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的《容斋随笔》新整理本,由孔凡礼先生负责校点,可以认为是目前《容斋随笔》最佳的整理本。然而其中也难免出现一些疏误,经校读后发现,包括校勘、标点、排印等在内,计有25处。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标点本《长编》不可用于专名校勘。该书将那些经清人改译的专名予以回改,但不少地方不顾对音规则,只管机械地照搬,且不作任何交代,使用者在校勘举证时,从某书中来,又到该书中去,很容易犯下"循环论证"的错误。影印本《长编》中,清人误以藏语安多方言来改译《长编》里的党项、西夏专名,虽然不大确切,但毕竟要遵循一定的对音规则,从而具有特殊的校勘价值,可据以订正译音词的讹误。从对专名校勘的角度而言,现有标点本《长编》的价值要低于影印本。  相似文献   

3.
清人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者常备的重要文献。1999年和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十三经注疏》的标点本,二者均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的阮刻本为底本且以简繁两种字体印行,为研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影印本和标点本《春秋左传正义》都存在诸多讹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春秋左传注疏》可用以校正其误,因而四库文渊阁本具有极高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1975年2月出版了《新唐书》点校本,同年5月出版了《旧唐书》点校本。新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中份量较大的两部史书。对这两部数百卷的大书进行标点和校勘,是一件并非轻松的事。我们应该感谢点校者花费数年时间,用辛勤劳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可用的点校本。但因二书的整理工作基本上是在,“文革”期间进行的,又出于众人之手,难免存在着一些欠缺之处。关于校勘方面,已有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发表在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文史》第十二期上。本文拟就标点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康、乾时期"兼采汉宋"学风的礼学思潮下,吴江沈彤顺应和张扬这一治学风尚,研治《仪礼》并不宗主汉、唐、宋、元众多学者一家之说,而是善于运用考据手段,从郑《注》、贾《疏》、敖氏《集说》等各家训释分歧捕捉入手,剖析前贤各自立说的是非得失,进而形成可信的训释见解。《仪礼小疏》著述体例并不整齐划一,加之考据中偶有"过于推求,转致疏舛"之弊,并没有淹没沈氏在《仪礼》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它开启了乾嘉时期汉学考据派学者注重小学考据的研究学风,揭开了乾嘉时期《仪礼》今古文校勘和注疏类校勘考证的先河,对之后的《仪礼》诠释与校勘实践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宋诗》有不少疏误。本文就温州地方文献中发现的《全宋诗》编者所失收的作品及疏误之处,进行了辑佚和订误,为《全宋诗》的完善及温州地方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校勘《水经注》的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经注》版本极多,而不同版本间甚有差异甚至抵牾,我一直留意于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有校勘此书的计划。我校勘的第一部郦注版本是殿本,其后又有杨熊本《水经注疏》、杭州大学出版社的《水经注校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简化字本《水经注》。如今,我正从事毕生校勘经历中工作量最大、校注内容最繁的版本,它是前述《水经注校释》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郭锡良先生等编著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仍有个别词语注释疏误和特殊文字现象注释疏误问题,针对两篇文选中的疏误现象,引用适量语言材料,进行辨析商榷。  相似文献   

9.
郭锡良先生等编著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仍有个别词语注释疏误和特殊文字现象注释疏误问题,针对两篇文选中的疏误现象,引用适量语言材料,进行辨析商榷.  相似文献   

10.
《睇向斋逞臆谈》是非常有价值的近代史料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所出点校本存在数量较多的字、词、标点等方面的错误,因此很有对其再进行一番校勘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尽量减少文稿编辑加工中一些常见性错误,进一步提升学报质量,文章用举例分析论证的方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一些常见字、词、拼音、数字、标点使用的错因,提出了严格按相关法规办事,持续改进,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科技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时会遇到由于作者大意或排印疏忽造成的原文错误。一位有责任感的译者应该在动笔之前仔细对原文进行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并且尽可能地了解和熟悉与所译资料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就可以辨别出原文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在译文中加以更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上海版文廷式族谱四修序为陈三立撰。四修序原本直接采用陈氏手书刻版,上海版其序系电脑繁体字宋体竖排。经比勘,上海版存在错、漏、衍及字体转换欠妥等弊。本文参证相关资料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4.
孙清彦《学书枝言碑》是久坠尘封的重要历史文献,是书法与书论合璧的瑰宝.作为古代黔西南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理论,它甚至填补了贵州近代书论的一段空白,堪称金州史上文化品味最高的碑刻.可惜原石已毁,今仅存残石四截及各处散帙拓片、照片资料,诚如散乱的扑克残牌,无人卒读.故尔一直未见其全文刊行.笔者兼习文学与书法,在勤力搜集、整理、校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孙清彦,初步回答其《学书枝言碑》的诸多疑问,勘正地方史志所载之不确,并勉力点校注释全文.  相似文献   

15.
初平年间,袁术与孙坚联手控制荆州南阳郡与豫州。此后他们在面临战略进攻方向的选择时,决定进攻荆州,但孙坚在此役中阵亡。当时袁术、孙坚本可选择进攻兖州刘岱,如获胜能抑制曹操的兴起,以后还可与公孙瓒夹击袁绍。初平四年,袁术进攻兖州属于时机选择有误,结果他被曹操大败,退往扬州。此后他又犯了一系列战略性错误:派孙策平定江东;未对与曹操争兖州的吕布、张邈提供援助,不迎汉献帝而自己企图僭号。在与占据徐州的吕布交战失败后不久,他进攻陈国又遭曹操反击而损失颇重。袁术在面临重大战略选择时屡屡失误,最终导致其败亡。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家对标点符号作了很多研究,但有些现象尚待解释,主要是标点符号产生的理据以及为什么英语和汉语标点符号体系的形成分别滞后于书面语言长达2000多年和3000多年之久。文章依据语言的社会性、离散性、结构-边界有界性以及标点符号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分析标点符号产生的理据,提出标点符号体系的产生和形成是以科技发展为必要条件,是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认知方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陈蕾 《科技信息》2012,(5):337-337,329
公示语翻译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国公示语翻译总存在大量的谬误。为了提高公示语翻译的质量,本文对一些典型的公示语翻译的错误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从而帮助和指导公示语翻译,促进公示语翻译的提高。本文归纳了四种典型的公示语翻译的错误:语法错误,语用错误,违反国际惯例,逐字翻译。对于每种错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正确的译法,同时,还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各种原因。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一些避免这些典型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姚刊三韵本《类篇》讹舛较多,曾有文对其进行过校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今仍以石部为例,利用现存字书、韵书等相关文献进行校订,例举“ 、 、 、 ”四字注音之误和“ 、 、 ”三字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19.
《刘心武续红楼梦》以还原作者原意为续书写作的目的,在续写过程中走进了索隐作者原意的误区,以致取貌遗神,不但没有实现"复原"的本意,而且压抑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在当代,续作者应该正视时间距离的存在,大胆地从当下诠释学处境出发,从而使《红楼梦》在当下"在"起来,形成原作丰富的表现群体。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手稿早已亡佚,目前所能见者都是在抄本的基础上辑校而成,一些在传抄或点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不可能根据版本而得到改正,但通过曲牌的句数和用韵是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