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该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监测与信息获取的装备需求,研究基于飞艇、无人机平台的低空应急立体监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空监测系统,形成具备规模运营能力和应急监测支撑能力的装备产品。在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苏国锋老师的带领下,课题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行器防撞缓冲和防护技术,提出了解决应急监测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飞行器损毁和意外伤害的新途径。该系统解决了突发事件和应急现场信息获取的难题,实现了应急低空监测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地址勘察和应急抢险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维护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对架空输电线路主要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相关技术,包括绝缘子污秽监测、环境气候监测、力学参数测量、导线和金具温度监测、弧垂测量、导线舞动监测和现场图像监测等在线监测技术,以及红外和紫外检测、超声波法检测、电场法检测等带电检测技术,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给出了综合评价。建议采用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综合监测系统,对线路主要运行状态的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估,可实现覆冰监测、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等应用,有效预防和减少线路事故,提高线路运行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环境污染事件防范与应急技术体系分为指导理论、“三制”(法制、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和各种具体技术与装备四个层次,指出尽快完善污染事故环境管理所需的相关导则、指南、规范和标准十分必要,提出由政府总负责、环保部门负具体责任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择要介绍了以应急指数为标尺的环境事故危险源识别与评估方法及危险源数据库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等支撑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海上开发利用加速,海上溢油、火灾、人员落水等海上突发事故时有发生,建立敏捷的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提高相关部门海上突发事故的应急决策速度已成为海上应急部门的重要议题。渤海海上突发事故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研制与应用项目从自动化业务应急流程、与预报系统自动衔接和功能集成三个方面辅助事故决策,极大地提升了海上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速度。文章介绍了渤海海上突发事故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研制与应用的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性及成果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全过程的事故监测预警平台的整体结构和实现要点,主要从石化企业的生产和事故特点出发,结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各环节的业务需求,提出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目标和适用范围,对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平台的构建思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洋浮游生物拖网等传统调查方法存在的时空分辨率低的不足,开发了基于光学成像技术的拖曳式水下浮游生物可视化监测装置(Towed Imaging System for Ichthyoplankton and Plankton,TISIP)及图像自动处理系统.TISIP利用基于机器视觉的水下非接触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在2~3节的航速下以20微米/像素的分辨率进行实时成像,为开展中、小型浮游动与鱼卵的识别、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分类、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群结构与数量分布的原位监测、以及浮游动物群落习性与环境因子变化的关系、浮游动物行为与摄食、漂浮特性、昼夜节律、以及垂直迁移等研究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现场监测技术手段.本成果在保护海洋生态及环境,开展渔场产卵数量的分析以及渔类资源评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监测技术也开始蓬勃发展。新型监测技术环境下,监测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转向,从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转向社会需求。同时,人也越来越适应监测环境,逐渐从被动监测走向参与式监测。监测技术与人的身体也逐步走向融合,监测技术构建了人的生活世界。基于唐·伊德技术身体理论,审视监测技术下的伦理问题,提出监测伦理的概念,分析监测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提出三个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钧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3):34-35
课题组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对环境突发事故的机理和应急需求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了环境应急系统能力评估方法和指标集;从理论上拓展了环境危险源概念的外延;并在环境事故预防对策、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化测量仪器及通讯手段的快速发展,为地质灾害监测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站点的建设情况,以及基于自动化监测仪器和GPRS/GSM网络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的福建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是可行、有效和方便的,也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4,(6):59-60
随着社会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继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2010年进口原油已超过2亿吨,2012年为2.7亿吨,2013年突破3亿吨,海上原油船舶运输更加频繁。与此同时,海上大型船舶运输和海洋生产活动的增加,导致海上溢油风险日益加大。经验表明,一旦发生大型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生态与环境造成巨大灾难,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然而,“十一五”之前,我国尚未形成海上溢油预测预警和应急决策体系,相关技术处于落后状态。其具体体现为:缺少综合的溢油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监测和鉴别;缺少对复杂海洋环境以及敏感资源、溢油影响的高效分析方法与手段,难以实现对海上溢油的跟踪预测和预警;缺少对溢油事故处置方案的技术支持,难以提升事故的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9-59
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课题(编号:2004BA803805)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围绕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在工业重大危险源评价与监测技术、城市重大事故演化机理与重大风险监控技术、城市应急能力评估技术以及城市应急辅助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防雷检测设备和服务内容集成及系统软件的开发,研发了“防雷综合检测自动生成与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防雷技术服务的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了应对重大雷击事故应急服务能力。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运行流程,以及数据库系统和应急通信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重大建设项目中应用效果,展望了该系统在防雷技术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技科学视角分析广东大兴煤矿特大透水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研究表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一个由各种异质性因素构成的行动者网络,这一无缝之网是具有耦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其中,人类与自然和物质等非人类力量的相互博弈将戏剧性地左右事态发展的方向。因此,仅仅关注救援中的人类因素是不够的,对救援系统的自然和物质因素,亦应加以足够重视。广东大兴煤矿特大透水事故表明:应急救援失利的重要原因,恰恰是轻视了自然和物质力量,忽视了人类对自然和物质双重控制的技术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带来的技术风险。同时建议: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具体过程,应该以适当的形式在全国同行业内进行通报,以示预警。  相似文献   

14.
1 课题总体目标 课题是为满足中国近海突发性海上事故应急行动的信息需求,研制业务化的溢油、水质污染、失事目标搜救应急预报系统,发展高分辨率的海流预报技术,形成海上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预报服务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鉴于船载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简称“船载危化品”)事故风险逐年增大的趋势,船载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和能力建设凸显重要。但由于危化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环境行为不定,水上应急处置困难而又复杂,目前我国针对船载危化品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缺少切实可操作的船载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手册,一旦发生危化品事故,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船载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海上石油运输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发生重特大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明显增高。提高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领域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技术问题及已有科研成果在最近几次重大海上溢油事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且能及时地对事故的后果给出预测和进行必要的干预。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确保响应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本文通过介绍环境保护部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平台建设中的经验,探讨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应急平台体系以提高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效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3-24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高风险污染源多,污染事件易发频发,污染较为严重;毗邻俄罗斯,容易引发跨国污染纠纷;地处高寒区域,水文特征具有特殊性。作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第11课题,针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常规和应急管理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跨境河流水污染监控预警、应急响应、突发事件指挥决策等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平台缺失的问题,开展松花江水环境风险源管理技术研究、水环境污染事故时空模拟技术研究以及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研发,以提高环保部门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监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同管理能力、信息发布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东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建设为背景,结合广东省土地利用类型特点,对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利用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检测技术进行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监测的方式和方法,并以惠州市博罗县为例,介绍了该自动变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