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礼是荀子思想的核心。荀子的礼对孔子的礼多有“损益”,显示出一个思想家的独特创造性。这一切集中体现在其“明分”、“尚贤使能”、“隆法重礼”的礼法一体礼学思想中。荀子的礼学,一方面为儒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通道,使之开始逐渐摆脱困境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因过分强调礼义法度的外在强制性,其礼学思想最终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奠定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哲学是人生的哲学。《论语》可以说是一部古代生活的教科书,其间颇多人生的感悟。《论语》谈论的全是现实的人生话语。孔子哲学中的人生是道德的人生。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主张为民以礼、治国以德,非常注重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及个体的伦理道德的修养。孔子的道德人生是艺术化的人生。在孔子的道德人生中,情与理、宇宙与人生、出世与入世融成一片,充满现实的诗情。且在人生的修养、求索中、在人生的最高境界处,孔子追求与艺术的融通。孔子政治理想、伦理道德与审美追求的一体化特征,对中国的艺术品格的形成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3.
“德治”是儒家治国方略的核心。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德治”思想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影响着历代统治的治国模式。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笔对孔子“德治”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无为而治”不仅是老子的重要政治理念,也是孔子的重要政治理念。区别于老子“无为而治”的自化、自育,孔子的“无为而治”内涵是以“德”化民,而以“德”化民的流行就是有道之世。通过对孔子“无为而治”这一政治理念抉发,重新解读孔子的政治思想,以期待深化人们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道德形而上学”,而其内在的缺陷——“超越”语丛的过密日益突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李泽厚提出“情本体”,试图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但“情本体”在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时,自身也陷入一定的纠葛之中。在克服“情本体”内在的短板基础上,笔者提出“情理”论。首先从发生学的维度来解读“情理”,认为“情理”的渊薮是巫术性情绪、祭祀性情感。其次,从“情理”的维度,具体阐述孔子“仁”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的赋诗、言语引诗 ,展现了诗、乐、舞、礼由合而分的演变过程。春秋时的赋诗 ,既反映出诗与礼、乐、舞的统一 ,同时也呈现了诗在演变中与礼、乐、舞的分离。春秋盛行的言语引诗是诗与礼、乐、舞走向分离的产物。这一演示过程呈现出中国早期诗歌的礼用本质。孔子的《诗》论 ,与春秋赋诗、言语引诗体现出的诗学观念是一致的 ,它较为全面地阐发了以礼为核心的《诗》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乡原”这个概念尽管在儒家典籍中并不多见,但是孔子在“乡原”问题上所持的意见却涉及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在“乡原”问题上的态度说明了孔子对人的内在心志与外在表现一致性的要求和期待,而对“乡原”的批判也是他的道德导向策略之一。他希望能够实现道德普化的世界却认为人的质素存在差异而加以区别对待,从而导致了其理论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体育竞技衰落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光  谢霞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122-123
中国古代体育竞技曾经有过繁荣和发展,但受制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束缚最终走向衰微。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阐述了以仁、礼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体育竞技的影响。并指出“等级制度、非利道德、萎缩人格,以及寓体于道、主静倡敬、温文尔雅、重文轻武”等思想理念是制约中国古代体育竞技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对我们进一步传承文明、屏弃糟粕、以史为戒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儒家人文教育之先河,为后世留下了深途的教育思想。对其进行理性反思和现代解析,无疑有助于建构当代人文教育的大思路。孔子人文教育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论和教育方法论。本文拟就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教育目的,仁智勇合一的理想人格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特质就是“成人”的教育,而这一传统的奠基人正是孔子。“成人”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这是孔子教育的根本目的。那么,“成人”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呢?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并提出了“仁智勇”合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师院学报》2022,(1):36-45
闽南关帝信俗仪式包含着意蕴深厚的仪式内容,其中歌仔戏“三出头”仪式舞蹈融合了闽南传统傩仪、戏曲与现代元素,其音声舞律形态是儒家思想以“礼”为核心的舞蹈表达。漳州文衡殿“三出头”仪式舞蹈作为“人—神”时空场域的符号载体,将关帝“忠义仁勇”涵化在其表演程式、角色扮相、主题动作、舞蹈场图之中,通过舞蹈之“礼”的表达呈现出儒道之“礼”,二者相互辉映,共同呈现了闽南民众“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和追求圆融祥瑞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休闲观,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直接指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人所组成的群体和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其自身生命和精神的和谐三个维度。这三方面和谐的统一与最终归宿,就是人在一个现实社会中生存的和谐,也就是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就要继承和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儒家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基础是“仁学”思想,解释人和自然相协调的方式是神道设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3.
《论语》的关键字"仁"的内涵非常丰富。根据不同语境和理解会有不同的译法,分析了"仁"的几种法语译法,讨论了不同译者对原著思想的理解对"仁"的翻译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在翻译过程可以通过加注对影响读者理解的以及文化缺失部分发挥创造性的翻译,同时应直接把"仁"音译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甘肃科学学报》与中文核心期刊差距,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0—2014年5年内CSTPCD中《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指标、文献被引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来源、文献被引指标在2010—2013年4年间基本稳定,2014年来源文献量增加了约50%,但稿件质量并未下降,2014年总被引频次比2013年上升了47.39%,影响因子上升了近1倍.统计13位资深编辑针对《甘肃科学学报》的访谈结果,专家反映较集中问题依次为:差错率、专业化编审等.研究可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名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是蔡元培先生将“思想自由“的西方大学理念与传统中国文化加以融合后提出来的。时间虽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仍然不乏新意,对当今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是蔡元培先生将“思想自由“的西方大学理念与传统中国文化加以融合后提出来的。时间虽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仍然不乏新意,对当今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飞 《松辽学刊》2004,25(3):118-119,122
本文结合妆学游泳者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在教学初期施于“口诀”教法,提高初学者的兴趣和准确掌握技术动作速度,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年轻时就号为“章四友”的说法并不可信,同时“崔李苏杜”的名次排列乃是依四人的诗在当时宫廷中的地位与影响来决定的。“章四友”作为以为友新风尚推就下形成的人集团,它的形成方式本身就全面反映那一特定的政治化环境中新兴士子以章致身的生动情态。反之。以为友的风尚也影响了四人的学创作,打开了唐人诗歌表现内容的一个新视界。  相似文献   

18.
苏颋、张说并称“燕许”,他们身居相位而好尚文学,对后进文士多有荐引、奖拔之举。苏颋之于李白、郑虔,张说之于张九龄、王翰等,二人的延引与提携多有其功而值得关注。在文学由初唐向盛唐过渡之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问题又不宜过于夸大。贺知章、李泌等非张说所提携者。  相似文献   

19.
附录三书合参对照表按:《云笈七签·服气精义论》载"五牙论第一"、"服气论第二"、"导引论第三"、"符水论第四"、"服药论第五"、"慎忌论第六"、"五脏论第七"、"服气疗病论第八"、"病候论第九"共计9篇。《服气精义论》(卷五十七)(《道藏》第18  相似文献   

20.
随机环境中马氏链的强遍历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随机环境中马氏链,Cogbum(1984,1990)首先引入了初始时间在原点的弱遍历的概念。并且给出了链是弱遍历的一些条件,李应求,晏小兵,汪和松(2003)引入了初始时间在任意点的一致弱遍历的概念,并且给出了链是一致弱遍历的一些条件。借鉴上述思想。引入了初始时问在任意点的强遍历的概念.并且给出了链是强遍历的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