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2.
义乌县大陈公社后畈大队地处丘陵半山区,全大队91户,381人,每人平均有耕地5.3分,是个田少人多的大队。合作化前全年粮食亩产只有400斤左右。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粮食连年增产,特别是1962年毛主席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号召,大队党支部狠抓了阶级斗争,打击资本主义势力,巩固了集体经济。从1962年起粮食亩产连年超千斤,1967年起亩产超“双纲”,1972年以来有四年亩产破“双千”  相似文献   

3.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和“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伟大教导,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十六队的广大社员、干部一起搞了一片旱地杂交玉米试验畈,经省杂交玉米会议全体代表和县、区、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5.76亩,其中杂交玉米“双三”1.94亩,实收玉米燥籽1997斤,平均亩产1029斤,突破了千斤大关;“丹玉3号”0.7亩,收燥籽716斤,平均亩产1023斤;“丹玉2号”3.12亩,收燥籽2897斤,平均亩产928.5斤。全畈合计实收燥籽5610斤,平均亩产974斤。  相似文献   

4.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去年在厦程大队第十六生产队和第十三生产队搞了两片旱地杂交玉米高产试验畈。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验收,第十六生产队这片试验畈,实测面积5.62亩,实收玉米(燥子)4789.3斤,平均亩产852斤。其中:丹玉3号1.10亩,总产1050.5斤,平均亩产955斤丹玉1号0.97亩,总产778斤,平均亩产803斤  相似文献   

5.
新店大队的革命干部和广大贫下中农,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伟大教导,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彻底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积极投身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获得去年玉米生产大幅度的增产。全大队秋玉米面积35.25亩,平均亩产589斤,比1969年增产34.8%,是  相似文献   

6.
东方红人民公社沙泙沱大队位于西安市南郊沙浮沱村的泾渭平原上。是一个半蔬菜、半粮食作物的生产队。有土地953亩,其中蔬菜占播种面积的35%。土地平坦,土壤为栗钙土,灌溉便利,全部土地都能用水车及渠水灌溉。该生产队经过总路线的宣传教育,在全民大跃进的鼓午下,由党支部直接领导栽培了玉米万斤试验田。由于某些栽培措施不当,因此亩产只收了“778斤另8两”。为了吸取经验与教训,并为59年再次栽培大面积的丰产田打下基础,特将失败原因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亩产连续三年超双千。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大批促大干,大干夺高产,一九七四年早稻亩产一季突破了千斤,达到了一千零九斤,高产丘亩产达到一千一百二十斤。总结我们大队一九七四年早稻夺得丰收的技术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采用紧凑型玉米品种用“垄半空”及105cm大垄双行带作,并进行地膜覆盖新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玉米亩产吨粮试验,创建了高光效的群体光合系统,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为玉米大面积种植实现亩产吨粮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单一号”是自交系“金131”和“威591”的单交种,表现抗病,早熟,高产;籽粒淡黄色,中间型,千粒重265克;穗长12厘米,粗4厘米,每穗籽粒14行,出籽率84%。1970年秋季在东阳县良种场大田种植,亩产652斤,在胜利公社红光大队试种12亩,除去套种萝卜的面积,亩产550斤,在引自外省十多个优良杂交种的秋玉米品比试验中,单产居首位,比“新双一号”增产12.4%,比“黄火燥”增产31.7%。“浙单一号”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等,1970年秋季嵊县北山地区大斑病盛发,据嵊县农科所试验,种“浙单一号”,在相同条件下,比“嵊县六十日”、“小金黄”、“小玉米”  相似文献   

