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通过嘉祥县从1999年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工作以来出现的问题,论述了为维护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荒漠绿洲农业区土地分等定级模式研究—以新疆石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项研究为国家土地管理局的试点。根据石河子市区域特点及土利用方式,建立了以农用土地级差收益为标准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式。该模式从土地的区位因素、质量因素及集约化利用因素出发,按5种主要作物的适宜性以及标准理论产量的差异,并综合考虑土地的经济系数和利用系数,对土地进行综合性的质量评定,划分出8个土地等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论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分析了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和表现;随后分析了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内涵、方法、思路与关键技术,最后论述了从地域特征、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整理目标、土地整理运作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农村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功能导向城市土地的经营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资金导向的城市土地经营模式对我国城市土地经营理论和实践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提出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功能导向城市土地经营模式,并从结构模式、运作模式及相关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功能导向城市土地经营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村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模式的分析,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了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是目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塌陷区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同时从定性的角度确定塌陷区土地利用模式适应的范围,以及评价土地再利用模式的优缺点,为塌陷区土地再利用模式的选取和适用范围提供参考,以期提高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村土地如何有序、规范地进行流转。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土地经过八十年代初的土地下户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又经过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善,农村土地实行承包经营这一制度已经形成。尽管政府力图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但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却处在不变与经常变动之中。不变:即是从土地下户以来国家对农户承包经营的政策没有变。经常变动:是指农户所承包的土地,不论是耕地、林地、水面或其他土地,由于企业占地、农村村社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房改扩建占地等原因引发土地面积减少和权属变化,再加上农户之间无序的、不规范的流转,造成了农村土地处于经常性变动之中。因此,作者试图通过揭露问题,找出原因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发展,黑龙江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土地二轮承包政策,正确处理好土地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与搞活土地经营权的关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按市场经济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几点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Excel及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与潜力.研究表明:全省今后土地开发整理虽还具有很大潜力,但近年来土地开发的强度较大,几乎都在当年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一半以上,而整理、复垦的比重则较小,势必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不断凸现,本文试图构建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友好型区域模式:无差异曲线模式、点-轴模式和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模式,以期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论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是土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理论、方法及应用亟待深入探索和研究.辨析了土地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规划 3个基本概念,讨论了土地生态规划的本质特征、研究内容和基本原则,介绍了国外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模型或模式),提出了我国近期内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对促进土地生态规划设计领域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推进土地生态学的发展和建设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历来是我国农村工作的核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土地问题,坚决继续实施土地承包政策,但土地政策的具体措施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贵州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决定,将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不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土地政策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此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却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有阻碍作用,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这篇文章给我们以启迪:土地股份承包制——新型土地制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很好地结合起来,且符合中国国情,有很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为国家上地管理局的试点.根据石河子市区域特点及土利用方式,建立了以农用上地级差收益为标准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式.该模式从土地的区位因素、质量因素及集约化利用因素出发,按5种主要作物的适宜性以及标准理论产量的差异,并综合考虑土地的经济系数和利用系数,对土地进行综合性的质量评定,划分出8个土地等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证土地一级开发BT模式的可行性,构建土地一级开发BT模式模型;方法:围绕土地一级开发现状进行理论分析;过程:在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渠道狭窄的背景下,论证土地一级开发BT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土地一级开发BT模式模型,分析实施中的关键问题。结论:土地一级开发BT模式是必要的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的差别化探索——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别化土地整治已成为回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供给优质土地空间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重庆土地整治的实践出发,分析发现其常规性土地整治的缺陷亟待克服.为有效对接重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新需求,将重庆差别化土地整治格局划分为重庆主城优化整治区、环主城重点整治区、渝东北生态屏障建设特色整治区、渝东南岩溶生态恢复综合整治区4个类型区,并对准区域多元化整治需求设计了设施农业包装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国土综合整治模式、农村建设用地整合模式4种整治模式,最后分区提出了重庆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的基本方略和保障差别化土地整治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土地结构与演替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结构与演替是经过对土地类型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运用遥感技术、数理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通过由GIS支持的土地结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与模型建立,在土地分类的基础上,从山地自然地理特点出发,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结构格局与演替模式做了理论研究.认为土地结构是土地所有属性的结合形式、联系方式与对比关系,他包括空间和功能有序两个方面;土地演替是土地结构与功能的自组织,这种自组织过程靠一定的地理过程来维持,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土地演替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两种过程.从而拓宽和纵深了土地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整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重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构成及未利用土地资源质量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了主要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土地质量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环境、区位条件不同的安置区的土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模式。阐明了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区位条件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内在联系,针对田土坎、河滩地、荒草地等主要未利用土地类型,提出了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等多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陈龙明 《科技信息》2010,(9):388-388,332
“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上部分地方经营传统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大量青壮年劳力离开土地,形成了农村土地撂荒弃耕的现象。我县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大县,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经营方式尤为突出,撂荒弃耕的难题也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利用受到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种种阻碍。债权具有着先天性促进融资和流通的功能。本文从农地产权的历史变迁以及法学、经济学等多角度详细论证了债权化对农地产权尤其是土地承包权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发挥其在现代市场机制中的优化配置作用,进而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乡镇企业是中国工业化重要一翼的观点出发,提出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大,耕地面积减少是必然的趋势。因而,需要研究解决人地矛盾的途径。途径一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农业,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途径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开发,文中研究重点是后者,并提出当前土地开发复垦的几种模式和促进土地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