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河子科技》2011,(6):66-67
2011年,全球科研领域捷报频传,外空新发现、医卫新研发、基础研究新突破……一项项成果记录着人类在探索和发展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努力。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较真实、广泛地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言行,所以从中可以解读出魏晋士人的人文精神:不迷信儒学,崇尚自由,追求美与真。  相似文献   

3.
《樱桃园》戏剧冲突的淡化,戏剧的生活化是契诃夫一直追求的目标,契诃夫的戏剧走出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的美学范畴,这一特色直接影响后来的现代派戏剧。“停顿”是契诃夫的戏剧节奏的最主要的律动。也是现实生活本身的节奏,这是剧作家深刻理解生活规律的真实记录。《樱桃园》的戏剧结构削弱了戏剧冲突和戏剧悬念,这种戏剧结构无法靠戏剧性来取胜,这同契诃夫追求戏剧生活化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磁性存储是最常用的大容量存储技术。其记录密度越来越高,发展也越来越快。通过对信息记录、读出和存储3个过程的分析,对硬磁盘记录、垂直磁记录和磁光记录的优缺点作了对比。指出了采用垂直记录模式、非晶结构合金薄膜或铁氧体薄膜介质是实现超高密度记录的方向,光辅助磁记录是很有希望的记录技术。还指出量子磁盘技术是未来极高密度记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吴建隆 《科技资讯》2011,(13):237-237
《牛津词典》:纪录片是人性记录(说明人性的事实或事件),强调了词根document的记录性和实证性。纪录片所关注纪录的主要是"人",这里包括人的生存状态、人与环境、命运变化等等。纪录片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人类对美、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社会进步的追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追求。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为之而高涨,思维为之而活跃。  相似文献   

7.
华夏地域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叙事诗,叙事诗中记录着妇女的命运,反映出她们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自由婚姻的理想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肯定。堪称“诗国”的华夏古国,应该重视对各民族民间叙事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罗平县布依族民间学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认识观和调和对比美学观基础上,形成了传达起源认识、记录生产经验、规范生活行为的社会话语功能以及寄托爱情追求、凸现坦诚性情的审美话语功能,功能的实现表现出与作家学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可记录光盘是近些年世界科技发展带来的最新信息载体。本文介绍可记录光盘的基本概念,依据国家政策,深刻分析了市场特点,剖析可记录光盘(包括主要耗材)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可记录光盘的产业前景规模空前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创新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它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是创新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创新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天"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哲学及神学概念,在传世典籍里屡见不鲜,但此概念的渊源至少可追溯到甲骨文、金文时代.本文结合甲骨文、金文和传世典籍的相关材料,对我国古人对"天"这一观念的演变作一些初步的梳理,从而探讨一下古人的神学观.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汉字的起源问题.我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先秦诸子文献中亦多有记载或引用.司马迁《史记》据《世本》说仓颉为黄帝史官.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后红山文化时期(新时器时代晚期)石棚山陶文的发现,表明四五千年以前的西辽河流域已露出了文明的曙光.据考证,始创汉字的是陶工,他与传说中的仓颉均为黄帝时人.陶文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略谈方块汉字与文山苗语的相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骨文、先秦文字、楚辞、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字词与文山苗语的本音本意相通这一现象的研究,找出上古以来苗族与汉族长期和睦相处、互相融合这一历史主流。今天不仅要探索、发掘这个文化根,还要培育、发展中华民族的这个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4.
兼语式的实质是一类结构格局。从甲骨文到现代汉语,兼语结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兼语名词由V1前位移到V1后,即“S—O S—V1—V2”——“S—V1—O S—V2”。藏语语序古今变化不大,兼语结构格局始终“是S—O S—V1—V2”。藏语兼语的结构格局和甲骨文相同不是偶然的,而是藏汉语同源的凭证。  相似文献   

15.
史载虞舜时期开始设官分职,见于《尚书.尧典》和《史记.五帝本纪》,应是较为可信的史料,其中所涉及到的官职名称有10个,最有争议的当属“牧”、“士”和“纳言”三职。本文据甲骨文、金文和文献的有关记载,分析这3个官职名称的字形和字意的演变,并结合有关考古资料,论证这3个职官实际职掌分别是:牧为部落中小的氏族首领;士(大理)为处理氏族部落内部违反风俗习惯的事件的主管人员;纳言为氏族部落之间事务的联系人。此三职官只是部落内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和阶级分划加强的反应。虞舜时期设官分职的记载不能作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早期国家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合集补编》是学术界为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而编纂的一部大型甲骨资料汇编。其中收录在第三、四册中的一部分周祭卜辞,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在相重、分期、按语以及释文等方面,尤其是释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多而且琐碎。针对其中所收录的周祭卜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加以纠正,尤其是利用周祭制度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按照周祭卜辞的规律和原则对释文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的"非"和"匪",在很多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汉语教材中,都不加以区别,用简单的"同"或"通"来解释。有必要对这两个字进行历史的考察,得出符合语言事实的结论。"非"和"匪"的用法由于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同时文章又对"篚"字进行了描述,理清了"非"、"篚"、"匪"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对这两个字使用情况的统计,可以对先秦典籍的断代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色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的有效方法。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叶玉森于甲骨文研究,勤奋笃志,成果卓著,创见颇多,对后之甲骨文研究产生较大影响。其研究主要表现为文字考释和综合研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对西周金文形容词的词义系统进行研究,发现西周金文形容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词义上的相互联系使西周金文形容词形成一个系统,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的聚合关系上。从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聚合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这说明词语的变化不仅是单个的词的变化,也是词语聚合关系的变化,从一个共时的词汇系统到另一个共时的词汇系统,词语的聚合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西周金文形容词中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的聚合关系有的一直在语言系统中传承,直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