10.
义乌县大陈公社后畈大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以路线斗争为纲,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为革命种田,用科学种田,获得了连续十五年稳产高产。1972年粮食亩产2016斤,突破了一吨关。晚稻产量从1964年起连续六年超早稻,特别是近三年晚稻生产水平又有新的提高,1970年亩产716斤,1971年766斤,1972年822斤,实现了晚稻一季跨《纲要》,最高的一丘1.49亩,品种金垦19,亩产达到1071斤,创造了该大队晚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总结后畈大队晚稻生产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1.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12.
伟明大队地处天目山北麓,是个半山区。土壤大部分为山区半沙土。这个大队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狠抓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今年,全大队227.5亩三麦,平均亩产422.6斤,其中伟明生产队有34亩大麦,单产达632斤,还出现了不少700斤以上的田块。他们能获得三麦连续增产,主要经验是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现将情况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大埔县古野公社古野大队凹里生产队地处山区。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连续九年获得了稳产高产,一九六九年闯过了水稻一年亩产双千斤大关。去年,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大破“增产到顶论”,以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春寒低温阴雨等自然灾害,在继续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基础上,狠抓平衡增产。采用“乌中有黄黄中施,高中有矮矮中补”的施肥方法,对落后棵和三类苗进行补施或点蔸施肥,做到块与块、棵与棵、苗与苗之间都得到平衡生长。结果,再一次夺得了早稻大丰收。全队67亩早稻,平均亩产1130斤,比去年早稻亩产1066斤增产64斤。  相似文献   

14.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年生豆科植物。一般在麦收后播种,生长40天左右,即可翻压。这种绿肥1965年引进我省,目前在延安、渭南、武功、周至等县旱地多有种植,生长良好,肥效显著。据我组1970年6月在武功杨陵公社曹新庄大队旱地示范,作小麦基肥,小麦亩产580斤,较未压青的390斤增产48.7%。延安地区农科所1969年~1970年试验示范,压青复种谷子,亩产183.6斤,比未压青的103.6斤增产70.4%,比绿豆压青的增产12.3斤;作小麦基肥,亩产77.5斤,比亩施千斤圈肥亩产65.5斤增产18.3%。1971年长安小新村大队于水地玉米宽行套种,亩产鲜草2,800斤,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5.
普陀县朱家尖公社棉增大队去年在20亩棉花地里套种了玉米,虽然遭受13号台风的影响,又因第一年试种,作物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棉花光线有些不足,但还获得皮棉比大田亩产增加9斤,玉米亩产345斤的好收成。在四届人大精神的鼓舞下,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大队党支部发动社员狠批资本主义倾向和懦夫懒汉右倾保守思想,进一步总结了棉花地套种玉米的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1955年对千鹤高级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一文批示中指出:“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千鹤大队贫下中衣在毛主席这一光辉批示的指引下,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积极开展以“一组三块田”为中心的科学实验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用心寻找粮食高产规律。1972年试种的15亩三熟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1916.7斤,其中3.82亩妇女试验田平均亩产2032斤,最高的二队妇女试验田0.82亩,亩产2375斤。他们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7.
永福大队1976年粮食又喜获丰收,全大队2428.5亩粮地平均亩产2012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800亩春粮,平均亩产379斤,比上年增产17%;2305亩早稻,平均亩产1012斤,比上年增产6%;2640亩晚稻,平均亩产697斤,比上年增产9.8%。这是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胜利成果,是坚持大寨的根本经验,排除“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  相似文献   

18.
义乌县大陈公社后畈大队在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以路线为纲,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为革命种田,狠抓薄弱环节获得了连续十四年稳产高产。晚稻从一九六四年起连续六年超早稻,一九六七年亩产826斤,一九六九年亩产805斤,去年虽遭到不同程度的病、虫、旱、低温等自然灾害,但仍获得亩产766斤的好收成。现将他们晚稻生产中的几条主要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午岳大队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和“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活动。一九七○年,在季节推迟的情况下,他们把一些生长期长的晚稻,采用冷水淋种催长芽播种,争取了时间,全大队349亩晚稻平均亩产较一九六九年增加31.6%,全年粮食亩产达到1367斤。他们为晚稻不留专用秧田又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遂昌县垵口公社根竹口大队,共有水田800亩,分布在海拔600~1000公尺的山岗、山岙上。山高、水冷、土薄、气温低,生产条件差,历来产量低。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队党支部狠抓了路线教育,批判了“地盘生定,条件限定,产量低定,山区穷定”的天命观和条件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在改造山区低产田方面闯出了一条路,在文化大革命初亩产600余斤的基础上,粮食产量迅速提高,1974年亩产达千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