(Ⅲ)和Pr(Ⅲ)络合物混合溶液的磁化率,得出两种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磁矩,讨论了磁化率与溶液中两种离子摩尔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室温磁致冷技术尚处于样机研制阶段,仿真分析可以简化该过程。借助有限元分析工具计算磁场分布,并将工质细化然后结合磁工质材料磁热特性计算工质微元完整循环中的热量变化,最后求和近似得到磁致冷装置的整体运行特性。针对一种简化室温磁致冷原理样机的Ericsson循环制冷过程进行详细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循环的制冷温跨可增大总回热量,但是制冷效率将会降低。该方法有助于综合评定室温磁致冷装置的设计效果、指导室温磁致冷机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为获得高品位磁铁矿精矿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磁选设备──磁选柱,简要介绍了该设备的结构、分选原理、磁场特性以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磁传递力矩的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磁力矩计算公式进行无量纲参数化处理,使公式简单,直观,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静磁场理论,建立了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均匀磁化模型,得到了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表达式,为多极磁鼓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中导出了任意形状空间的载流线圈磁矩的计算公式及其在均匀磁场中所受磁力矩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本文的结论与电磁不理论的有关知识是相全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磁编码器多极磁鼓表露场分布的均匀磁化理论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得到了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的数值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Fe3O4为磁核,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技术合成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利用数码光学显微成像仪、激光粒度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对磁性微球的形态、大小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磁天平和可调磁场对其磁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在50~200μm之间,基本呈圆球形,表面比较光滑,且内部均匀分布着磁性介质Fe3O4;当磁性微球粒径小于280μm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微球的磁化率与沉降速度都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