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分析了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说明了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变迁,系统地对国内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简要评价,探讨了我国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山西省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加大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力度,对于经济协调发展、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玉米产业在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十五”期间发展状况,结合实际,提出了“十一五”发展思路,目标、对策,促进临沧市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区域产业联动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基于共享式增长视角,结合温州的区位条件及功能定位,分析了温州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联动的现实基础,提出促进温州与该经济区各次区域产业联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能够快速推动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解决少数民族自治州与发达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综合使用静态和动态指标,实证研究了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州的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态势,并依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交互耦合协调关系.该文选取山东省济南、青岛等8个地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了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济南、青岛、烟台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日照和淄博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潍坊、泰安和枣庄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因此,济南、青岛和烟台应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日照和淄博地区应同步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潍坊、泰安和枣庄等地区应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在缩小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差距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理论,运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重庆市直辖以来固定资产产业投资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定量分析,表明重庆市产业投资结构存在着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和由此导致的投资效率偏低的问题,已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最后提出了实现重庆市产业投资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粤、闽、浙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运用钻石模型对湖北省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可以选择跨产业发展型、高新园区推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型、县域承接型等模式来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并提出了相关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产业同构和行业分工测评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相似系数和专业化系数对皖江城市带产业整体及工业行业相似程度、专业化程度进行评价,明确皖江各市优势产业及相关行业,提出皖江城市带产业协调发展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辽宁省2004~2015年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灰色关联度最大,与金融业的灰色关联度最小.最后提出辽宁省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环境、区域行为和区域精神三部分对区域形象内涵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区域形象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指出形象塑造的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分析重庆区域形象的塑造历程,将直辖前后形象变化、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形象塑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旅游发展潜力是旅游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发展壮大能力以及未来的后续能力,准确分析和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潜力,有助于寻找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将潜力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协调和持续发展.文章从旅游产业基础、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和旅游保障潜力4个方面构建出了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对渝东南民族地区6个区县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潜力区域差异显著;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潜力影响最大的是旅游资源,其次是旅游保障能力;从渝东南民族地区综合旅游发展潜力来看,武隆区、石柱县属于旅游发展潜力强的地区,黔江区、酉阳县属于旅游发展潜力较弱的地区,秀山县、彭水县属于旅游发展潜力弱的地区.未来应通过加强区域合作,缩小区域差距,活化民族文化资源,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做大做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现代畜牧业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重庆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对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采用标准值法和钱纳里标准法对重庆市及各个区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重庆绝大多数区县的工业化发展未能带动城镇化进程;绝大多数区县也存在部分聚集在城镇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造成城镇化率偏高的现象。本文针对重庆发展现有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就业体制,大力推进农民工待遇平等化,加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尽快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以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重庆统计年鉴2011》的相关数据,对重庆市40个区县201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根据重庆自身情况,选取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区县级地方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值共9个指标,并将其转化为F1、F2两个综合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F=(70.145%F1+13.937F2)/84.082%,从而得出重庆市40个区县经济发展状况的具体综合排名。结果表明,一小时经济圈的经济发展优于渝东北地区,渝东北地区整体上又优于渝东南地区;其中一小时经济圈渝北区发展最好,渝东北地区万州区的发展最好,而渝东南地区黔江区的发展最好。  相似文献   

1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王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意义做了简单描述,并介绍了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由此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内陆中的经济开放高地,对周边地区有较强辐射影响能力.产业集聚在重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以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与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产业集聚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旅游业地位指数和旅游业带动指数,对2008—2014年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旅游业地位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业带动指数表现出较明显的波动性;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旅游业带动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最强,处于旅游业迅速发展阶段,并逐渐向成熟阶段发展;都市功能核心拓展区处于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强;城市发展新区处于旅游业初级发展阶段,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最弱;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旅游业发展极不稳定,带动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极作用,但是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依赖于区域发展特征.旨在分析重庆市城市体系发展的差异及重庆市都市区在区域经济中的效应,对重庆市如何发挥城市经济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应用模糊数学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分布特点,即在时间上呈增长趋势,空间上极不平衡,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并针对性地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等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