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魏颖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2):128-132
采用超声合成方法,在短时间内合成了VOPO4/十六胺插层复合物.对所合成的复合物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测定,并对反应产物的结构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提出一种制备三氧化钼/聚苯胺层状复合物的新方法,打破了传统制备方法对(Li/Na)xMoO3前驱体、离子引发剂以及水溶液环境的依赖.该方法使用烷基胺为插层剂在三氧化钼层间插入苯胺单体,然后在空气中热处理引发层间苯胺聚合形成三氧化钼/聚苯胺层状复合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及VSM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具有清晰层状形貌,层间聚苯胺以平行于层板形式存在,聚苯胺与三氧化钼在复合后磁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锈钢高压釜产生压力,实现了DMSO快速插层高岭土,相比常规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室温外电场作用下,高岭土-DMSO插层复合物表现了铁电性,自发极化强度(Ps)约为0.14μC/cm2,偶极反转可能来自DMSO分子在层间的相对位移。 相似文献
6.
微波诱导快速制备高岭石/二甲亚砜插层复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将微波技术引入到制备高岭石/有机物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采用微波诱导二甲亚砜(DMSO)对高岭石进行插层,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且达到了较理想的插层效果.研究发现,微波诱导插层时间为30 min时,插层率即可达到75%以上;同时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A)、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插层复合物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微波在反应中的作用;还发现微波在反应中对高岭石具有剥片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利用不锈钢高压釜产生压力,实现了DMSO快速插层高岭土,相比常规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室温外电场作用下,高岭土-DMSO插层复合物表现了铁电性,自发极化强度(Ps)约为0.14μC/cm2,偶极反转可能来自DMSO分子在层间的相对位移。 相似文献
9.
10.
制备并表征高岭石-二甲基亚砜插层复合物,讨论二甲基亚砜与水的体积比、捕层时间和插层温度对捕层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DMSO)可以很容易地直接插入高岭石层间,使高岭石的层间距由0.695 0 nm增加到1.085 1 nm;采用超细粉碎高岭石可以大幅度降低DMSO的浓度,提高插层率,如果反应条件控制得当,... 相似文献
11.
12.
以SnCl2.2H2O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2-金刚烷酮得到相应的内酯,选择性高达100%,通过柱层析分离产物,并进行NMR表征.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简单探讨了该催化氧化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H2O2对生物法治理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钻井泥浆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利用实验室分离筛选出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深入研究H2O2对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H2O2的适宜一次加入浓度为200 mg/L;菌株生长处于停滞期和对数期时,每8hr和2hr向含油泥浆中加入H2O2为最佳;加入H2O2的钻井泥浆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的降解率从38.1%提高到83.1%.H2O2的深度氧化和供氧的双重作用对泥浆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FeCl3.6H2O,FeCl2.4H2O和NH3.H2O为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磁性Fe3O4粒子,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Fe3O4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n(Fe^3+)/n(Fe^2+))为1.75,pH=13得到的前驱物,控制水热合成温度为140-160℃,水热处理时间为3-5 h时,可制备出纯相的反尖晶石结构的Fe3O4纳米微粒,随着水热合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晶体发育越完整,平均粒径越大.磁性测量表明,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也随着Fe3O4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以Nd2O3和TiO2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共振法合成了不同掺杂量、不同煅烧温度的纳米Nd2O3/TiO2光催化剂.对所制样品进行XRD、FT-IR、SEM表征;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为降解物来进行光催化性能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稀土Nd3+掺杂纳米TiO2能细化晶粒,抑制金红石相生成;在550℃下煅烧,n(Nd3+):n(TiO2)=0.2%的催化剂,加入协同催化剂30%的双氧水后,不仅降低基元反应活化能,而且是氧化剂具有捕获电子的能力,使催化反应在实验室中无灯源照射,催化时间6h,降解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制备NiFe2O4基惰性阳极的最佳条件,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考虑了影响惰性阳极制品的4个主要因素,每个因数又设计3个水平,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制品气孔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实验结果表明:对烧结后试样气孔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烧结温度,其次是纳米粉含量,再次是成型压力,最后是烧结时间;添加合适量的纳米粉,提高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增大成型压力等都有利于降低样品的气孔率.最佳工艺条件为:纳米粉质量分数20%,成型压力200 MPa,烧结温度1 400℃,烧结时间6 h.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带有x个结晶水的三氯化铁(FeCl3·xH2O)作为催化剂,由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酸乙酯的反应条件,重点讨论了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不同的带水剂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Cl3·xH 2O是催化合成苯甲酸乙酯的良好催化剂,且可以重复使用.当酯化率最大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6,催化剂用量与苯甲酸用量的摩尔比为1∶3.3,反应时间为4.0h,反应温度为80℃,带水剂为环己烷. 相似文献
18.
以草酸亚铁(FeC_2O_4·2H_2O)在高纯氩气(氩气含量≥99.999%)中的热重-差热(TG-DTA)分析为理论依据,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对FeC_2O_4·2H_2O在氩气中热分解最终产物进行物相和形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C_2O_4·2H_20在高纯氩气中热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室温到255℃之间,FeC_2O_4·2H_2O失去结晶水变为FeC_2O_4;第二阶段是255℃到520℃之间,FeC_2O_4受热分解为Fe_3O_4。在高纯氩气中,以6℃/min升温速率从室温升520℃并在520℃,保温20 min,热分解草酸亚铁时,获得了粒径为约40~60 nm的球形Fe_3O_4颗粒。 相似文献
19.
以离子液体作为辅助反应介质,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铁酸锌纳米粉体,并利用XRD和TEM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环境对铁酸锌晶相组成、粒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纳米结构的单相铁酸锌,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环境的变化,半峰宽明显的不同;适当提高反应温度,能够明显地细化晶粒,促进晶粒形成;改变反应压力,对铁酸锌纳米晶粒形成有影响;在反应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离子液体[EMIM]PF6,能够加速晶粒细化,有效促进铁酸锌纳米晶粒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