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环保产业在本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我市发展环保产业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建议应该组建高科技高素质的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环保工程设计施工企业和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企业,把环保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学  范占军  张敏  姚磊 《河南科学》2009,27(7):866-870
以南京为实证地区,对其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探讨.总结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现状、集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两种主要的集聚模式,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南京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判断,指出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位特征:城市中心区域、偏好城市文化品质良好的地段及高校附近,其中城市中心区集聚度最高.最后,归纳分析了南京创意产业集聚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产业集聚为城市发展集聚生产要素与产业;城市功能的基本作用是聚集物质和人力资本、消费市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根据产城融合发展"作用圈"模型,城市要为产业集聚区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和技术支持、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扶持政策、降低产业集聚边际成本.产业集聚能为城市发展带来人口集中、资源集中,能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能直接扩大城市规模和带来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规模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科技信息》2009,(20):I0320-I0321
当前我国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发展滞后,实现城市化目标的主要约束是缺乏核心产业作支撑。突出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集聚容易实现,人口集聚的产业依托力量不足。而我国东部部分地区产业集聚现象日趋突显。产业集聚成为了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力量,有效地推动了这些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文中系统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文章从定性的角度,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内涵,分析产业集聚的作用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建军  关丽 《创新科技》2022,22(4):31-42
利用2011—2019年相关数据,采用区位熵、地理集中度系数和面板回归法深入分析了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从空间角度来看,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空间集聚结构较差,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变化不大,并按集聚度将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划分为低、中低、中高和高水平4种类...  相似文献   

6.
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即形成金融中心,根据金融集聚程度可分为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是我国金融、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环渤海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具有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潜力和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北京发展金融集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并从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吸引和培育金融人才、开放金融市场、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及其京津唐经济一体化、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全方位、多角度整合与释放城市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潜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和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法和措施,使科技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是指由一定数量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以实现集聚效益的一种现象,一般包括同一类型和不同类型两类产业的集聚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中国产业集聚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集聚及测量以及促进我国产业集聚的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视野中的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意产业又称为创意工业、创意经济,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依存于大城市迅速发展,为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功能转型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内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经历了自发集聚到政府引导的发展过程,按照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的行业分类,将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按照行业属性、生产过程两种方式分类.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异.  相似文献   

11.
分析山东半岛城镇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及机制,对山东半岛城镇空间演变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企业自组织形成的多样化产业集群是未来城镇空间演变的新动力,都市圈结构是城镇空间未来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产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产业集群理论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焦点.在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中,既有经济学家,又有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由于选取的研究角度不同,导致各学者在产业集群理论方面的探讨出现了分歧,但均强调产业的空闻集聚、产业集聚过程中企业的分工与专业化、群内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与结网.相对而言,关于区域内产业生态网络的根植与培育的关注远远不够.基于此笔者从产业网络联系角度详细阐述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网络理论.  相似文献   

13.
相关经验表明,某一区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与周边区域、城市乃至更远地区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如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活动),以便提升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依托国际五大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研究,从相关运营主体的发展模式、市场载体演进路径、政策导向及其制度框架三个层面,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长三角地区技术扩散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长三角产业集群合作的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但存在着主体之间技术转移力度较小,有效资源禀赋缺乏,短期利益导向,缺乏企业内生驱动能力的培育等问题。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集群良性互动,应从主体角色的发展机制建设、市场载体的发展机制建设、政策导向及制度框架的发展机制建设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准确把握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推动浙江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根据对浙江省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等产业发展主体及产业发展环境的调查表明:产业内容界定模糊、设计人才匮乏、创新能力弱、产业集群效应不强等影响产业发展环境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制约了全省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结论建议明确产业内容、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人才集聚、提升设计能力、加强产业对接、实现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工业布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工业企业布局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建立一个高效、实用的工业布局地理信息系统,对及时掌握工业布局的现状、提高管理效率以及为工业布局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介绍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布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史焱文  李二玲 《河南科学》2012,(10):1530-1534
农业企业创新绩效已成为了解农业企业自身创新发展状态和指导农业企业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依据.基于创新系统理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中27家花木企业的创新发展状况进行绩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集群农业企业的创新综合效率偏低,且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纯技术效率对企业的创新综合效率影响显著.结合分析的结果,提出如下相关发展建议:企业自身要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人才培训力度;深化企业产学研合作程度;政府机构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集群企业的创新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创新,促进规模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溢出在产业集群中扩散的方式和途径,然后进一步运用生产函数解释产业集群和知识溢出两种现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情况,文章提出了建立学习网络、加强对溢出知识的保护、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等建议,以发挥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转型期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城市空间增长在旧城空间、城市边缘区、城市外围空间和区域性空间四个圈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旧城空间表现出由计划经济时期综合性使用功能向商业、居住、办公等专业性功能分化;城市边缘区以居住和工业为主要的功能,采取圈层、轴向和填充的蔓延式增长方式;城市外围空间的以工业和基础设施为主要功能开发,采取综合性城市新区、新城等形式的跳跃式增长方式;城市增长出现向区域性空间的延伸,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功能延伸,包括兼并和竞合两种增长方式;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是政府力、市场力、社区(集体)力3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对全国大城市空间增长分异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最后基于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特征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增长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产业群是以相互依赖的社会网络为基础、体现整体协同优势的企业群落系统,其特有的互补共生系统结构及协同功能属性,决定了集群企业的利益相关性及共同体属性。基于这种特征的内在关系,产业群内企业间的交易必然与价格机制主导的一般市场不同,它表现为基于价格机制与信任合作机制相协调的内部市场属性。因此在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和内部市场约束下,对产业群的治理模式应遵循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集聚区为例,以北京市会展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Ripley K函数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会展产业集群进行识别. 研究表明,我国主要中心城市特定地段会展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集群化程度较低. 在这种集群中,永久性集聚的发展较临时性集聚更为成熟,在永久性集聚中,会展企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企业间的网络关系已经形成;而在临时性集聚中,知识流动和信息传递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研究结论将进一步丰富产业集聚的研究内容并为地方政府推进会展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